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真丝纳米防皱整理中温度与浓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纳米氧化硅作马来酸酐防皱整理的催化剂,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真丝织物的防皱整理效果,优选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马来酸酐浓度2g/(50mL),烘焙温度为150℃。  相似文献   

2.
采用柠檬酸和马来酸酐混合整理液,在纳米催化剂的作用下对粘胶织物进行抗皱整理,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织物的抗皱整理效果,从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用马来酸酐水相聚合成聚马来酸酐,再与柠檬酸酯化成聚多元羧酸抗皱整理剂。应用到棉织物抗皱整理,结果表明,聚马来酸柠檬酸酯是一种新型良好的无甲醛抗皱整理剂。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温度、介质中进行β-蒎烯与马来酸酐聚合反应,采用FIIR、GPC、UV光谱等手段对聚合产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以上溶液聚合条件下β-蒎烯与马来酸酐发生聚合反应,得到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达14000的聚合物,但是乳液聚合体系只得到油状低聚物。采用氨水对上述共聚合产物进行水解和自组装,得到粒径低至400nm的纳米粒子,且粒径分布较窄。以上纳米微球表面带有丰富的羧基,有望作为高效的载体应用于生物酶和药物等的输送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分子量调节剂十二烷基硫醇控制丙烯酸甲酯与马来酸酐共聚反应产物的分子量,并探索了反应温度、时间及调聚剂的用量对反应最终产物的收率及分子量的影响。对合成的低聚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以及化学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为单体,合成聚羧酸,并与柠檬酸复配用于棉织物的免烫整理,结果表明,采用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剂,并采用亚硫酸氢钠和丙烯酸混合液滴加过硫酸铵和马来酸酐混合液的方法,在55~60℃下合成的聚羧酸最好,并与柠檬酸按1:3配比时,整理织物的褶皱回复角可达272°,白度下降1.5%,失强32.4%。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以α-蒎烯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合成萜烯马来树脂的工艺.α-蒎烯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为1.05~1.1:1,反应温度150~170℃,反应时间16~20h,产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多元羧酸免烫整理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马来酸、马来酸酐、衣康酸为单体,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免烫整理剂.采用正交实验法对PMA整理工艺进行研究,测试了织物的白度、折皱回复角和断裂强力保留率,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如下:PMA用量80g/L,SHP用量24g/L,焙烘温度160℃,pH值为4.为了进一步提高折皱回复角,添加CA和纳米TiO2与PMA一起对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结果表明,随着CA用量的增加,断裂强力、撕破强力和折皱回复角相应提高,但用量过大后,白度会下降.添加纳米TiO2,可提高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  相似文献   

9.
以马来酸酐和γ-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为原料,合成马来酸酐改性有机硅氧烷树脂预聚单体。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目标产物收率的影响,较佳合成工艺条件为:40℃回流反应时间1.0 h。用1H-NMR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0.
纳米粒子在真丝防皱整理中反应浓度与时间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来酸酐为防皱整理剂,以纳米氧化硅作催化剂,在配方中加入适量的渗透剂和乳化剂,在取不同的纳米氧化硅浓度和烘焙时间的条件下对真丝织物进行防皱整理。测定处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和断裂强度,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优选得出最佳防皱效果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针对壳聚糖和多元羧酸在棉织物抗菌防皱整理中的应用,讨论了两种多元羧酸(柠檬酸和马来酸酐)的不同复配比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并且就整理前后棉织物对3种指示菌的抗菌效果及耐洗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用多元羧酸和壳聚糖的混合液对棉织物进行抗菌防皱整理的效果明显,而且经过反复洗涤后其抑菌率仍然可达到81%以上.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Durablepress (DP)finishingprocesseshavebecomeacom monpracticeinthetextileindustrytoimprovethewrinkleresis tanceandsmoothappearanceofcottonfabrics Theformaldehyde basedcrosslinkingagentssuchasdimethyloldihydroxylethyleneurea(DMDHEU)havebeenuse…  相似文献   

13.
柠檬酰化降解壳聚糖在亚麻防皱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温条件下,以无水柠檬酸和乙酸酐为原料乙酸为溶剂合成柠檬酸酐,用柠檬酸酐对降解壳聚糖进行N-酰化改性,经傅里叶红外表征后用于亚麻防皱.通过单因素分析探讨了柠檬酰化降解壳聚糖(N-C-JCTS)在亚麻防皱中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N-C-JCTS 0.8%,SHP 4%,175℃下焙烘3 min,整理后的织物回复角可达228°.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林业科学1978年第二期发表了关于马来松香的制备及作造纸施胶剂的试验,并作了较详细的报导。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寻找其他马来酸和富马酸加合物以代替马来酐加合物,对2%、3%、5%的马来酸与马来酐加合物用于造纸施胶作了对比,发现此两种加合物的施胶效果没有什么区别。在我国马来酸的价格比马来酐便宜的多,因而采用马来酸代替马来酐作为制备马来松香的原料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完全可行的。在试验的范围和条件下富马酸用作造纸施胶剂也是可采用的。  相似文献   

15.
碱溶性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大豆油、丙烯酸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碱溶性光敏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马来酸酐的用量对碱溶性齐聚物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在酸酐配比等于0.6:1时,产物具有较好的碱溶性;产物的光敏性、碱溶性和粘度随着酸酐配比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以 1,2 ,3,4_丁烷四羧酸 (BTCA)对丝和棉纤维上的整理工艺进行研究 ,通过对织物的增质率、黄度、白度、折皱回复角等性能指标的测试 ,确立了最佳工艺 ,发现pH值与增质率的关系 ,并提出了整理废液的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7.
以马来酸酐改性C5石油树脂制备了改性C5石油树脂.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马来酸酐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改性产物附着力的影响,以正交试验对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马来酸酐用量为8%,引发剂用量为1.5%,反应时间为2h时,产物的附着力为0.87 Mpa,软化点为142℃,改性后的C5石油树脂附着力增强,软化点升高.  相似文献   

18.
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马来酸酐丙烯酸的共聚物,然后在它们的共聚物中加入无机盐,复配制成肥料防结块剂。结果表明最佳优化工艺条件为:丙烯酸和顺酐的摩尔比为1:2;引发剂用量为4%;反应温度为80℃—85℃;反应时间为3h;固含量设计为35%左右,其防结块效果与聚丙烯酸钠的同类产品对比更佳。  相似文献   

19.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广角X-射线衍射法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对全同立构聚丙烯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全同立构聚丙烯的结晶温度、结晶热、熔融热和结晶度随接枝率的提高而降低;极少量残留的马来酸酐在聚丙烯的结晶过程中起着成核剂的作用;接枝反应和接枝率对全山立构聚丙烯的结晶度和结晶形态有很大的影响;随接枝率增大,晶体尺寸减小,晶体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二甲苯作界面活性剂,通过固相接枝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对等规聚丙烯进行改性.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单体比例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裂解气象色谱-质谱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双单体(马来酸酐和苯乙烯)接枝聚丙烯得到的接枝共聚物其接枝率要明显高于聚丙烯单接马来酸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