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插层剂制备了Mg-Al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光谱仪(PL-PLE)、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测试表征,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添加浓度对Mg-Al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层间结构、荧光性能、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Mg:MAl=2:1,MMg+MAl=0.75 mol/L条件下,随着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浓度从0增加到0.4 mol/L,Mg-Al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晶面间距及荧光性能逐渐增加,继续增加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浓度制得的Mg-Al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晶面间距及荧光性能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2.
采用长程膨润/回复法将WO2-4插层到MgAl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的层间,得到层间距为1.06nm.的插层化合物MgAl-WO2-4-LDH.即将NO-3-LDH在甲酰胺中溶胀,将WO2-4的甲酰胺溶液加入溶胀液,形成WO2-4-LDH.用XRD、IR光谱、ICP、SEM等方法研究了其结构、组成及形貌.证实WO2-4已成功地插入层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层状双氢氧化物(IDH)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分析表明,当LDH含量低于5%时,LDH片层在纳米复合材料中是完全层离的.热性能分析表明,所得HDPE/LDH纳米复合材料比纯HDPE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以50%失重为比较点,当LDH含量为5%时,HDPE/LDH样品的降解温度比纯HDPE高出达40℃.  相似文献   

4.
在乙醇-水(y(乙醇):y(水)=9:1)的反应介质中,以SiO,@A100H为硬模板,加入镍钴盐前驱体和碱源,水热法制备了花瓣状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微球(NiCo.LDHM)。采用扫描电子显电镜、透射电镜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此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该微球平均粒径约2.5μm,呈多孔结构,由厚度10nm左右纳米片自组装形成。在1A/g的电流密度下,该产物电极的比电容量达到1108.8F/g,明显优于普通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电极(710.5F/g)的比电容量。当电流密度增加到7A/g,比电容量为700.8F/g,恒电流充一放电l500次后比电容量仍高于94.5%,由此说明了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超级电容性能。  相似文献   

5.
在模拟体系下,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合成了丙酸、乳酸以及二者组成的混酸插层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图谱和傅里叶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3种LDHs样品均符合Ni/Fe-LDH的结构特征,并且丙酸和乳酸都成功插层进入LDHs层间.C_2H_5COOLDH和C_2H_5COO-C_3H_5O_3-LDH层间丙酸的载碳量分别为(2.38±0.07)和(2.27±0.05) mmol/g LDH,C_3H_5O_3-LDH和C_2H_5COO-C_3H_5O_3-LDH层间乳酸的载碳量分别为(1.57±0.04)和(0.84±0.03) mmol/g LDH.这表明无论是单酸还是混酸插层的LDHs,丙酸都比乳酸的插层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成核/晶化法制备了镁铝型的层状双氢氧化物(MgAl-LDHs),以十二烷基单磷酸钾(PK)对LDH进行有机改性,制得有机化的LDH(LDH-PK).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表明十二烷基单磷酸根离子成功的插层进入层间,并将层间距从0.78 nm扩大到3.98 nm;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十二烷基单磷酸根离子插层的MgAl-LDH(MgAl-LDH-PK)的热分解过程分为三个明显的失重阶段,分别对应着表面吸附水、层间脱水及层板羟基脱水及层间客体阴离子的降解;同时讨论了重构中插入层间十二烷基磷酸根离子的负载量.  相似文献   

7.
氧化石墨经过微波辐射和高温热裂解处理得到深度还原的石墨烯。超声分散石墨烯于去离子水形成稳定的石墨烯分散液,加入硝酸镍、硝酸铝、尿素和表面活性剂软模板剂Pluronic123;采用水热法制备石墨烯/镍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此复合材料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空间限制及调节作用,使之形成超薄的镍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片,且均匀分散在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上。研究了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电极的表观多相电子转移常数(k。)为0.727s~,明显高于单独的镍铝双金属氢氧化物,因此石墨烯的引入大大改善了材料的电子传导性。在1A/g的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电极的比电容为1354.8F/g。当电流密度增加到10A/g时,循环充-放电1000次后,比电容仍保持在98.5%以上。在4kW/kg的功率密度下。其能量密度达到12.96Wh/kg。所制备的石墨烯/镍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提供了高的比电容、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和能量密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插层聚苯胺钠基蒙脱土复合材料.探讨了复合材料前躯体插层苯胺-钠基蒙脱土的制备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经苯胺插层后钠基蒙脱土的层间距明显增大,插层苯胺经电化学聚合后,其层间距仍比纯钠基蒙脱土层间距大,但小于苯胺插层的钠基蒙脱土.SEM照片表明,经电化学聚合后,钠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致密程度高于未经电化学聚合的钠基蒙脱土的致密度.由插层聚苯胺-钠基蒙脱土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对甲醇的电化学氧化和铁氰化钾的氧化还原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水滑石层间距小,在聚合物中不易分散的不足.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山梨酸钾(SBA)为复合插层剂,采用焙烧复原法对水滑石(LDH)进行有机复合插层改性,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插层剂与水滑石质量比为1﹕1的情况下,首先在体系p H为9时加入SDS,然后在体系p H为4时加入SBA的方法,可以将SDS/SBA复合阴离子插入至LDH完全取代CO_3~(2-).改性后的LDH层间距较大,该材料在食品保鲜膜改性添加剂中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热分解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的热分解过程对以其为前体制备双金属复合氧化物可提供理论指导。采用热重差热分析研究了镁铝摩尔比分别为2、3和4的LDH的热分解行为,并对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采用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研究了Mg2Al-LDH在不同焙烧温度热分解产物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层间碳酸根阴离子的脱除温度范围宽,约从250℃到700℃,但主要是在330~400℃之间进行的;LDH热分解过程脱除层间阴离子和层板羟基脱水的同时,伴随新相生成,500~700℃条件下,LDH的分解过程比较完全,形成了双金属氧化物。  相似文献   

11.
以硝酸镁、硝酸铝和氨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层状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Mg2-Al-NO3-LDH)。通过L9(34)正交实验,探讨原料浓度(C metal=C Mg2++C Al3+)、成核反应时间(t1)、水热反应温度(T2)、反应时间(t2)等条件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粒径尺寸及分布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FT-IR图谱对产物的粒径分布、晶型、组成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C metal=0.03 mol/L,t1=35 min,T2=80℃,t2=17 h的条件下,可制备出理想的纳米级LDH。  相似文献   

12.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组分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NixCoy-LDHs),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及电化学交流阻抗等测试手段进一步研究了Ni2Co-LDHs材料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探究电荷储存机理及计算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当镍钴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其组分Ni2Co-LDHs与其他2个组分(NiCo0.2-LDHs和NiCo-LDHs)相比,比容量最大;纳米片状形貌的Ni2Co-LDHs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表现出极好的电化学性能,其比容量最大值为2 037 F/g,较小的阻抗(0.21Ω/cm2)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经过近4 000周循环,比容量衰减约10%;Ni2Co-LDHs电极的还原反应过程为扩散控制电荷储存,扩散系数D为8.0×10-11 cm2/s,其氧化反应过程为混合储存机理,扩散系数D为4.2×10...  相似文献   

13.
以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为前体焙烧得到的镁铝复合氧化物(CLDH)为催化剂,催化乙醇和环氧丙烷反应合成醇醚.系统研究了CLDH的孔结构和化学组成对催化剂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的寿命.结果表明,随CLDH碱性增强及比表面积增大,催化剂活性提高,且催化剂孔分布对醇醚产物有择形性.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介绍了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这种复合材料,以离子交换处理过的层状硅酸盐(通常是蒙脱土)为添加物,通过剥离-吸附、原位插层聚合和熔融插层等方法制备.这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添加了含量较低的填充物,其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阻燃性等都有所提高.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展现出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泡沫铜为基体,采用简单的热氧化和恒压电沉积两步法在基体表面生长分级结构的氧化铜(CuxO)/钴锰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Mn LDH)复合纳米线阵列。对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泡沫铜基体上生长了长度约为5~10μm,直径约为50nm的纳米线阵列。复合纳米线阵列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1A/g的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达305.0F/g;当电流密度增大至10A/g时,比电容保持率仍达到70.7%。在1A/g的电流密度下,复合电极材料经2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有80.4%的比电容保持率。  相似文献   

16.
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采用共沉淀法将非离子型疏水性农药哒螨灵插入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层间,制备出哒螨灵-LDHs杂化物。依据哒螨灵分子大小和杂化物的层间通道高度推测,哒螨灵分子是沿长轴方向与层板成一定倾斜角度以单层方式排列于LDHs层间。释放动力学研究表明,释放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DHs颗粒内扩散是释放控制步骤;哒螨灵-LDHs杂化物具有明显的农药缓释性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农药缓释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插层剂,钠基蒙脱土(Na-MMT)为原料,用正交实验法,对Na-MMT改性过程中反应体系的温度、pH值、固液比、改性剂用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有机蒙脱土(OMMT)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分析(TGA)表征.结果显示,蒙脱土层间距由1.5691 nm 扩大至3.5766 nm,SDS有效插入膨润土层间,OMMT在不同有机溶剂的分散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分别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一烯酸(UA)、油酸(OA)作为插层剂,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有机层状双氢氧化物(OLDHs),并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OLDHs/三元乙丙橡胶(EPDM)复合材料.通过橡胶加工分析仪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不饱和官能团碳碳双键的引入,特别是不饱和官能团在插层剂碳链末端时,有利于OLDHs在硫化过程中形成自由基与基体发生化学交联反应,对复合材料的邵氏A硬度、拉伸强度和伸长模量提高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九水合硝酸铝、六水合硝酸镁、硬脂酸钠以及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改性层状双氢氧化镁铝(LDH),通过FTIR、XRD及TG-DTA 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硬脂酸钠与九水合硝酸铝的摩尔比为1:1时,C18H35O-2插层基本达到饱和,层间距由0.80 nm增加到2.98 nm.TG-DTA结果显示,由硬脂酸根插层的改性层状双氢氧化镁铝热稳定性好.以熔融挤出法制备PA6/LDH、PA6/MRP(微胶囊红磷)以及PA6/MRP/LDH复合材料,用LOI与UL-94垂直燃烧测定其阻燃性能,发现LDH与MRP有很好的协同阻燃作用.当加入8份LDH与12份MRP时,复合材料能达到V-0级且极限氧指数为28.5%.  相似文献   

20.
以三乙醇胺(TEA)为抑制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钛双金属氢氧化物(Ni-Ti-LDHs),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MoO42-和H3Nb6O195-插层化合物,改变材料物理化学性质.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及差热分析(TG-DTA)等方法对插层柱撑化合物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