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音词一般分为同形同音词和异形同音词两类。同形同音词的特点是“声音相同而意义不同。”对于同音词语音上的要求,学者意见比较一致,大都认为一组同音词必须声、韵、调完全相同,轻重音格式及儿化情况也要相同。所以,异形同音词容易确定,一组词只要语音形式完全相同,书写形式不同就是异形同音词。而同形同音词则不然,没有词形的帮助,全靠意义仲裁,难免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2.
兼类词的基本条件是:语音相同,词义相关.兼类词的特征是:至少具有两套对立的功能系统.兼类词的主要类型有:实词与实词的兼类,虚词与虚词的兼类,实词与虚词的兼类.兼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词义派生,词类活用,模仿欧化语法,吸收方言用法.  相似文献   

3.
所谓同音是指孝感方言和普通话按语音对应规律完全对应的音,所谓同形是指书写形式完全相同。文中所列的孝感方言词有少数可能不是本字,但当地人都这么写,我们也收录了。孝感方言词的意义分两类,一类是与普通话的词义没有联系,另一类是与普通话的词义有联系,我们都收录了,文中所列的孝感方言词,有少数在普遍话中是语素或短语。  相似文献   

4.
“同形异构”是指文言文中的一种形式上相同而内部关系不同的现象。所谓形式,是指从表面上看一些较固定的格式,而其内部关系则包含了词的语法意义以及词和词的语法联系。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角度来看,搞清楚一些常见的同形异构现象,对它们从语法功能和意义上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词的兼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多年来争论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从兼类词的判定来探讨词的兼类问题,指出词的同一性,兼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的语法特点、少数原则、词的经常性与稳定性等的基本判定原则,并提出另外一种判定可能:自指和转指。  相似文献   

6.
双语者大脑中存在母语和第二语言两个心理词典,第二语言的词汇通达是双语研究的热点.实验使用大脑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基于语音判断任务考察中日双语者日文词汇语音通达的时间进程及大脑机制.实验材料为以与中文词的关系而定义的3类不同日文词:同形同义词、同形异词义和非中文词.结果表明:在被试通达日文3种不同词型的语音时,在大脑的额叶存在200ms出现的词形竞争和400ms出现的词义竞争.这种竞争反映了大脑额叶在日文词汇通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语言信息加工过程中,词类激活(词性提取)直接关系到对语言的理解,词类激活问题本质上是句法问题。该研究采用重复启动方法考察汉语名动兼类词的词类激活问题和词类(形容词和副词)的启动效应(PE)问题,以期加深对词汇信息提取过程的认识。研究认为,词类具有启动效应,汉语名动兼类词的词类激活与启动词类型、启动时间(SOA)密切相关。名动兼类词的词汇信息,尤其是词性信息的提取受到前置词的词类及阅读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后验概率词格的汉语自然对话语音索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索引是语音检索任务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针对汉语自然对话语音索引问题,提出了基于子词的词格索引和融合方法.采用后验概率形式表示的词格取代最优路径进行索引.根据后验概率词格特性,将LVCSR识别得到的基于词的词格分解为基于子词的词格;在汉语自然对话语音关键词检测任务上,采用字、有调音节和无调音节作为子词单元,关键词检测指标品质因数相对基线系统分别提高了3.9%、4.4%和7.4%.根据后验概率词格节点之间、边之间可合并的特性,在词格内部进行合并,并对不同识别器结果词格进行融合,品质因数指标由基线系统的68.3%(用LVSCR得到的)和66.9%(用音节识别器得到的)提高到78.8%.  相似文献   

9.
李雅琴  王玉峰  李娟 《科技信息》2013,(12):159-159
本文综述了国外四大主流学派(结构主义学派、系统功能学派、转换生成学派以及认知语言学派)对名词化现象的研究,以及我国学者对汉语名词化现象的一些争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汉语名词化现象所引发的思考:汉语的名词化现象是由于汉语中存在"兼类词"以及汉语词类界限的模糊性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讨论汉语"省略"和"空语类"的性质及二者的关系问题。文章先介绍省略和空语类,再谈它们的区别:(一)二者不在同一个结构层面上;(二)省略是言语现象,空语类是语言现象;(三)是否具有相应的完整形式;四、二者的语义所指不一样。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无形态和单音节的特点,致使兼类词大量产生和普遍使用。在语言追求简洁和要求明晰的矛盾运动中,逐渐形成了古汉语兼类词消减的自我调节系统:字形分化、字音转移、词形扩张、指称易名、结构变换。兼类词的减量和规范使用,标志着汉语的日趋成熟和愈臻完善。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复合词有同形多义现象,《汉语大词典》对复合词"结轨"、"结辙"释义不完整而且与书证不符合,两词书证前后矛盾,结合文献考证两词的义项,希望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文章对动宾式和并列式离合词的扩展形式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分析了这两类离合词的扩展形式的特点,认为动宾式和并列式离合词的扩展形式不同于典型的动宾结构,在中文信息处理系统中,应该建立离合词词库,对离合词的扩展形式做出专门的符号标注。  相似文献   

14.
合音是指两个(或以上)音节融合为一个音节的音变现象,融合后的语音形式就其语法功能被称为"合音词"。合音词是口头语言发展中因经济性原则发生的音节减缩的产物,是考察历史语音的重要依凭。鲁山方言中有大量合音词,其中程度副词、时间词两类合音词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一个改进的汉语词性标注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词性标注的难点在于确定具有多个词类的词(兼类词)在上下文中的词性。基于兼类词在词典中仅占很小的比例(约为3%),提出了具有双重状态的隐马尔可夫模型,它不但有一个常规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还在逻辑上为每个具有多个词类的词保留一个专有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使模型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不再和观察无关,提高了模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6.
外来词用字(或字母)的读音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的外来词,有用汉字书写的,也有用字母书写的。从历时角度说,有些用于书写古代外来词的汉字的读音,在今天看来,则是一种毫无理据的特殊读音,是否保留,应该有个取舍的准则;从共时角度说,外来字母词与汉拼字母词并行,同一字母多种读音的现象不可避免,自然也应该设法解决。对于前者,笔者的建议是:换用符合古外来词读音的汉字,从而取消原用汉字的特殊读音。对于后者,笔者的建议是:汉拼字母词按汉语读音读,外来字母词按外语读音读,并促进外来字母词按“汉拼音译、汉字音译和意译”三种方式,逐步融汇于汉语系统。  相似文献   

17.
西南师大本《现代汉语》中有许多知识性错误如以叠韵的理解 ;词的兼类和活用 ;汉语中心语、宾语中心同多词的用法 ;短句的功能类别 ;复句的构成等都有诸多疏失。今分别辨析纠正 ,作为对编者重新修订的意见 ,以使该教材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8.
朱绪芹 《科技信息》2009,(32):I0173-I0174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注意到:日语里许多同汉语书写一致的汉字熟语却存在着和汉语大不相同的意义和用法。中日汉字之间的意义及用法差异是如何产生的?追根溯源,中国是汉字的发祥地。日语里使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从中国传递过去的。中日同形的汉字词,是不是在传递到日本之后发生了某种变迁,从而形成了与原汉字词意义迥异的新词汇呢?在本稿中,我们从众多的中日同形异义词当中选取了使用频率较高的“勉强”一词,通过和原汉语词的对比来探讨现代日语中“勉强”一词各意义的由来。  相似文献   

19.
连绵词是汉语语音造词的产物。《韩非子》中的连绵词从语音联系方面可以分为双声、叠韵和非双声叠韵三类。这些连绵词具有非双声叠韵连绵词的数量最多,叠韵连绵词在声调上具有一致性,部分连绵词具有重言形式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同形同音复合词的区别语素是同形同音词词义有别的体现者,决定了其所构复合词的同形同音现象。根据区别语素是多义语素还是同形同音语素,将同形同音词的构词形式分为"多义语素+单义语素""多义语素+多义语素""同形同音语素+单义语素""同形同音语素+多义语素"四类。同形同音词构词形式不同其词语关联程度往往也不同,进而探析出同形同音词词义区别度的高低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