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全相对论扭曲波(RDW)电子碰撞激发计算程序REIE06,系统计算了类氖Fe16+离子基态1s22s22p6 1S0的2p,2s和1s电子激发到高激发态1s22s22p5 ns,1s22s2p6 ns和1s2s22p6 ns(n=3,4,5,6,7,8,9,10)精细结构能级的碰撞激发截面,详细研究了碰撞激发截面随入射电子能量和主量子数n的变化规律,拟合了公式,总结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类铍原子1s22snp组态的非相对论能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对角和法则,导出了铍原子和类铍离子1s22snp组态非相对论能量的解析表达式,在考虑电子间交互作用以及内外壳层电子的不同屏蔽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变分原理具体计算了类铍离子1s22snp(n=2-6, Z=4-8)组态的非相对论能量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3.
氮原子和类氮离子基态能量的变分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对角和法则,导出了氮原子和类氮离子(Z=7-12)基态(电子组态为1s22s2p3)非相对论能量的解析表达式.在考虑了电子间交换相互作用以及内外壳层电子的不同屏蔽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变分原理计算了能量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误差均小于0.3%.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多电子原子波函数中ns电子径向函数的一种构造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变分法对氦原子1sns(n=2-5)组态、铍原子1s22sns(n=3-6)组态、碳原子1s22s22pns3P(n=3-6)态的非相对论能量进行了计算,并计算了其相对论修正值(包括质量修正、单体达尔文修正、双体达尔文修正、自旋-自旋接触相互作用修正、轨道-轨道相互作用修正),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对角和方法,导出了氟等电子序列(Z=9-14)激发态1s22s2p6 2S非相对论能量的解析表达式,在考虑了电子间交换相互作用以及内外壳层电子的不同屏蔽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变分原理计算了非相对论能量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误差均小于1%.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相对论扭曲波方法,系统研究了入射电子为1~15倍阈值能量范围,电子碰撞激发Fe25+离子1s2S1/2—2p 2P3/2,Fe24+离子1s2 1S0—1s2p 3P1,1P1和Fe23+离子1s22s2S1/2—1s2s2p(3P)4P3/2,1s2s2p(3P)2P3/2,1s2s2p(1P)2P3/2激发态精细结构能级及磁子能级的截面以及退激发辐射Kα线的极化度,并讨论了Breit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总截面、磁子截面和X光的极化度随入射电子能量的变化规律.同时,计算结果与以往的理论及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对角和不变法则为基础,导出了氮原子(含氧离子)基态(电子组态为1s22s22p3)非相对论性能量的解析表达式,并利用变分法计算了能量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误差小于0.3%.  相似文献   

8.
碳原子基态能量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对角和不变法则为基础,导出了碳原子(含类碳离子Z=6→8)基态(电子组态为1s22s22p2)非相对论性能量的解析表达式,并利用变分法计算了能量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的较好,误差小于0.2%.  相似文献   

9.
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了Co24+离子1s22s和1s2np(n≤9)态的非相对论能量.得到的1s22s和1s22p态的结果与Yan等人的高精度计算结果符合的很好.在计算相对论效应和质量极化效应对体系能量的一级修正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价电子的有效核电荷,在类氢近似下,估算了对能量的高阶相对论修正和量子电动力学修正,计算了该离子1s22s-1s2np的跃迁能,波长和在3种规范下的振子强度.得到与现有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的结果.与量子亏损理论结合,将对该离子能量和振子强度的理论预言准确地外推到包括连续态的整个能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于相对论R矩阵理论的DARC程序系统计算了Ni 25+离子基态1s22s(2S1/2)和激发态1s22p(2P1/2,2P3/2)的光电离截面,并通过细致平衡原理获得了统一的光复合过程(即辐射复合和双电子复合)态分辨的截面,计算结果给出了辐射复合与双电子复合过程间的干涉效应.为了标识和分析KLL共振能区所有的共振峰,基于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理论(RCI)的FAC程序被用来计算共振峰的能量、强度及其相关的双激发态的辐射、俄歇跃迁几率以及共振宽度等.利用统一的光复合截面进一步得到了KLL双电子复合过程的伴线强度,并与孤立共振近似下FAC的计算结果以及以前的理论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对存在的一致性和偏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铝原子和类铝离子基态能量的变分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对角和法则,导出了铝原子和类铝离子(Z=13-18)基态非相对论能量的解析表达式,在考虑了电子间交换相互作用以及内外壳层电子的不同屏蔽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变分原理计算了非相对论能量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误差均小于0.3%.  相似文献   

12.
锂原子第一激发态能量的变分计算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10  
利用的变分原理,计算了锂原子第一激发态非相对论性能量,计算了中考虑了电子之间的交换相互作用以及内外壳层电子的不同屏蔽效应,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13.
在考虑了电子间交换相互作用以及内外壳层电子的不同屏蔽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变分原理,计算了镁原子和类镁离子(Z=12→17)基态非相对论性能量,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值相当接近,误差小于0.3%.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了电子间交换作用以及内外壳层电子的不同屏蔽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变分原理,计算了氖原子和类氖离子基态非相对论性能量,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值相当接近,对于氖原子基态的能量,误差只有0.24%.  相似文献   

15.
采用投影壳模型(Projected Shell Model,PSM)方法,计算了^99Sr核素的基带能量,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99Sr核实验上观测到的几条边带的能量,预测了几条低激发转动带.研究表明,^99Sr核素基带以及边带的能量在理论计算中得到了很好的再现,并且对预测的几条单粒子转动带也给出了相应的组态信息以及带头能量.  相似文献   

16.
在唯象和微观玻色子相互作用模型(IBM)中, 由于存在中子-质子自由度, 它们对激发能的相对贡献率始终没有研究清楚. 本研究提出: 假定处在同一大壳层上中子数和质子数相等(N = Z)的共轭核中, 它们对低激发态应该贡献出相等的激发能, 这就绕开了对它们能量分摊评估的一大难题. 本文采用28~50核子大壳层的实验能级值, 对6个偶-偶核, 64Ge6832, Se34, 72Kr7636 , Sr38 , 80Zr40 和84Mo42, 的低激发能谱作了理论计算, 计算能谱很好地再现了复杂的实验测量谱, 支持上述推测. 据此得到的能级值, 中子-质子间等效相互作用强度参数等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从原子核的幻数和壳层的理论出发,探求各主量子数最低能级的数学表示,得出了核结构的幻数公式.经比较,由幻数公式得出的各个幻数和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