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梅戏以带有浓重的生活气息而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近年来,国家为了加大黄梅戏的宣传力度,提出了新的方案,把黄梅戏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发展。文章探讨了黄梅戏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必要性,黄梅戏旅游开发及发展的优缺点、针对黄梅戏旅游开发及发展提出的相对措施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2.
黄梅戏在以安庆为中心而流布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周边城市的文化发生联系.西邻安庆,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铜陵在黄梅戏发展中也产生了广泛的艺术影响,铜陵地区独特的矿山文化和青铜文化与黄梅戏有机融合,为黄梅戏在铜陵地区的成长与传播提供了艺术土壤,在艺术特征方面塑造了黄梅戏文化审美的铜陵风貌.基于铜陵地区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应从人才...  相似文献   

3.
黄梅戏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有着极强的文化背景和浓郁的地域特色,是中华戏曲百花园里一朵瑰丽的奇葩。但由于戏曲的地方局限性等特点,也为它的发展传播带来障碍。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推进黄梅戏艺术的健康快速发展,值得我们思考。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开放姿态,打造精品力作、推出文化品牌,加大地方高校的推广力度,重视戏曲旅游开发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黄梅戏艺术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4.
黄梅戏《徽州女人》以鲜明的特色占据戏曲舞台的一方天地,其将黄梅戏民歌体进行了变异,在传统黄梅戏音乐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歌曲体的创作手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黄梅戏的程式化,但确实又为黄梅戏艺术发展探索出又一条道路,值得中国戏曲音乐改革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池州傩戏与黄梅戏同属戏曲形式,且地缘上接近,黄梅戏如今家喻户晓,而池州傩戏的知名度和认同度并不高,其中原因值得深究。试通过比较分析法,参考黄梅戏推广的成功案例,对比现状,并分析池州傩戏借鉴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指出二者的异质之处,避免传播误区,从而探寻池州傩戏的合理传播路径。本研究理论层面上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一个具体研究实例,实践层面上欲以学界督促文化遗产的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戏剧观念经历了由"戏"到"曲",再到"戏"、"曲"、"文"的结合,再到"剧"的演化。黄梅戏作为传统戏曲在其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不免地受到剧化观念的影响,本文从黄梅戏影视剧和舞台剧两个角度出发,着力阐释黄梅戏剧化的具体形态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蓝桥会》是黄梅戏七十二小戏之一,演绎了蓝玉莲与魏魁元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这一故事缘起于尾生事迹,后结合了唐代裴铏的小说《裴航》,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但黄梅戏《蓝桥会》的主题却由最初的赞美尾生重信义变成了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蓝桥会》也凭借着黄梅戏独特的魅力及演员的精彩演出,突出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黄梅戏《贵妇还乡》改编自瑞士著名剧作家迪伦马特的同名作品,是以吴琼为首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群体倾力创演的一部具有音乐剧色彩的当代黄梅戏。该剧大胆地走出了一条将西方的音乐剧与中国本土黄梅戏相结合的路径,从编剧到音乐,从导演到编舞,从舞美到服装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革新,同时也从当代戏曲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取向等方面彰显了拓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邵敏  吴婷婷 《皖西学院学报》2022,(5):125-128+151
融媒体时代下,传统戏曲正面临着与当代社会脱轨的严峻考验。传承弘扬黄梅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力改革创新。采用现代化理念,利用互联网、云计算、数字化、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建设黄梅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云”系统。利用“云技术”集约化、个性化、共享化的发展特点,在保护、传承、发展、传播上推陈出新,以期更好地实现黄梅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0.
谢英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88-189
提琴戏是鄂南崇阳的地方剧种,被列为国家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鄂南地方戏可说是独具特色.民间戏班常在中国传统节日、庙会和结婚做寿礼仪等民俗活动中演出,在民间演出较活跃,但人才断层使地方戏曲发展困难,现行的运行模式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要保护继承和发展提琴戏应该结合鄂南地区实际,发展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地方特色音乐文化校园化,让地方戏曲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