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高效结晶型DMC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ZnO,Zn(OH)2,ZnCO3,碱式ZnCO3为前体,采用沉淀转化方法制备基于Zn3[Co(CN)6]2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研究了前体制备方法对其催化环氧丙烷与CO2共聚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Zn(OH)2为前体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有最高,达到4 400 g /g以上,约为传统的溶液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效率的2倍.该前体的凝聚态结构对催化剂效率影响很大,以ZnCl2和NaOH溶液制备得到的Zn5(OH)8Cl2·H2O相能高效转化为催化剂活性结构,得到高效结晶型催化剂.催化剂催化活性也与前体的粒径有关,前体粒径大于75 μm时,催化效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在55℃下利用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考察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两种热碱预处理对玉米秸秆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碱用量下,KOH预处理后厌氧消化产气效果明显优于Ca(OH)2 预处理。0.5%KOH和2.0%Ca(OH)2耦合的预处理效果与1.5% KOH以及1.5%Ca(OH)2单独预处理效果相当,累积单位挥发性固体(VS)甲烷产量为247.3mL/g,相比于未预处理组甲烷产量提高了58.7%,说明可以用2.0%Ca(OH)2代替1.0% KOH。从成本节约的角度,1.5%Ca(OH)2为最佳的热碱预处理条件,累积单位VS甲烷产量为242.2mL/g,比未预处理效果提高了55.4%。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基于Zn3[Co(CN)6]2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考察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催化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反应的催化性能以及反应条件对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能高效催化共聚反应,催化效率可达2 000 g/g Zn3[Co(CN)6]2以上.共聚产物经FT-IR和1H NMR表征,在适宜反应条件下共聚物中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可达到0.3以上,产物中也有少量环加成产物碳酸亚丙酯,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压力有利于二氧化碳转化为共聚物.  相似文献   

4.
用吸附了稀土氢氧化物的SiO2(SiO2·RE(OH)3, RE=La, Nd, Y)与高速真空泵油(烃油)制成ER液,研究了它们在电场中表观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分散颗粒含量为80.0g/L时,吸附RE(OH)3后可以提高含SiO2电流变液的电流变性能,RE(OH)3不同或RE(OH)3含量不同时对电流变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存在的椰衣纤维量大且难处理的问题,研究了NaOH、KOH、Ca (OH)2和碱性H2O2(AHP)预处理对其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预处理可以缩短椰衣纤维厌氧消化反应的迟滞期,提高累积沼气产量。采用7% NaOH和7% AHP预处理可显著去除木质素,累积产气量(基于挥发性固体含量,VS)可达218.3 mL/g和217.8 mL/g,较未预处理的椰衣纤维(累积产气量为101.1 mL/g)提升了115.9%和115.4%。  相似文献   

6.
以传统的Ziegler-Natta(Z-N)/茂金属(Cp2ZrCl2)催化剂为主催化剂,以三乙基铝[(C2H53Al]为助催化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具有超高分子量的烯烃类聚合物.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获得了最佳的催化剂配比条件(A为0.02 g、B为0.03 g、C为0.15 mL).凝胶渗透色谱测得在该条件下所合成聚合物的Mw为1.12×107,Mn为2.96×106,多分散系数Mw/Mn为3.79.以旋转粘度计测得该条件下聚合物溶液的表观粘度为27 mPa·s.实验证明,通过采Ziegler-Natta(Z-N)/茂金属(Cp2ZrCl2)为主催化剂进行烯烃聚合不仅能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而且还能增大其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7.
香草醛加氢脱氧合成4-甲基愈创木酚是研究木质素转化成高附加值生物质柴油的重要模型反应.考 察了一系列均相和非均相镍基催化剂对香草醛加氢脱氧过程的催化效果.研究发现,均相催化剂硝酸镍可以有 效地催化香草醛到4-甲基愈创木酚的转化.在最优的反应条件下(甲醇为溶剂,10 wt% Ni(NO3)2?6H2O, 2 MPa H2,于200 ℃反应10 h),香草醛可以完全转化,4-甲基愈创木酚的选择性可达到81.2%.  相似文献   

8.
采用酞酸丁酯、氢氟酸、无水乙醇、钨酸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WO3/TiOF2复合光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固体紫外漫反射(UV-vis DRS)、荧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WO3/TiOF2复合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利用罗丹明B的脱色降解研究了WO3/TiOF2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通过罗丹明B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变化研究了催化剂作用下罗丹明B的脱色机理。在加入0.1 g复合催化剂和模拟太阳光源照射下,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的罗丹明B溶液在2.5 h内降解了95.8%,光催化的性能优异,说明制备的WO3/TiOF2复合光催化剂有良好的太阳光催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CuCl2·2H2O和三唑-吡啶羧酸(Htpa)为原料,在DMF和甲醇混合溶剂中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配合物[Cu2(tpa)2(OH)]n的微晶.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和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铜配合物微晶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用[Cu2(tpa)2(OH)]n/H2O2体系光催化降解碱性品红和罗丹明B染料,并且对两种染料的降解过程作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Cu2(tpa)2(OH)]n/H2O2催化体系对碱性品红和罗丹明B均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可见光照射90 min时,碱性品红的降解率达到84.0%,可见光照射25 min时,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96.3%.动力学研究表明,碱性品红和罗丹明B的降解过程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碱性品红和罗丹明B...  相似文献   

10.
在室温和实验室灯光照射条件下, 通过原位光化学反应, 分别以乙二胺和二亚乙基三胺为模板, 合成3种过氧桥连的草酸铀酰配合物[NH3(CH2)2NH3]3[(UO2)2O2(C2O4)4]·4H2O (1), [NH3(CH2)2NH2(CH2)2NH3]2[(UO2)2O2(C2O4)4]·2H2O (2)和[NH3(CH2)2NH2(CH2)2NH3]2[(UO2)2O2(C2O4)4] (3)。借助单晶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Raman)、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热重分析(TGA), 对配合物的结构及其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1和2中U-O2-U二面角为180°, 而通常过氧配合物的过氧二面角小于180°。2和3中过氧键的键长比正常的过氧键长短, 其中2更接近超氧键的键长, 但价态和拉曼图谱都表明其为过氧键。  相似文献   

11.
以铜基MOF (HKUST-1, [Cu3(BTC)2], BTC为1,3,5-苯三甲酸)为模板, 利用一步碳化法制备负载零价铜的纳米多孔碳材料NPC@Cu。以此 NPC@Cu为催化剂, 活化过一硫酸氢钾(PMS), 在常温常压下异相催化氧化处理模拟的偶氮染料废水。采用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并研究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投加量、氧化剂投加量和初始pH值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催化剂用量为0.1 g/L, PMS浓度为2.00 mmol/L, pH值为7的条件下, 反应进行45分钟后, 浓度为0.10 mmol/L的RhB降解率可达到 100%。通过自由基捕捉实验, 证明体系中存在SO4·和·OH两种自由基,表明NPC@Cu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3-(1H-四氮唑-1-乙酸酰胺)吡啶(TAAP)、 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和氯化铜为原料, 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一种新的基于四氮唑配体(HTrz=1H-四氮唑)和Anderson型多酸的铜配合物{H2Cu12(Trz)12[CrMo6(OH)6O182(OH)8(H2O)4}·12H2O. 晶体结构解析表明: 该化合物先由去质子化的四氮唑配体Trz通过铜离子连接形成金属 有机二维层, 再通过多酸阴离子[CrMo6(OH)6O18]-3-端氧连接二维层上的铜离子形成三维框架结构; 在水热合成过程中配体TAAP原位转化成Trz. 合成的配合物对H2O2有良好的电催化还原效果, 在紫外光下对亚甲基蓝和结晶紫有良好的催化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3-(1H-四氮唑-1-乙酸酰胺)吡啶(TAAP)、 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和氯化铜为原料, 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一种新的基于四氮唑配体(HTrz=1H-四氮唑)和Anderson型多酸的铜配合物{H2Cu12(Trz)12[CrMo6(OH)6O182(OH)8(H2O)4}·12H2O. 晶体结构解析表明: 该化合物先由去质子化的四氮唑配体Trz通过铜离子连接形成金属 有机二维层, 再通过多酸阴离子[CrMo6(OH)6O18]-3-端氧连接二维层上的铜离子形成三维框架结构; 在水热合成过程中配体TAAP原位转化成Trz. 合成的配合物对H2O2有良好的电催化还原效果, 在紫外光下对亚甲基蓝和结晶紫有良好的催化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H2O2为助剂,对氯化镧溶液通过喷雾热解法制备氢氧化镧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热力学分析获得了H2O2与氯化镧反应的起始温度为288℃,并进一步研究了热解温度、氯化镧溶液质量浓度、H2O2添加量及载气压力对氢氧化镧转化率的影响.通过氯含量测定,XRD及SEM分析,获得了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热解温度600℃,氯化镧溶液质量浓度400 g/L,H2O2加入量5%,载气压力0.4 MPa,在此条件下得到了转化率为99.96%的碎片状La(OH)3.  相似文献   

15.
以海绵钛副产品氯化镁为原料,采用水溶液电沉积法制备氢氧化镁时,氢氧化镁团聚严重,且在极板上脱落困难.通过向电解液中加入适量SO2-4来优化氢氧化镁分散性,可有效解决氢氧化镁团聚严重的问题.探究了SO2-4对氢氧化镁脱落性能、产物形貌及生长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SO2-4的质量浓度对氢氧化镁初始脱落时间影响较大,SO2-4的质量浓度为0.45g/L时,氢氧化镁性能最佳,初始脱落时间最短约 10min;氢氧化镁在极板上结晶长大时,生长方式为层岛复合生长模式,同时发现添加SO2-4后,能够诱导氢氧化镁以阶梯状的方式生长.  相似文献   

16.
对锐钛矿型Ti O2在高钙体系下的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确定了理论上能发生的反应,计算了活化能和反应级数并判断出反应控制类型.通过实验研究了锐钛矿型Ti O2在Ti O2-Ca O-Na Al O2体系下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在Ti O2与Ca O物质量的比为1,反应1 h,铝酸钠溶液中Na2O的质量浓度为220 g/L,Na2O与Al2O3物质量的比为3.1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首先Ti O2与Na OH反应生成Na2Ti O3,Ca(OH)2和Na Al(OH)4反应生成3Ca O·Al2O3·6H2O,反应产物3Ca O·Al2O3·6H2O与Na2Ti O3反应最终可以得到稳定的Ca Ti O3.锐钛矿型Ti O2可在220℃以上完全转型为Ca Ti O3,升高温度能促进钛向最终物相Ca Ti O3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使用NiCl2·6H2O、KOH、NaH2PO2·2H2O和CoCl2·6H2O等为反应物,在对流微通道反应器(CFMCR)中制备了Ni (OH)2前驱体,然后在PH3气氛中将其还原,最后经酸洗得到目标产物Ni2P。探讨了CFMCR反应工艺条件(包括体积流量、pH和陈化时间)和磷化反应温度等对制备的Ni (OH)2前驱体及最终的Ni2P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Ni2P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CFMCR对制备的Ni2P材料进行了Co掺杂改性,提高了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以及比电容。结果表明,利用CFMCR制备的Ni2P材料最高比电容可达到1 200 F/g,500次恒流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保有率约为65%;掺杂Co元素制备的Ni-Co-P复合材料最高比电容为1 475 F/g,500次恒流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保有率约为84%。  相似文献   

18.
以中低品位氧化锌矿的硫酸铵焙烧熟料溶出液为原料,其中主要含有Zn SO4,Fe2(SO4)3及Al2(SO4)3,以碳酸氢铵为除杂剂,采用黄铵铁矾法和水解法去除溶液中的杂质Fe和Al以得到较为纯净的Zn SO4溶液,实验考察了溶液p 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除铁率的影响,得到了黄铵铁矾渣,继续调节硫酸锌溶液的p H值以水解去除溶液中的Al,得到铝渣.采用XRD,SEM,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对黄铵铁矾渣、铝渣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黄铵铁矾发育良好,颗粒规则,氢氧化铝粒度不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