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醒常 《青年科学》2009,(7):50-50
千百年来,不论是在两军对垒的战场上,还是在艺术表演的舞台上,都离不开鼓。甚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鼓。鼓,能振奋人的精神,能激发人的斗志,能鼓舞人们奋勇前进!可是,第一面鼓是谁制造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2.
这里所说的隐喻与符号化是一种互文的关系,也就是说世界与人都是符号化的,这种符号化经过隐喻的力量而实现。卡西尔的文化哲学理论是建立在将世界与人符号化的基础之上来研究人类文化的本质与功能,并且他分阶段解读了人类文化的进程与同质、异质文化本身所存在的冲突与和谐关系。从而在哲学史上真正确立了文化哲学的开创性地位,并深深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本文则在其理论基础上,着力于从隐喻的功能角度重新阐释卡西尔文化哲学的符号化实质。借此证明隐喻思维的先验存在是符号的能指与其所指间产生新义与文本张力的中介,也是世界与人构成的人类文化可以符号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精神、物质文明日益发展和提高的今天,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样,从人与环境关系的高度来认识环境的发展与创造,也是近年来环境艺术学认识上的一大进步。由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以及信息交流有了飞速的发展,人类生存和行为在范围上、内容上也大大丰富与加深,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要求,而是要在解决人类生存与行为的全面要求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地满足人们置身环境中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因此,人们对其自身环境生存与行为质量认识程度,以及环境的美化、科学化、合理化和完善化的程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从技术与人类社会系统的总体关系考量,技术无疑是负荷着价值的。通过对技术哲学史上有关技术价值不同维度讨论的考察与反思,寻求理性的技术发展选择,是人们关注技术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翁凯 《科技资讯》2008,(10):246-247
从人与环境关系的高度来认识环境的发展与创造,是近年来环境艺术学认识上的一大进步。由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以及信息交流有了飞速的发展,人类生存和行为在范围上已经大大扩大,内容上也大大丰富与加深,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要求;而是要解决人类生存与行为的全面要求与提高生活的质量;充分地满足人们置身环境中的生理与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6.
思想方法的更新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对这种标志的认识,在哲学史和文化史研究中通常不被人们所重视。人类思想史上最鲜明、最有意义的科学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本文论及的五种类型,这些思维模式的互补与进步,是东西方文明相互推进的内在标志;对它们的研究和探讨,是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环境心理学将人与环境看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统一系统,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文章以环境心理学为理论背景,借助环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以青海乐都高庙盆地史前文化变化发展特点为个案,探讨了史前气候变化与早期人类心理行为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西方人抽烟忌讳用一根火柴点燃三支香烟,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厄运会降临到抽第三支香烟的人身上。这一习俗源自一个古老的故事。1880年至1902年英国与南非布尔人争战期间的一个晚上,在两军对垒的阵地上,有一名士兵点燃了一支香烟。敌方看见远处有一点微弱的火光,就将子弹推上枪膛;当那名抽烟的士兵用同一根火柴给他的同伴点烟时,敌人开始举  相似文献   

9.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它坚持人类价值的本位性,强调人在自然生态系统的优先地位和目的地位;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它强调整体和长远的人类利益高于个体的局部和暂时的利益。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理论,在当今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状态下,怎么看待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范畴 ,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哲学中的范畴 ,是各门科学共同使用的最普遍、最基本的概念。《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所使用的中国哲学史范畴既依据哲学概念展开 ,又结合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独特思维方式。列宁说过 :任何哲学体系及其范畴结构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 ,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1 ] ,因此 ,弄清这些哲学范畴的概念、性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在《内经》理论体系的研究、教学、应用中尤为重要。1 中医学理论思维模式的建构中国哲学史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活动与审美活动是人类截然不同的两大领域,但两种活动中,主体的心理要素以及从中获得的内心体验都存在相通的方面. 1 想象是沟通审美与科学活动的桥梁 张世英总结了哲学史上对想象的两种解释[1]:一种是把外在对象看成是原本,而意识中对原本的摹仿就是想象的东西.按这种"原本-影像"的公式来理解想象,仍是旧形而上学的观点.另一种理解是康德提出来的:"想象是在直观中再现一个本身并未出场的对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感悟空间     
郎雯 《科技信息》2011,(7):I0088-I0088,I0108
从古至今,人类对自己与空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入的理解过程中已经走向亲和的新层面。多元化的空间设计流派纷呈,但从中我们仍可以"嗅"出:当代环境空间设计是以人为中心,以人心理需求的满足为重心。本文将从行为心理的角度,探讨环境空间的多层次性和主体性,以及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发现和感悟空间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关于赫拉克利特认识论的研究,在我国哲学史界至今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哲学史教科书和有关古希腊哲学史的专著,对赫氏认识论思想竟一字不提。在论及他的认识论思想的著作中,则存在简单化的表现。人们一般只提到:赫拉克利特在认识论上,“总的说来,初步表达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提出了感觉和思想这两种认识形式以及它们的作用”。接着便是:“他没有去探讨这两种认识形式之间的关系”,“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从人类学哲学视野出发,探讨了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就有一种自然的抑或是社会的价值引导.由这种价值引导把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社会和历史既区别开来又统一起来;人类社会正是在这种不断实践循环的引导中,通过有意义的价值导向把实践和认识、真理性与价值性、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决定论与选择论、改变世界与解释世界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这种新实践观的价值引导观察世界,形成了马克思人类学哲学实践价值引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人类哲学史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材料对人的心理效应,使材料更好地为设计服务。方法 从使用的角度研究材料特性和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关系。结果 作为人类情感的特定媒介,材料本身也隐含着与人类心理对应的情感信息。产品造型设计材料是构成产品的物质基础,它除具有材料的功能特性外,还具有其特有的材质与情感,体现出不同的材质美。结论 科学合理地运用材料的感觉特性,将会拓宽设计思路,丰富和完善设计构思,给产品造型设计带来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受制于抗日战争以来的“战争文化心理”,“样板戏”中的人际关系被简单化分为两大对垒阵营中的敌友关系,或同一阵营中的同志关系,人物感情倾向于两极分化的阶级爱情感情,讨论了基于阶级感情的亲情话语,阶级情谊话语,揭示了打上“文革”时代烙印的“样板戏”话语只有阶级共性,缺乏人物个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与旧、西化与国粹两军对垒、剑拔驽张的激烈氛围中,在非此即彼、非敌即友的二极对立思维模式中,人们长期对学衡派作了严重误读,学衡派的实质是一种来自西方白壁德新人文主义的眼光,在西方眼光与学术上与新文化运动主流并无二致,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流;但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流有着歧异与不同:在引入西方文化上,反对失于一偏。在对街中国固有文化上,反对对传统一概涤荡的激进言语。他们在主观上试图超越两极对立的思想来探索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的出处。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其实质仍是一种西方眼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也日益被人们重视.本文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入手,时室内环境中的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指导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与研究了环境与心理的相互作用,并从色彩、光影、材料三个角度分析了环境心理在室内设计的应用,创造人性化的空问,处理好人与环境的最佳关系.室内环境氛围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人们生存空间的理想化程度.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我们对人、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80年代是美国政党初创时期相继产生了两个全国性的政党-联邦党与共和党。由于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和建国方略的不同,两党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尽管两党刚诞生不久,斗争却异常激烈,这时期的两党斗争呈现出如下特点:1)一党大权独揽,联邦党完全把政府权力和政策的制定。2)国会中形成两军对垒,两党就内外政策的立法展开激烈的斗争。3)两党斗争从内阁到社会全面铺开,将广大民众卷入国家的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20.
气象武器     
“气象武器”是一种很形象的说法。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以气象作为武器”。那“气象”是如何作武器的呢?原来,在两军对垒中,如果一方运用现代气象科学技术,通过人工控制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以改变战争环境,配合军事行动,就可以达到伤害、破坏或摧毁敌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