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话人生     
2005年是世界最著名的丹麦人、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2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在丹麦国内和世界各地举行,这一年成为了献给安徒生的文化年。纪念活动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包括在丹麦国内及国外,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能够对安徒生有更深入、更细致的了解。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安徒生就是内心钟爱的童年回忆,我们成年以后就很少再去细想了。当然,许多人都很熟悉这些童话故事,例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以及《笨拙的汉斯》,但是事实上安徒生不仅仅写作童话故事,他还有许多其他作品:自传、小说、戏剧、诗歌以及游记。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儿童,同样是为成年人写作的。因此,在今天看来,他的作品仍然是无尽灵感和新创作品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安徒生年表     
2005年是世界最著名的丹麦人、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2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在丹麦国内和世界各地举行,这一年成为了献给安徒生的文化年。纪念活动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包括在丹麦国内及国外,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能够对安徒生有更深入、更细致的了解。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安徒生就是内心钟爱的童年回忆,我们成年以后就很少再去细想了。当然,许多人都很熟悉这些童话故事,例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以及《笨拙的汉斯》,但是事实上安徒生不仅仅写作童话故事,他还有许多其他作品:自传、小说、戏剧、诗歌以及游记。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儿童,同样是为成年人写作的。因此,在今天看来,他的作品仍然是无尽灵感和新创作品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2005年是世界最著名的丹麦人、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2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在丹麦国内和世界各地举行,这一年成为了献给安徒生的文化年。纪念活动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包括在丹麦国内及国外,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能够对安徒生有更深入、更细致的了解。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安徒生就是内心钟爱的童年回忆,我们成年以后就很少再去细想了。当然,许多人都很熟悉这些童话故事,例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以及《笨拙的汉斯》,但是事实上安徒生不仅仅写作童话故事,他还有许多其他作品:自传、小说、戏剧、诗歌以及游记。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儿童,同样是为成年人写作的。因此,在今天看来,他的作品仍然是无尽灵感和新创作品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丑小鸭"和"夜莺"160岁,"拇指姑娘"和"卖火柴的小女孩"170岁,安徒生200岁.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小城欧登塞,他是一个20岁的补鞋匠和30岁的洗衣妇的儿子. 当他开始创作的时候,得到的评价是"就连母语的知识都缺乏".批评声在此后一直伴随着安徒生的写作,"剽窃"、"不通文词"、"虚荣"、"趋炎附势"、"妄自尊大"等等.  相似文献   

5.
<正>叶永烈先生走了,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奉献给了写作。他是我们熟悉的科普大家与科幻大师,许多读者是通过《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科普作品而认识他的,殊不知他还是《科学24小时》杂志的创刊人之一。从20岁就开始写作的他,一生出版的作品逾3500万字,从科普文学到纪实文学,洋洋洒洒的文字里,倾注了叶老对写作、对科普的无限热爱......  相似文献   

6.
在2月14日这样一个充满温馨的节日里,也许我们不该把话题说得那么沉重。所以我们不谈那些让人不舒服的故事———比如在一个残酷的时代里,主人公目睹情侣被处死而无动于衷(《我们》,叶甫盖尼·扎米亚京,1920);比如在一个貌似文明的社会中,道德规范对主人公爱情的嘲弄和不容(《美丽新世界》,奥尔德斯·赫胥黎,1932);再比如在那个人性丧尽的假想年代里,主人公为求自保,而把伤害转嫁到恋人身上(《一九八四》,乔治·奥威尔,1949)。似乎每一部“反乌托邦”作品中,爱情都是苦涩和不幸的,就连80万年之后那近乎游戏般的爱情也是如此(《时间机器》,H…  相似文献   

7.
潘友星 《科学》2006,58(1):5-6
2005年11月17-18日,本刊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九十周年的纪念活动。纪念活动共有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8.
白金书架     
《即兴诗人》作者:安徒生刘季星译你知道安徒生以什么成名吗?不是童话,而是小说。本书就是一部他最具代表性的自传体成名之作。他的一生充满坎坷和传奇。他不仅有着孩子般的童心和幻想,还是一位激情诗人。诗人的语言道出他深藏于内心的童话外面的斑驳人生。翻开本书,19世纪,一个充斥着迷幻的时代,就这样展现在你的眼前……《逸飞视觉》作者:陈逸飞《逸飞视觉》包括《视觉捕手》、《遇见100%希腊》、《新锐期刊势力》、《绝版爱情——13对艺术情侣的私密生活》、《人文都市·利物浦》、《维也纳》和《爱丁堡》等9本。在这些书中,陈逸飞先生以…  相似文献   

9.
苏阳 《科学之友》2005,(8):86-86
《哈尔的移动城堡》是宫崎骏的最新动画作品。画面一如既往地充满着他异想世界的种种事物,繁复、华丽、目不暇接。这部作品中有《魔女宅急便》的影子,有《天空之城》、《风之谷》的影子,也有《千与千寻》的影子。《哈尔的移动城堡》不知算不算宫崎先生动画的集大成者,但是无可否认的,他的巅峰再次令全世界为之喝彩。  相似文献   

10.
晨风扑面,大地摇动,人在翻飞……军营内,战车边,一名士兵在单杠上旋转不止,连破纪录。这是个土得掉渣的农村兵。他的笨拙,使他得了"木木"、"三呆子"、"熊兵"等绰号,他的认真,让全连为之感动,他的成就让全团为之骄傲,他的天真、质朴、善良,更让周围的人看清了自己的世故、圆滑与自私。他在种种磨难中百炼成钢成为"兵王",他就是《士兵突击》的主角许三多。  相似文献   

11.
书虫影迷     
1秒钟的世界在科普作品的创作中,有时选题构思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独特的、有创意的、引人入胜的切入点,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使阅读者更容易接受,也使得阅读的感觉更好,读后的印象更深刻。日本学者山本良一主编,北京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译作《1秒钟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在选题和写作上独具匠心的科普作品。1秒钟,在普通人眼中,通常是很不起眼的,正所谓弹指一挥间。尽管时间总是在1秒1秒地流逝着,但在每一个特定的1秒钟里,我们这个世界究竟会发生些什么,也许人们了解得并不很多。而一旦认真地统计、总结一下,人们会发现有许多让自…  相似文献   

12.
史前世界     
这里要给读者几个有关“第一”的史料:世界上第一部近代科幻小说的作者是英 国女作家玛丽·雪莱(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中国第一位评介国外科幻小说的翻译 家是逸儒;中国第一位提倡科幻文学的人士是鲁迅;中国第一位写作科幻作品的作家 是顾均正;而新中国最早创作科幻小说的,则是郑文光。 郑文光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的研究员,他一生致力于科切与科普创作,是一 位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作家。他在一生中创作了《火星建设者》、《太平洋人》、《飞向人马 座》、《战神的后裔》等100万字的科幻作品,无不精彩优美,脍炙人口。 这里我们选发郑文光的一篇旧作。大家都知道,描写复活恐龙的《侏罗纪公园》是1993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影片,可郑文光不但也曾写有科幻短编《侏罗纪》,而且早在1980年就写出了这篇复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说——《史前世界》。 郑文光出生于1929年4月9日,本月正好是他的70寿辰。让我们借此机会祝郑文光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3.
王梅 《科学之友》2003,(4):25-26
但丁: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但丁是欧洲由中世纪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那个时期的文学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1265年5月,但丁诞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颇受当地人尊敬的小贵族家庭里。《神曲》是其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对于但丁这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诗人,恩格斯这样评价他:“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可见,他对但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因为诗中叙述的是诗人自己想象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33首“歌”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有100首歌之多,计14 000多行。  相似文献   

14.
王可 《科学之友》2003,(12):42-42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妈妈买了一套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作品集送给我。仿佛是一种注定,我随手拿出其中一本来,那便是郑文光先生所著的《神翼》。那是一种怎样的惊喜与触碰啊!从未接触过科幻作品的我,有如走入了另一番广阔的天地,从此我爱上了科幻,也越发地走近了科幻。2003年6月17日,中国一代科幻大师郑文光静静地离开了喜爱科幻喜爱他的人们,我们缅怀他,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相似文献   

15.
<正>理查德·道金斯,牛津大学进化生物学名誉教授,著有包括《自私的基因》和《上帝的错觉》等科普书籍。他最近出版了《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一书,这是他回忆录的第一部分,全书由两部分组成。一直以来,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科普读物在激励数百万人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尤其在宗教方面。作为一个72岁的长者,道金斯是否担心,其无神论观点会盖过他对科学的贡献,或因此影响自己的公众形象?在与《新科学家》记者罗恩·霍珀(Rowan Hooper)的对话中,道金斯坦露了他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6.
一摇两得     
一位家庭主妇,一面看报一面摇孩子入睡。请仔细看看此画的妙处———原来摇椅和摇篮连成一体。真是个聪明的妈妈,一摇两得。 此画是美国漫画家海利·高夫的作品。1955年美国《机械画刊》首先推出专栏漫画《我要发明的东西》,由海利·高夫主笔,把他想到的许多奇奇怪怪的发明画了出来。后来读者也为他提供素材和点子,以至他的专栏延续了25年,后来汇编成集《拍脑袋的发明》。这里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幅。  相似文献   

17.
正先进算法使用机器学习来自主创造艺术作品。随着人工智能(AI)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写作、驾驶等方面,艺术家们开始实验用AI方法进行创作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事实上,克里斯蒂(Christie,一位AI)最近就以432 500美元的价格拍卖了一幅自己的作品,是一张模糊的脸,命名为《爱德蒙·贝拉米肖像》(Portrait of Edmond Belamy)。这幅作品是一波新的AI艺术浪潮的一部分。巴黎艺术家雨果·卡塞勒斯-杜普雷(Hugo Caselles-Dupré)、皮埃尔·福  相似文献   

18.
科技信息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8年6月1 8日--达尔文正在潜心写作生物进化论巨著《物种起源》的时候,突然收到英国青年生物学家华莱士从马来半岛写来的信.达尔文读罢之后如同五雷轰顶--信中所附论文简直就是他的巨著的一个"克隆版"……  相似文献   

19.
《知识就是力量》2005,(6):34-34
在科普作品的创作中.有时选题构思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独特的、有创意的、引人入胜的切入点.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使阅读者更容易接受,也使得阅读的感觉更好.读后的印象更深刻,日本学者山本良一主编.北京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译作《1秒钟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在选题和写作上独具匠心的科普作品。  相似文献   

20.
从古到今,时空穿梭一直都是人们的梦想,我们希望回到过去挽留一段爱情或阻止一场悲剧;我们期待进入未来,超越有限的生命。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62岁的美国物理学家罗德曼·马利特是康涅狄格大学物理学教授。据称,他为了能返回过去挽救父亲的生命.终身都在研究与时间有关的理论。他相信自己掌握了改变时空的秘密,只需12万英镑就能造出一台以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为基础的“时光机器”。马利特的构想完全不像英国科幻小说家H·G·韦尔斯小说《时间机器》中的雪橇,或电影《回到未来》中的时光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