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市城乡卫生服务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卫生之比为10:1,慢性病患病率城市为241.57‰。,农村为166.33‰;两周患病率城市为12.61‰;农村为25.83‰;两周就诊率城市为32.45‰,农村为60.44‰。城市每100人每年住院4.75次,农村为2.88次,据计算,城市人群有慢性病人131669人,每天有2396人生病;农村人群有慢性病人208189人,每天有1127人生病。门诊卫生服务利用农村高于城市,而  相似文献   

2.
<正> 春夏两季正是鸭瘟等传染病的流行时期,容易引起鸭群发病、死亡。常见流行鸭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鸭瘟:春、夏、秋三季多发,发病率、死亡率均高。预防:在10~15日龄注射鸭瘟疫苗。治疗:每100只成鸭  相似文献   

3.
石鸿文  宗万昌 《河南科技》1991,(10):10-10,12
<正> 我省地域辽阔,有各种类型的生态环境,这就有利于麦类病害的发生流行。麦类病害的种类很多,但主要有:小麦条、叶锈病,麦类白粉病和赤霉病,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叶枯病、颖枯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大麦条纹病、云纹病、黄叶病、散黑穗病等20余种病害。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我省经常发生流行。比如,1983年信阳地区发病面积达200.5万亩,损失小麦2500万公斤;1991年达300.0万亩,损失小麦  相似文献   

4.
鸡白冠病又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6~10月,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选择不同溶剂以及对甲维盐的良溶剂与不良溶剂进行组合,形成复合溶剂进行重结晶提纯,通过多组实验数据对比得出结论,采用乙酸乙酯与甲基叔丁基醚复合溶剂对甲维盐粗产品进行重结晶提纯,可高收率、高纯度地获得甲维盐产品.  相似文献   

6.
<正> 小麦赤霉病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是在多雨潮湿的长江中下游冬麦地区发生。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品种的更换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灌溉面积的扩大,此病在一些过去很少发生或不发生的地方如苏北、皖北、陕西的关中,以及山东、山西、河南、甘肃等省的局部地区也有明显的发展趋势。一般每隔3—2年就有一次流行。在流行年份病穗率在50—100%,减产可达10—40%;中度流行年的病穗率在30—50%,减产幅度在5—15%之间。河南省由于轮作制度较为单一,大都是  相似文献   

7.
<正> 1990年,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秆黑粉病等主要病害在我省大流行。其发生范围之大、程度之重为建国40年来所少有,虽经防治,仍造成较大损失,致使前期生长良好的小麦没能达到预期产量水平。据初步估算,仅因病害减产的小麦就在9亿公斤以上。因此,有必要认真回顾、分析去年的麦病发生情况和流行原因,探讨今后防治对策,以获得理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这是我省夏粮生产能否迈上新台阶的一个重要前提。一、1990年发生情况,就全省而言,小麦病害属于中度偏重至大流行年,其发生特点是“种类多、范围广、面积大、来势猛,危害重,南部重于北部、  相似文献   

8.
<正> 本项研究基于机体的心肾两脏阴阳互调,精血互化,水火互济,形神共养的理论观点,及两脏衰则共衰,病则同病的生理病理特点,为探讨冠心病发病与心肾失调的关系,从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进行多层次、多指标的观察与分析。通过对156例现症冠心病患者的观察,(所有病人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结果发现所有患者的发病年龄均在40岁以上,正处心肾始衰,阴气自半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93年 ̄1996年蚕豆叶病指数增长规律及叶病指数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表明叶病指数的增长呈“S”型曲线。叶病系数对气温十分敏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当好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因此,提出了从大田有零星叶病出现之日起,20d内是防治叶病流行的最佳时期,当旬平均气温第一次稳定通过13℃和16℃时,可作为判断蚕豆叶病发和,流行的临界指标。  相似文献   

10.
肉兔球虫病是一种原虫病,对肉兔的危害比较严重,有时肉免患病死亡率达85%以上. 一、流行特点 一般说来,仔、幼兔感染球虫病的几率较高,且治愈率偏低;成年兔多为球虫病原体携带者,发病率较低. 饲料中的维生素不足,兔舍拥挤、潮霉,饲料污染严重,饮食不洁净的水及草料,兔舍光照不足等因素,都是肉兔球虫病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骨代谢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类严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在中老年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大量文献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骨质量以及骨代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引言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病。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天津等二十多个省市均有高氟饮水区分布。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全氟病区人口达7274万人之多;仅河南省氟斑牙患者达342.4万人,氟骨症患者达5.5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轻则引起黄斑牙痕,骨骼局部变脆,重则骨骼萎缩丧失劳动力,甚至死亡。氟病严重的威胁着病区人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正> 谷子锈病盛发期发生在谷子灌浆时期,谷子生育期后期低温多雨锈病易流行,谷子穗重千粒重与病指呈显著的负相关;谷子秕谷率与病指呈显著的正相关防治谷子锈病以70%代森锰锌每亩次120克,防治两次效果最好为77%。一、谷子锈病田间消长规律谷子锈病田间消长分始发期、缓慢增长期和盛发期。始发期发生在谷子抽穗以前,只有零星病株  相似文献   

14.
研究分析了二甲双胍联合参芩白术散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中MCP-1、IL-6、TNF-α水平的变化。80例病人配对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组)及实验组(二甲双胍联合中药治疗组),每组各40例病人,检测血中IL-6、TNF-α、MCP-1、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及C肽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统计分析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血液中IL-6、TNF-α、MCP-1、血糖、HbA1c及尿β2-M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血液中胰岛素及C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血中IL-6、TNF-α、MCP-1、血糖、HbA1c及尿β2-MG水平较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液中胰岛素及C肽较对照组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DN血中C肽水平与IL-6、TNF-α及MCP-1水平呈负相关。二甲双胍联合参芩白术散通过抗炎作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更好地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5.
人类微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 B19)是儿科常见的出疹性疾病——传染性红斑(又称第五病,Erythema infection,EI)的病因.除了这一轻型自限性感染外;B19病毒还可使慢性溶血病病人发生再障危象及急性多关节病.在免疫缺损病人中可造成持续性感染.由于细小病毒B19致病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目前国际上对该病毒的研究比较活跃.B19可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传播,从而引起多种疾病.B19病毒的近期感染主要通过IgM抗体的检测,常用捕获法或放射免疫测定,IgG抗体对诊断急性感染无意义,其存在仅表明曾感染过,主要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实验室和临床检测中,最敏感检测病毒的方法是PCR法,通过对B19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能突破窗口期的局限性,更利于B19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笔者根据荧光定量PCR的原理建立了人类细小病毒B19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经过对临床样本的检测,显示建立的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适合B19病毒的筛查和核酸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前言畜禽疫病对发展畜牧业的危害很大,尤其畜禽暴发急性传染病损失很大。更严重的是有很多牲畜疫病还能传染人,称为人畜共患病,目前,世界各国已发现人畜共患病有一百五十多种。我省已查明的人畜共患病有炭疽、布氏干菌病、马鼻疽、牛结核病、肉毒梭菌病、狂犬病、口蹄疫、钩端螺旋体病、囊虫病等二十多种。  相似文献   

17.
<正> 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呼肠弧病毒科中一种病毒引起的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本病直接损害与免疫系统有关的腔上囊,使抗体产生受阻,造成鸡群大批发病死亡。因此,引起了广大养鸡和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了弄清本病在开封市的流行情况,有效地防治本病,我们于1991年8月份对我市五县一郊的养鸡场及其周围散养鸡的农户进行了调查。一、调查方法 1、询问发病、死亡和防治情况。 2、血清学诊断:对疑似病鸡群采血作IBD琼脂扩散试验,确诊为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抗原和  相似文献   

18.
<正> 泡桐干瘤病是危及泡桐幼树正常生长的一种生理病害。据调查,我省禹县、襄县、睢县、民权等地均有此病的发生。为了有效地控制此病的发生和蔓延,我们从一九八一年四月份开始,对此病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仅供参考。一、病害症状干瘤病多发生在二至五年生泡桐幼树上。此病四月份开始发生,六、七月份为盛期。早期突出症状是树干表面出现数量  相似文献   

19.
<正>竖鳞病也叫鳞立病,是鱼类在冬春季节极易流行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危害鲤、鲫与金鱼、罗非鱼、草鱼、白鲢等鱼类。鱼体受伤及水质污浊是引起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病死亡率极高,一般在50%以上。严重者可达100% 。因此,对鱼类竖鳞病必须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0.
《河南科技》2007,(6):4
一、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 1.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主要有小麦条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吸浆虫、地下害虫、蚜虫、麦蜘蛛等"六病四虫".其中,条锈病偏重发生,沙河以南局部重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平原灌溉田和低洼潮湿地重发生;叶枯病中度发生,部分地区偏重发生;白粉病中度发生,中北部稻茬麦及沿河、高产灌区麦田偏重发生;赤霉病,如果4月中旬至5月上旬遇连阴雨天气,将偏重流行;叶锈病中度发生;小麦吸浆虫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地下害虫偏重发生;苗期蚜虫中度发生,穗期蚜虫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麦蜘蛛中度发生,西部、北部丘陵山区麦田将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