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自然杂志》2012,(6):308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团10月8日宣布,将201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和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以表彰他们在细胞重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每年10月,瑞典就会向世界宣布本年度的诺贝尔奖项的得主。得奖者,当然都是在物理、化学、生理学与医学、文学与和平等五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以及著名人士。此奖从设立以来,已走过100年的历程,对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获奖的科学家是有国籍的。因此,某一国科学家获此殊荣,自然这个国家的人民也会感到高兴。 自1901年到1999年,我们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无缘,但有6位华人科学家获此殊荣,他们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李远哲和崔琦,说得…  相似文献   

3.
尹龙 《科学之友》2002,(1):16-16
2001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诺贝尔奖本年度颁奖仪式和百年庆祝典礼。所有健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部被邀请前往参加这次百年盛典。与此同时,在中国也开展了—系列的庆祝活动。诺贝尔奖根据瑞典发明家诺贝尔的遗嘱设立,原有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和平五个奖项,1969年,由瑞典银行捐款开设经济学奖。从1901年首次颁奖至2001年,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整整100年的历程。一百年来,全部六个奖项共有714人获奖(另有20个和平奖授予如红十字会、联合国等团体或组织)。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揭晓,总要吸  相似文献   

4.
祝汉民 《自然杂志》1996,18(6):361-364
1996年12月10日是瑞典名科学家诺贝尔逝世100周年,也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发至今96年,本言语总结了3项自然科学奖的颁奖概况,获奖国籍分布,获奖年龄分布和获奖学科的分类。  相似文献   

5.
自1901年以来,中外各界人士都把获得诺贝尔奖看作是举世公认的最高荣誉。 诺贝尔奖是根据著名的瑞典科学家诺贝尔(1833.10.21~l896.12.10)的遗嘱,以其名义和大部分遗产设立的永久性国际大奖。 奖金来源与颁奖方式 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在法国巴黎写下遗嘱,将其遗产3320万瑞典克朗(当时约合978.3万美元)的大部分3122.5万瑞典克朗(920万美元),捐为设立诺贝尔奖的基金,并将此基金投资所得的部分利息作为奖金,每年颁发一次。 奖金规定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与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方面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或单位(限于和平事业),以资激励人们努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12月10日,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音乐厅,那里将进行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大厅内布满鲜花,这是由意大利圣雷莫市政府提供的,因为诺贝尔1896年去世于该城.16时30分,乐队奏乐,全体起立,王室成员驾临.接着便是讲话、颁发获奖证书及金质奖章.宴会也是按严格程序进行的,19时整准时打开香槟酒,65张桌子围绕着国王的主桌排开,大厅内唯一的照明是蜡烛.1350位嘉宾使用的都是镀金的银餐具.晚餐结束后国王将逐一召见获奖者,每位获奖者将有幸与国王交谈5分钟.这是多么隆重的仪式!这是全世界科学家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那么诺贝尔奖获得者是怎样看待这个最高荣誉昵?  相似文献   

7.
程欠起 《科学之友》2004,(11):36-37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科学家、发明家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旨在表彰每年分别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世界和平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或组织。  相似文献   

8.
1996年12月10日是瑞典著名科学家诺贝尔逝世100周年,也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物理学,化学,生理学与医学)颁发至今96年。本文总结了3项自然科学奖的颁奖概况,获奖者国籍分布,获奖者年龄分布和获奖学科的分类。  相似文献   

9.
严立 《科学之友》2002,(1):17-18
就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诺贝尔奖百年盛典的2001年12月10日,在中国,100名科学家发表了致公众的公开信,信中说:“……当初杨振宁、李政道是以中国科学家的身份走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的,结束了中国人无缘诺贝尔科学奖的历史。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至今,还没有在中国本土诞生的科学成果获得诺贝尔奖,这实在是中国科学界的一件憾事。”科学家们呼吁青少年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尽早结束这一局面。这里,科学家们所说的“至今,还没有在中国本土诞生的科学成果获得诺贝尔奖”,就是所谓中国本土的“零诺贝尔奖”现象;而科学家们向青少年的呼吁所表达的  相似文献   

10.
基因与诺贝尔医学奖的结缘 百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第三个特点是从50年代以后,大部分获奖者的成果大都与基因研究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基因理论是现代生物医学的基本理论,如同原子理论是化学和物理学中的核心理论一样。了解并阐明基因既是发展包括生物医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前提,也是推动多种学科发展和造福人类的原动力。从1958年到如今的诺贝尔医学奖,直接与基因理论相关的成果获奖就达17次之多。而且从本世纪以来,共有38位科学家因研究DNA而获得诺贝尔奖。对百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统计也表明,几乎有一半的获奖是与基因有关。 …  相似文献   

11.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6,(11):10-11
2006年度的诺贝尔科学奖各奖项获奖人名单已全部揭晓,5位获奖人均为美国科学家。这也是自1983年以来第二次由美国人包揽当年度的全部诺贝尔科学奖。探讨美国人缘何总能在代表科技实力的诺贝尔科学奖上有出色表现,进而对照、反思自己,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这里,笔者结合自己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然而并非每个人都为之庆祝。瑞典反贪局的一位官员向媒体透漏.他们正调查一家与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Z·豪森(Harfld zur Hausen)。因发现人乳突淋瘤引发子宫颈癌与两位法国科学家获此殊荣]有着某种关系的制药公司,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月,本刊曾在开年第1期开设专栏《走近诺贝尔奖》,此后共连载15期,旨在介绍近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一些获奖情况,让广大读者朋友进一步了解科学、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2015年10月,当我们正在制作第12期专栏的时候,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们惊喜不已!似乎我们之前开设这个专栏都是为  相似文献   

14.
1995年诺贝尔化学、物理奖获奖工作简介MarkBuchanan著江世亮译大气化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奖经常受到的抱怨之一是对地球和环境科学家的工作缺乏认同、不够重视,然而今年度三位化学奖获奖人名单的公布,将使这种抱怨情绪大为缓和。因大气化学方...  相似文献   

15.
1981年10月17日,在瑞典的斯德哥摩尔城举行的诺贝尔奖授奖大会上,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杰·渥尔考特·斯佩里(Sperry,Roger Wolcott)博士和加拿大出生的美国人戴维·哈贝尔教授以及瑞典的托尔斯滕·韦塞尔分享了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斯佩里因证明大脑两半球的高度专门化以及许多较高级的功能集中在右半球而获奖;哈贝尔和韦塞尔因研究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方面有所发现而获奖。  相似文献   

16.
晓安 《科学之友》2005,(12):35-35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月3日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2名澳大利亚科学家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图为1997年9月2日,沃伦(右)和马歇尔在澳大利亚珀斯市的资料照片。不提如何兴奋,而谈如何“受惊”,是本年度首批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罗宾·沃伦对媒体记者采访作出的反应。当天,现年68岁的沃伦与54岁的巴里·马歇尔一同获得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受了惊。”沃伦告诉瑞典通讯社记者。受惊之时,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给他打去国际长途电话之际。“当他们第一次打来电话时,我不相…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科学奖,通常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代表着表彰科学中最高成就的非常神圣的科学大奖,人们经常会用一个机构、一个国家有多少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数目来表征其研究的水准。在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位在大陆作出成就的中国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科学奖,因而,追求获得诺贝尔奖,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中国科学界所追求的目标。事实上,诺贝尔科学奖也确实因为其影响,因为其表彰的众多杰出的科学成果,而与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史相联系。关于诺贝尔科学奖的各种研究和普及读物可谓汗牛充栋,不过,一本刚刚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引进翻译出版的图书《…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医学奖是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简称,由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其他原因,100年间共计颁奖91次,获奖科学家共有169名。这些卓越的科学家取得的非凡成果,集中体现了20世纪人类为探索生命奥秘做出的巨大努力。 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奖项目可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大类。基础医学研究又可归纳为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遗传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度诺贝尔奖在10月里如期而至。科学奖仍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此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发现细胞自噬机制的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物理学奖由美国科学家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夺得,他们依靠先进的数学模型发现了"拓扑相变和物质拓扑相理论";化学奖则颁给了来自法美荷三国的科学家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和伯纳德·费林加,他们是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10月和12月,不仅是瑞典人企盼和欢欣鼓舞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各国一齐关注和共同庆祝的日于,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前者是一年一度诺贝尔奖评选结果公布的日子,而后者是颁奖的日子。诺贝尔奖已被人们公认为是全球最崇高、含金量最大而且荣誉最高的综合性奖,是“对人类的智力和体力上最高成就的一种评价和奖励”。 100年来诺贝尔医学奖主要是奖励了那些对保障人类生命健康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医学成果。百年来的诺贝尔医学奖有几个特点,从这些特点中可以看出生物医学发展的轨迹和未来的方向。百年诺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