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茶道     
晓龙 《科学大观园》2010,(22):24-25
日本茶道的由来历史与发展 中国茶叶约是在唐代时,便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相似文献   

2.
日本搞工业是从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的。当时的欧洲已经建立了煤炭、钢铁、化学、机械、纺织等工业体系,德国和英国正在展开一场煤化学工业技术的争夺。美国的南北战争已经结束,产业革命也有了迅速发展。但是,这一时期的日本,由于长期执行封建的“锁国政  相似文献   

3.
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还只是一个弱小、落后的东方封建国家。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建成了当时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大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4.
日本著名科学史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名誉教授薮内清先生于 2 0 0 0年 6月 2日在日本京都逝世 ,享年 94岁。薮内清先生于 1 90 6年 2月 1 2日生于日本神户 ,1 92 6年 4月入京都大学理学部宇宙物理学科 ,1 92 9年4月毕业留校工作。 1 937年 3月任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1 94 5年 5月获京都大学理学博士 ,博士论文题目《隋唐法史の研究》。 1 94 8年 4月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1 94 9年 4月任京都大学教授 ,1 967年 1 0月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1 969年 3月离职退休 ,同年 4月…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第四大留学城市来自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莱奥尼·林深深着迷于日本文化。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想来日本学习和生活。最终莱奥尼·林选择前往日本京都的同志社大学留学,主修日语研究和全球文化。20岁的林说,"7岁那年,我请父亲给我买了一本日语字典,自那以后,我就在看日本动漫的时候自学日语。到了上大学时已对日本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兴趣。这令我感到更贴近日本文化和历史的中心"。如今,  相似文献   

6.
日本,古京都历史建筑与园林,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京都是在公元794年仿照中国唐朝的都城长安建造的,不过规模要小很多。此后直到19世纪中期一直是日本的都城和文化中心。京都城内的民居和寺庙,以及独特别致的园林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19世纪中叶出现了一股留洋热,这比邻国大清帝国来得更早。但这不是明治维新的开始,而只是苟延残喘的幕府的一次"尊王攘夷"、"师夷长技"的实验。1862年,日本德川幕府开始向欧洲国家派遣留学生,留学之地遍布欧洲显赫国家。历经长期闭关锁国政策的日本  相似文献   

8.
正亚太科学哲学大会(Asia-Pacific Conference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目的在于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科学哲学研究者提供深入研讨和交流的学术平台。大会的前身是2011年2月份由日本京都大学的伊势田哲治(Tetsuji Iseda)组织的"日、韩科学哲学工作坊"(The Japan-Korea Workshop on Philosophy of Science)。参加该工作坊的日、韩学者们一致认为,定期举办深入交流的学术平台对促进东亚地区科学哲学的发展会大有裨益,并于2011年7月在韩国的汉阳大学举行了"第一届东亚科学哲学工作坊"(The First East Asia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9.
教育问题,对促进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追溯一些发达国家的起步过程,大多与教育的迅速发展有关。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盛行西学、普及教育,“广建学堂,变通教法,振国执而臻富强”,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列强二百多年走过  相似文献   

10.
去日本旅游,就不能不去看日本两大古都京都和奈良的古建筑。二战时,日本古都京都和奈良在盟军的猛烈轰炸中奇迹般得以保全,遍布二都的宫殿、城墙和寺院也毫发无损。这个让日本人一直困惑不解的谜题直到1986年罗哲文访日时才被解开。这些有着极高艺术价值的古建筑能够逃过二战战火的破坏,竟要归功于一位著名的中国建筑师——梁思成。  相似文献   

11.
在人人争做“精英”的日本社会,学习塾培养出了一批小“填鸭”,也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产业。 学而优的“精英” 日本在教育领域可以算是发达国家,最起码在日本很少有文盲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就很注意教育,在1890年的明治中期,日本就已经实行了四年义务教育制,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初小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治维新是一次教育维新也不为过。如今日本更是进入了全民上大学的年代,大学的招生能力已经超过高中毕业生的总人数。所以,大学生也没有什么精英味道,干粗活、打杂的大学生很常见。  相似文献   

12.
萨苏 《科学大观园》2012,(23):38-39
战败老兵的回忆我认识一个叫松元的日本老者,80多岁了,依然身手灵活。2002年,在京都的一位中日友好雄鹰会的成员伊藤老先生去世,我去参加了他的葬礼。葬礼上,松元表现得极为伤心,下来后我问起他和伊藤的关系。日本战败的时候,松元从被苏军押往西伯利亚的日军队伍中逃出来,想逃到当时称为"关东州"的大连寻机乘船回国。路上遇到同样逃出来的伊藤,两个人风餐露宿,靠吃山中的野果和橡子才活下来。这样,我才知道松元当年是关东军中的日军军官,于是问  相似文献   

13.
正丙申岁末,先生和我京都之行最重要的安排,是拜访高台寺的净因大和尚。这次访友之行感受到了高台寺的里千家茶道之美,亦是对日本茶道的初印象。有500年的历史高台寺位于京都东山灵山之麓,多为仿唐建筑的它却不同于我国寺院建筑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而是像星棋散落一般,倒也各显其趣,各美其美,充分体现了日本寺庙园林的禅宗建筑美学。最吸引我的两个建筑在小山上,很古朴的它们相隔10米左右,比肩而立,规  相似文献   

14.
综观日本近现代技术发展史,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以“教育立国”为国策,提出了“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战略口号,仿效和追赶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近代化。也就是在日本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按照日本人的话来说就是第一次远航。第二个时期是从大正(1912—1925)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经济和科学技术走向军国主义化的畸形发展时期。第三个时期是二次大战后至七十年代中期,日本国民经济赢得了高速发展,也就是实现了工业现代化的第二次远航时期。第四个时期是从八十年代开始,以“科学技术立国”为国策,开始第三次远航。本文专论第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想从清水寺鸟瞰京城的暮景,想看看日落时的西山天色。"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小说《古都》中描绘的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京都风貌,令人神往。如今来到了京都时,却没想到自己竟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融入了这座千年古都之中。穿和服体验生活到了闻名遐迩的清水寺附近,陪同的朋友没有直接带我们前去参观,而是先拐进了一条极小的胡同里的一家"织物店"。朋友说道:"请你们每人挑一件和服穿上,然后穿着它游京都。"这真是一大惊喜!京都历史上以纺织业著称,出产的和  相似文献   

16.
<正>日本漫画界习惯将12世纪的鸟羽僧正觉犹当成祖师爷,他的《鸟兽戏画》被日本政府列为国宝绘卷。但英国漫画策展人保罗·格拉维特认为,传统的浮世绘和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画艺术",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日本现代漫画。保罗·格拉维特在著作《日本漫画60年》中,详细梳理了1945年至2004年间日本漫画的发展轨迹。从1945年开始,漫画就深深植根于日本社会。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目本动漫发展最迅速的黄金时期后,漫画成为日本名副其实的大众文化。日本漫画家千叶彻弥永远不会忘记一个特殊的日子。数百名表情凝重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日本神经科学家小组日前成功地使用大脑扫描设备读出人们梦境中的内容。日本京都ATR计算神经科学研究所科学家神谷之康和他的同事们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三名睡眠中的受试者脑部进行扫描观察,并同时记录下他们的脑电波信号。当受试者的脑电波正处于梦境的早期睡眠特征时,研究人员便将受试者唤醒并询问他们刚才梦到的是什么情景,随后让他们继续入睡。这种测试的进行期间  相似文献   

18.
大阪位于本州的关两地区,是日本仅次子东京的第二大城市.它北与日本著名的千年古都一京都相邻,东边则紧靠日本另一个著名都市--奈良市,这两个城市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都留下了浓景重彩的一页.大阪古称浪速、难波.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古代科学几乎是“一片空白”,经济贫困,曾经是“亚洲的最后进国”,然而自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经过仅仅一百年的时间,就在1968年使国民生产总值一举超过西德,成了发达国家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走完了西方国家大约需要二百年的时间才能走完的路程,可以说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现在,日本已经拥有“全世界10个最大的银行”或“人类历史上观金最多的金库”,“其资金足以顶得上英国今后12年的年度预算”,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供给国。这一非凡的变化,正如早在一百多年前达尔文所说过的那样,“在世界的一切奇迹中,日本的进展是最大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正>关西地区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地理上是指近畿地区,即包括大阪、京都、滋贺、三重、奈良、和歌山、兵库2府5县的地区,位于日本最大的本州岛的蜂腰部,东北与中部、东海地区相接壤,西连日本的中国地区、南隔濑户内海与四国相守望。奈良、大阪、京都一带地区具有上千年的定都历史,按照都城为上、地方为下的古礼,习惯上又称为"上方"。近畿地区有着优良的地理环境,气候温暖、适合种植稻米,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居住在这里。这里保留了日本从上古到近代众多的文化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