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合成了2种含萘酰亚胺功能基元的吡唑啉酮席夫碱化合物:1 - 苯基 - 3 - 甲基 - 4 - 苯甲酰基 - 吡唑啉酮 - 5缩N - (4 - 氨基苯基) - 4 - 哌啶 - 1,8 - 萘酰亚胺(Ⅰ)和1 - 苯基 - 3 - 甲基 - 4 - 苯甲酰基 - 吡唑啉酮 - 5缩4 - 肼基 - N - 十二烷基 - 1,8 - 萘酰亚胺(Ⅱ),对其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席夫碱Ⅱ表现出了特殊的溶致变色效应;对席夫碱Ⅰ和Ⅱ在不同pH值的乙醇水溶液中的光谱性质研究发现,席夫碱Ⅰ的光谱性质受质子影响甚微,而席夫碱Ⅱ对质子表现出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双重光响应.  相似文献   

2.
以4-溴-1,8-萘二甲酸酐为起始原料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萘酰亚胺衍生物(N-吗啉乙基)-4-(4-羟基苯乙炔基)-1,8-萘酰亚胺(A),其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HR-MS(ESI)表征,并对化合物A在6种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和甲醇/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的荧光发射光谱,以及A在四氢呋喃中的双光子诱导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具有溶质变色效应,随溶剂极性的增大,A的荧光发射峰发生红移,且荧光强度下降.并且A在波长820 nm处的有效双光子吸收截面为90 GM.此外,A可成功定位于溶酶体,与溶酶体商品化染料Lyso Tracker Red的共定位系数高达0.902 6.因此,化合物A作为一个新型的双光子吸收材料,可作为双光子溶酶体示踪剂用于细胞成像.  相似文献   

3.
文中以对叔丁基苯酚,1,2-二溴乙烷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为主要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合成了两个下缘含有二硫代氨甲酰基结构单元的杯[4]芳烃衍生物:25,27-二[2-(N,N-二乙基氨基二硫代甲酰基)乙氧基]-26,28-二羟基对叔丁基杯[4]芳烃(化合物5)和25,27-二[2-(N,N-二乙基氨基二硫代甲酰基)乙氧基]-26,28-二羟基杯[4]芳烃(化合物6),并通过1H NM R和IR对化合物5和6的结构经进行了表征.合成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以丙酮为溶剂时,25,27-二(2-溴乙氧基)-26,28-二羟基杯[4]芳烃(化合物4)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5、反应时间为16 h条件下,化合物6的产率最高可达75.3%.对化合物6光谱性质的初步研究表明其对Zn2+离子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型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4-哌吡嗪基-N-甲基-1,8-萘酰甲亚胺(NA1)及其衍生物。化合物NA1和4-(4-甲基-1-哌吡嗪基)-N-甲基-1,8-萘酰亚胺(NA2)分子内的脂肪胺作为电子给体,通过双碳链向萘酰亚胺进行光致电子转移,使得N-甲基-1,8-萘酰亚胺荧光团的荧光猝灭;脂肪胺质子化或季铵化后,光致电子转移过程中断、荧光恢复。这类化合物的荧光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的荧光分子开关功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化合物N-戊基-4-(2,2’-二吡啶基)氨基-1,8-萘酰亚胺在不同pH值下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在酸性条件下,二吡啶胺上的仲胺质子化后,使二吡啶胺给电子能力降低,萘酰亚胺荧光团的荧光发生猝灭。通过调控pH值来改变萘酰亚胺的4位取代基二吡啶胺的给电子能力,使荧光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得到新型的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6.
在低温和碱性条件下,将甘氨酸与碳酸二叔丁酯反应制得N-(叔丁氧羰基)甘氨酸化合物(1).再将化合物1在N,N’-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作用下与三氟乙胺盐酸盐进行酰胺化制得N-[2-氧代-2-[(2,2,2-三氟乙基)氨基]乙基]氨基甲酸-1,1-二甲基乙酯(2).然后将化合物2在盐酸作用下脱除保护基Boc,得到2-氨基-N-(2,2,2-三氟乙基)乙酰胺.最后通入氯化氢气体制成2-氨基-N-(2,2,2-三氟乙基)乙酰胺盐酸盐(3).化合物1~3经MS、IR、1 H NMR和13 C NMR等确证结构.文中所采用的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BF1(N-丁基-4,5-二[(吡啶-2-甲基)氨基]1,8-萘酰亚胺)与Cu~(2+)的络合以及产生蓝移荧光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BF1受光激发后,萘氨基与萘环之间的N—C键扭转形成NC醌型结构,导致N上p电子向萘环π*轨道转移,形成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荧光波长红移.BF1与Cu~(2+)络合后,使N—C键扭转受到限制,阻断了ICT作用,只存在局域发射(LE)荧光,相对于BF1的荧光波长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8-萘二甲酰亚胺衍生物NA-17(N-(3,4-亚甲二氧苯乙基)-4-(3-N,N-二甲氨基)丙胺基-1,8-萘二甲酰亚胺)在肝癌细胞中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NA-17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其中对肝癌细胞(HepG2)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对正常肝细胞(HL-7702)毒性较低。初步的机制研究显示,NA-17通过诱发HepG2细胞发生早期凋亡杀死HepG2细胞,但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NA-17通过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同时上调凋亡蛋白Bak的表达,从而诱导HepG2细胞发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个新的化合物,4-(N,N-二乙酰氧乙基氨基)苯甲醛缩肼基硫代酸苄酯,运用FT-IR,1H-NMR,UV-Vis,元素分析等进行了表征分析,测定了该化合物的荧光性质,从理论上分析了该化合物"反常"的双重荧光现象。  相似文献   

10.
系列聚氨酯偶氮发色团的合成、表征及合成路线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4种含氧偶氮发色团化合物,2-[4'-N,N-二(2-羟乙基)氨基-苯偶氮基]-6-硝基苯并噻唑(BT),4-N,N-二(2-羟乙基)氨基-4'-硝基偶氮苯(DR-19),分散红(DO-3)及双偶氮染料(3R);探讨了最佳的合成路线.用DSC,FT-IR对所合成的发色团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将水杨醛与N-2-羟乙基乙二胺按1∶1物质的量混合,缩聚得到配体L,再分批加入等摩尔的Co(NO3)2·6H2O,制备出硝酸二(水杨醛N-2-羟乙基乙二胺缩席夫碱)合钴(Ⅲ),该配合物分子式[CoL2]NO3,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2,α=1.8576(8)nm,b=5.696(2)nm,c=0.9874(4)nm,V=10.448(8)nm3,α=β=γ=90.00°,Z=16.  相似文献   

12.
A series of homopolymers, poly[(4-(benzoxazole-2-yl)phenyl)methyl methacrylate] (NAPH-PMABEs) containing benzoxazole side chain and 1,8-naphthalimide end group, were prepared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and end-group modification. The structure of NAPH-PMABE was characterized by GPC, 1H-NMR and UV-vis spectra. The polymer has good solubility in common organic solvents, such as dichloromethane (CH2Cl2), tetrahydrofuran (THF), N,N-dimethylformamide (DMF), chloroform (CHCl3), acetone and toluene.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NAPH-PMABE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NAPH-PMABE has a composite emission spectrum comprising an ultraviolet component originating from benzoxazole side chains and a green component originating from 1,8-naphthalimide end group in both solution and film. The intensity of the two emission bands can be easily tuned by changing molecular weigh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s. 20476066 and 2057105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in Suzhou, China (Grant No. SG0718), and Project of High Technology of Jiangsu Province, China (Grant No. BG2005021)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越南红土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过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为:7-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1),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2),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3),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4),6-甲氧基-2-[2-(3-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5),5-羟基-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6),6,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7),(1β,3α,4aβ,5β,8aα)-4a,5-dimethyl-3-(prop-1-en-2-yl)octahydronaphthalene-1,8a(1H)-diol(8),rel-(4S,5R,7R,8R,11R)-eremophil-9-en-12,8-olide(9),cyclodebneyol(10),柯拉斯那酸甲酯(11),白木香醇(12)和4-表-15-羟基菖蒲螺烯酮(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土沉香中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的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8和13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IC50值分别为81.23 ± 2.83、39.55 ± 3.75和72.63 ± 2.87 μmol·L-1.  相似文献   

14.
以半胱胺为原料,合成了N2S2类双功能联接剂前体即N-(2”-对甲氧苄巯乙基)-2-[(2’-对甲氧苄巯乙基)氨基]乙酰胺。介绍了两种合成方法的技术路线及操作过程,并给出了产率。通过IR1、HNMR等对中间产物及产物进行了确证。此外,将合成的化合物制成更稳定且易于保存的盐酸盐,并经IR等进行了检验,确定了此处理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2-氨基-5-[1-(邻氯苯氧)乙基]-1,3,4-噻二唑与酰基叠氮化物反应,合成了8个新的N-{5-[1-(邻氯苯氧)乙基]-1,3,4-噻二唑-2-基}-N'-取代苯基脲,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试验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1,2-二胺基环己烷为母体,将其与三甲基氯硅烷反应后的产物(1R,2R)-(-)-1,2-(NHSiMe3)2C6H102单锂化后与二甲基二氯硅烷经一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Me2Si[(1R,2R)-(-)-1,2-(NSiMe3)2C6H10]4,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MS等进行了表征,化合物2双锂化后与二甲氨基腈在正己烷中反应得到晶形化合物(1R,2R)-(-)-1-Li[NC(NMe2)N(SiMe3)]-2-Li[NC(NMe2)NC(NMe2)N(SiMe3)]-C6H106,结果表明化合物4是一种新型的环状化合物,化合物6是一种特殊的桥联双氨基脒基化合物,并对它们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设计、合成、表征了一种新型希夫碱N,N-双〔2-(2-甲酰酚氧基-S-苄基硫代卡巴腙)-乙烷〕-对甲基苯磺酰胺,并将其制备成碳糊修饰电极,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探讨了测定Cd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4-溴-1,8-萘酐为原料,经过亚酰胺化、缩合、闭环等步骤合成了一系列文题染料。用元素分析、红外、质谱等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并测定了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摩尔消光系数,荧光量子产率、Stokes位移等光物理性能和光化学稳定性。发现这类分散染料的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不具有一般萘酰亚胺荧光化合物所具有的镜影关系,其Stokes位移较小,荧光量子产率较高、且有较好的光稳定性。在实验时间范围内,其光褪色反应遵循一级反应的规律,且光褪色速度很小。  相似文献   

19.
以对氯苯甲酰氯与氰基乙酸乙酯反应,经氯化,氨化,再与4-氯-1-甲基-3-乙基-5-吡唑甲酰氯反应,合成了(Z)-3-(4-氯苯基)-3-[N,N-二-(4-氯-1-甲基-3-乙基-5-吡唑甲酰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其结构经1H NMR,IR,X晶体衍射分析,证实为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