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之间,在检查尿液中红细胞误差原因并加以分析以及减少误差的措施。方法:随机收集住院患者新鲜尿液标本,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仪联机后结果与显微镜镜检以及胶体金检测法进行比较。结果:UF100阳性率83.1%,干化学法阳性率64.0%,镜检法阳性率76.3%,各自都有漏检和误检发生,胶体金检测法特异性强。结论:UF100尿液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显微镜检查以及胶体金检测法在检测红细胞各有特点,进行交叉互补,能有效弥补红细胞的误差,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显微镜检查结果为标准 ,与尿分析仪测定RBC.WBC相比较 ,探讨尿分析仪测定结果的误诊率、漏诊率。方法 :同一份新鲜尿液用H -100型尿液分析仪测定RBC.WBC的同时 ,用牛鲍氏计数板分别计算RBC.WBC的值。结果 :尿液分析仪测定RBC漏诊率为33.3%、误诊率为2.9% ,WBC漏诊率为20.7 %、误诊率为13.1%。结论 :尿液分析应重视显微镜检查 ,以免误导临床诊断和对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VE-763C型尿液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管型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收集住院患者的晨尿标本600份,分别用AVE-763C型尿液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分别检测尿液中管型,然后将仪器已保存的图像结果与显微镜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00份尿液标本中AVE-763C型尿液沉渣分析仪法管型阳性的有92例,显微镜法管型阳性的有43例,前者管型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2种方法检测管型不符率占10.2%,其中AVE-763C型尿液沉渣分析仪法管型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1.2%和59.8%。60%复检的尿液标本中含有大量黏液丝或包裹有形成分的黏液丝,其次是细胞团。结论对AVE-763C分析仪自动识别管型出现可疑报告时要进行必要的人工图像复核,对图像异常不易判别的结果仍需用显微镜复检,以提高和确保尿液管型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彩色Doppler超声观察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肾血流变化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Doppler超声检测50例正常人及5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测量肾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检测血肌酐(CR).结果:高血压病组及2型糖尿病组RI均较正常组增高,而Vmax则明显减低,且高血压病组及糖尿病组肾内血管管壁增厚、内径变细,彩色血流信号稀疏.结论:应用彩色Doppler超声检测高血压病及糖尿病肾血流参数变化对肾脏的损害能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更敏感、更准确、更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机留取200份尿液标本,分别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和显微镜红细胞(RBC)检查两种方法检查.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的敏感度为91.18%,假阴性率为9.85%,假阳性率为8.82%.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进行尿液潜血检验时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液试带分析的可靠性。方法:对924例随机尿液的尿液试带检测结果与显微镜镜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尿液试带对WBC的敏感度为84.6%,对RBC的敏感度为88.4%,试带阳性尿液WBC的假阴性为3.3%,比阴性尿液的假阴性高1.7%。试带检测WBC和RBC都显示了较高的假阳性,分别为4.2%和6.4%。结论:试带法只能作为过筛方法,对阳性尿液的镜检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病人体液中端粒酶的活性,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端粒酶PCR-ELISA 法对27例恶性肿瘤及51 例良性疾病病人的支气管灌洗液、胸水、腹水、尿液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恶性肿瘤组织其端粒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将可能作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探究尿沉渣检测法与尿常规检测法在尿液检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选取天水市秦安县中医医院2016你那7月至2018年7月收纳参与尿检的待测人员268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所有待测人员在完成尿液提取后,分为对等两份,标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检测方法为:尿沉渣,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检测方法为尿常规,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经两种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后,两种不同检测结果中,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的阳性诊断率无显著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对比两组检测结果中各成分百分比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尿检中,尿沉淀检测法和尿常规检测法的临床诊断精确度,无明显差异,在临床中都能满足基本的诊断需求,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指导价值,在临床中,可进一步在基层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对临床诊断或拟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患者的血液及尿液标本进行检测.方法对临床拟诊断或拟诊HFRS患者198名(Ⅰ型为147例,Ⅱ型为51例)的血清、尿液标本进行RT-PCR方法抗体检测,并设置对照血清.结果紫外灯下,165例在237 bp处出现橙黄色带,阳性率为83.3%,对尿液进行检测,其结果均为阳性.标准病毒株、阳性对照血清为阳性.阴性对照、健康人血清、尿液标本均为阴性;免疫荧光抗体检测,血清抗体阳性173例,阳性率为87.2%.尿液阳性仅为116例,阳性率为58.4%.结论用RT-PCR方法检测HFRSV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快速等优点,方法简便,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纳米金免疫层析技术(双抗夹心法)和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建立一种对尿RBP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快速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用纳米金免疫层析定量分析仪可在15 min内实现RBP定量检测,检测限为150μg/L(相当于150 ng/mL),检测范围为150~5000μg/L.与尿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尿纤维连接蛋白(FN)、溶菌酶(LZM)等肾脏疾病标志物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高、范围广、简便快捷,在近端肾小管的损伤、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及过程监控中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研究了维生素B2经人体代谢后排放到尿样中的情况.服V B2片剂50mg,收集服药后1、2、4、6、8h后的尿样.服药尿样经固相萃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服用后尿样中维生素B2的含量.以乙腈/醋酸胺缓冲液(0.01mol/L)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7nm.该法具有样品预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等优点,成功应用于人体尿样中维生素B2的直接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1.2%~96.7%之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尿液中加替沙星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333 nm作为检测波长。通过5名健康志愿者实验,考察尿药中加替沙星的排泄量。结果:尿液中加替沙星在1.00~36.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8.1%,RSD为2.87%;平均萃取回收率为95.4%,RSD为3.66%,24 h排泄量在44.3%~69.6%。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在线监测与水力流体模拟相结合方式,利用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示踪技术及高速图像采集分析等手段,考察现有超滤膜组件内部的流场分布,并设计出新型超滤膜组件。结果表明,由于超滤膜组件内部流场主要受到布水管布水的影响,布水管上开孔均匀与否将直接影响整个超滤膜组件内部布水的均匀性。与组件UFA-860C相比,设计出的条形孔超滤膜组件因其布水管上有规则地均匀开孔且采用多根布水管组合,在运行时组件内部布水更加均匀,且能够充分利用膜丝的有效面积,从而有效减缓膜污染。  相似文献   

14.
应用膜技术分离当归浸取液中的阿魏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运用膜分离法从当归水浸取液中分离、纯化有效成分阿魏酸并进行浓缩的新工艺.首先,研究超滤法的可操作性.其次,对比研究超滤法和传统的醇沉法纯化当归水浸取液的处理效果,定量检测阿魏酸的回收率和杂质去除率.最后,为进一步提高阿魏酸浓度,分别选用纳滤膜和反渗透膜进行浓缩,并考察了操作压力和pH值对截留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高速离心预处理后,超滤当归水提液的渗透通量变化不大,可用于当归水提液的纯化操作;超滤法的回收率和杂质去除率均高于醇沉法,说明新的超滤膜分离法在当归纯化效果方面优于醇沉法;纳滤膜对阿魏酸几乎没有截留效果,反渗透适用于浓缩阿魏酸,提高pH值可以提高截留率,本实验条件下pH=9~10,压力2.5 MPa时反渗透获得最高的截留率.  相似文献   

15.
疾病的早期诊断是医学最重要的问题.早期诊断可以给医生有效治疗的机会.尿液不像血液那样受身体稳态效应的控制,能够汇集大量的疾病相关变化,因此尿液能够更好地反映早期微小的变化,是生物标志物的更好体液来源.动物模型研究证明了尿液作为早期标志物来源的潜力.部分研究利用了临床样本,但是很多研究没有认真考虑可以影响尿液的大量各种混杂因素.我们提出如果疾病引起的变化足够大、足够独特的时候,才能利用疾病对健康人群分组的方式发现疾病尿液标志物.如果能利用同一个人的前后对照,可以解决大量混杂影响因素的对照问题,让尿液标志物更早地用于临床.在没有疾病前样本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一个病人对多个健康对照样本的方法找到疾病线索.本文将总结现代尿液生物标志物理论的发生发展和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肾损伤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在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42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验诊断,将其作为观察组。取同期收治的42例单一检测糖尿病合并肾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仅对患者糖尿进行检查。结果以病理结果为依据,观察组中共有41例患者被检出,检出率为97.6%,对照组中有36例患者被检出,检出率为85.7%,观察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性尿糖检测阳性率为84.0%,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56.0%。女性尿糖检测阳性率为82.4%,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58.8%。通过对患者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得知两种检测结果不同。结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的联合检测有利于使疾病确诊率得以提升,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并根据患者疾病特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用新鲜杨桃饲喂家兔,收集尿液化验,发现7只动物中5只发生血尿。红细胞最早见于饲喂杨桃后38h采集的尿液中。于第5天将全部动物处死,取肾脏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酶标检查,发现肾小球有炎症反应,基底膜损伤,肉眼血尿动物病变比镜下血尿和无血尿者严重。  相似文献   

18.
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神经纤维蛋白(AD7c-NTP)是目前被广泛关注的一种用于早期诊断阿尔兹海默症的标志物,该标志物具有易获得、无创性的检测优势。本研究目的是检测尿液中的阿尔兹海默症标志物AD7c-NTP。通过分子模拟设计小分子多肽配体,固相合成方法合成多肽,基因克隆、原核表达AD7c-NTP,采用色谱方法分析小分子多肽配体的吸附能力、AD7c-NTP的检测范围以及在模拟尿液中的吸附情况。研究设计的DEWH配体可以与AD7c-NTP特异性结合,并且结合率达到了85%,该方法检测的线性范围是200~900 μg/L。该研究提供了一种便携的、可重复检测AD7c-NTP的方法,为阿尔兹海默早期诊断及延缓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两种截留分子量的聚醚砜、聚醚酮、磺化聚砜/聚醚砜、磺化聚砜/聚醚酮等超滤膜处理碱法草浆黑液的超滤特性,结果表明:静态接触条件下,聚醚砜及磺化类膜受黑液组份的污染程度较轻,聚醚酮膜的污染程度最重;荷负电性较高的磺化类膜具有较好的黑液超滤特性;截留分子量2万的超滤膜特性要优于5万的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