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省名中医黎成科主任中医师对中医发展的方向及中西医结合有独到的见解,特别强调从深化辨证入手,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使中医药跟上时代潮流,逐步现代化。现对其深化辨证论治的主张试述如下。1 主张脑自成一脏[1]  黎老认为确定脑在藏象与脏腑辨证中的地位,有利于提高诊断与辨证的准确性,使今后对脑系疾病的治疗用药更有针对性。他对脑的生理、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主要观点如下:脑为藏髓之脏。髓为脑功能的物质基础,《灵枢·海论》篇曰:“脑为髓海”,髓由肾精化生而成,父母先天之精充实无缺陷及妊娠和分娩过程无伤病,…  相似文献   

2.
气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血是滋养脏腑组织的重要物质。二者一阴一阳,相互生化,相互为用。血的生成,统摄和运行,靠气的生化与调节,气的生化和贯注,又靠血的营养与载运。“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两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气分有病,常常波及血分,血分有病,亦常波及气分。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实践。因而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把“风”与“血”这一外因和内因紧密联系。1古人对“风”与“血”关系的认识《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一般认为,风属六气,肝属五脏。古人把中医脏腑辨证方法及病因学说共同分析归纳,作为临床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西医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传统“单一病机”分型辨证难以全面触及危急重症复合病机的现状,探究其复合病机下的治疗法则和组方用药显得十分关键和重要。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胜教授团队基于中医学整体、恒动、燮理调和与三因制宜的辨证观,提出通过“中西医病机融通”思维诠释危急重症的复合病机演变规律,制定“开宣解郁十法” 并进行实际临床中的组方用药。结果提示气机逆乱导致脏腑气机郁痹是危急重症的核心病机,尤其是“脏气重叠、层层相积”的“五痹”重强机制演变贯穿了临床绝大多数危急重症的病理过程,以“中西医病机融通”组方用药取得了显著疗效。故此提出危急重症的复合病机主要表现为脏腑气机郁痹即“五痹”的创新观点,而“开宣解郁十法”的组方治疗是中西医协同救治危急重症的可能突破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学者近年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研究成果,从中医辨证分型、分期辨证论治、用药规律以及配伍的基本理念入手,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的辨证论治及组方用药体会。  相似文献   

6.
无症状性疾病辨证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菊莲 《甘肃科技》2000,16(1):54-54
辨证论治 ,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是中医诊断治疗学的核心。证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它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 ,以及邪正关系等 ,反应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而所谓辨证 ,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 ,通过分析和综合 ,辨清疾病的原因、部位和性质 ,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辨证 ,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传统的中医诊断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宏观基础上的 ,即采…  相似文献   

7.
赵学艳  杨春  张志明 《甘肃科技》2023,(2):122-124+12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现代临床中较难治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以中老年人为主,4位国医大师采用中医宏观辨证论治结合胃镜下微观辨证,将胃镜检查作为中医“望诊”之延伸,根据不同微观证型下不同的黏膜肉眼改观,总结了一系列治疗经验,临床效果明显。通过学习4位国医大师对于此类疾病的临床思路及治疗经验,总结出各自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今后临床工作指明方向及思路。  相似文献   

8.
气化理论是中医比较完整的体系,它阐述了以气、血、津、精等为物质基础.脏腑、经络及各组织的气化运动为表现形式,在生理方面以五脏六腑为中心,阐述了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脏腑与各组织的功能活动,依靠气化运动来完成.在病因方面来分析,根据外感六淫、七情所伤的致病特点的不同,叙述了阳热升、阴寒降的致病规律.在病理方面阐述了气化升降失常的复杂过程.在指导临床应用中,与八纲辩证和其他辩证有机的结合.在治疗上根据上、下、表、里发病部位的不同,和病理过程中出现的气机上逆及下陷的表现,分别采取调和升降,调节开合的不同治法,宜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中医对精少症的辨证论治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研究.提出了从肝肾论治精少症的论点,同时也要重视脾胃后天之本.辨证分型为三大证候,即精热证、精瘀证、精虚证,对此三大证候,论述了其病因病机和主要临床表现,确立了治疗法则和方药.对精热证治以清热泻火,湿热者则清利湿热,虚热者则清热养阴;对精瘀证治以化瘀通精活络,寒滞肝脉者治以温经散寒,化瘀通精;对精虚证则治以补益法,偏阴虚者则补阴填精,偏阳虚者则补阳填精,对阴阳虚损寒热不明显者,则大补精气,对气血两虚者则治以补益气血以充先天之精.对精少症形成了理法方药统一的比较规范的辨证论治体系,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吴鞠通在前人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三焦辨证"理论。该理论是吴鞠通在三焦学说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指导温病演变规律的辨证理论体系。它提出了温病发生发展的部位、症候特点、病机演变及传变规律等。三焦辨证理论与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等中医辨证理论体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该文梳理了《温病条辨》中三焦辨证有关内容,整理吴鞠通三焦辨治的基本思路,探求三焦辨证在温病中的规律,旨在更好地服务临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一气周流”理论是黄元御医学学术思想的高度概括。认为中土为升降之枢轴,四象为轮,左升右降,循环往复,周流不息形成了一气周流的理论,同时将脏腑、气血、阴阳和情志纳入到此模型当中,对情志病的辨证论治具有启发性的作用。抑郁症属于中医中情志病的范畴,其发病多与脏腑、气机和情志等因素相关。治疗应运用培补中气、调畅气机、益精养神等方法,恢复机体枢轴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微循环是西医判断人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癌症患者者大多存在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它和癌的转移,复发与恶化成正相关的关系。经络状态是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中医经络现代研究肯定了体表穴位与脏腑功能的相关联系,当人体的健康状态发生变化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的伏安特性(V-A)也随之而产生明显的变化,郭林新气功能的呼引,势子导引和意念导引调强的正是在气动态下对人体经洛有意识的锻炼疏通,所  相似文献   

13.
温热病是一种由温热病邪引起的常见外感疾病.其发病主要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防御机能减弱或外邪侵袭人体的力量超越了人体正气抗御能力而引起.本文所介绍的病例都是以辨证施治的理论为依据,以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和审因论治为治则,临床施治只要辨证准确,往往可收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4.
光子中医信息疗法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无创伤光量子体外照射疗法,它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和针灸补泻的原理,运用多束仿针灸信息调制的红色光束照射口咽部及相关穴位等各种敏感组织,引发多种光生物效应,从而调整和恢复人体生理功能,提高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达到逆转疾病过程和治病、康复的目的.详细介绍了光子中医信息疗法的中医特色、使用方法、实现方式以及初步的疗效验证,并指出它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它以整体的和动的观点去认识疾病,较全面地反映疾病的本质和防治方法,是中医理论和方法的优势所在。如果说当代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向已从分析时代进入系统时代的话,那么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早就具有系统时代的思想原型了。以辨证论治为主要内容的整体恒动观,代表医学思想发展的方向。故对内科疾病中医疗效的检测,亦应体现辨证论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年来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对中医中药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对中医的某些理论进行推敲。如中医的最大特点是辨证施治。辨证论治是用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作指导,仔细观察病情,根据不同的机体反映出来的不同证候,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因此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  相似文献   

17.
 “百病生于气”见于《素问·举痛论》,几千年来始终是中医临床认识疾病、防治疾病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对气的含义及气机失调致病的机制进行了梳理,得出了“百病生于气”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的结论,情志因素、精神心理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内因。分析认为“百病生于气”的理论对于针灸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针灸诊疗过程中应注重“调气”“调神”,这是针灸取得佳效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路,包括经脉与络脉两大部分。经是主干,犹如途径;络是分支,犹如网络。它们内属脏腑,外络支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把内部的脏腑和外部各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腧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具有接受刺激的功能。这些特定的刺激点,在历史文献中有“砭灸处”“气穴”“骨空”“孔穴”“输穴”以及穴位等不同名称。从这些名称可以看出,古代医家对腧穴的理解,不是把它看成孤立于体表的,而是把它看成与内部组织、器官有一定联系的,互相输通的一些特定部位。经络的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调节平衡的功能,临床上主要是通过腧穴的反映来体现的。刺激一定的腧穴,就可以发挥相应经络的作用,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激发机体内的抗病能力,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此,经络与腧穴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2例单纯采用透解祛瘟颗粒加减治疗的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分析,揭示该病的发病规律及中医辨证治疗要点.方法:根据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原则,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象变化,以透解祛瘟颗粒加减治疗.1例为肺卫表证,以疏风透表为主,给邪以出路;另1例为气分湿热并重,故清热解毒并健脾和胃祛湿.2例患者后期均有气阴不足之象,为风热阳邪伤津耗气,故以益气养阴为法.结果:经治疗,2例患者症状都较前明显好转,复查CT显示炎症吸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病情痊愈出院.结论:早期及时采用透解祛瘟颗粒加减辨证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黄褐斑中药内治方聚类分析与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聚类分析等几各数理统计方法,对一组黄褐斑的内治方剂(70首)进行用药范围和药性构成聚类。结果将方剂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药性功能侧重于疏肝解郁、活血祛痰、第 重在健脾除湿,辅以活血化瘀;第三类以有补肾为主,兼理气活血。此三类方的数量比重分别是50%、10%、20%。聚类结果提示临床上黄褐斑发病与脏腑的相关性依次为肝、肾、脾;黄褐斑辨证论治均是以调整脏脏并活血祛瘀为制方之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