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式"被××"结构不仅反映了网民对当下情势的无奈心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的变异和语言的创新。在语义、语法、语用上也都表现出了与常规被字组合的差异,并形成了新的组合模式。随着一系列"被××"式流行语进入到人们的交际生活中来,其组成的词语形式更自由,与"被"连用的词语更加多样,语义负载的内涵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2.
"被+XX"式词语结构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被+XX"新旧两种模式构成成分的组合规律,认为由于"被"的标记性使进入该结构的词语语义增容,模式形成后由于词语的超常搭配而凸显了语言表情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所列出的"浑言"、"析言"可以分为同一类属内的"浑言"与"析言"和同一整体内的"浑言"与"析言"两种情况。前者是由于下位语义范畴兼指上位语义范畴而造成了下位语义范畴词语与上位语义范畴词语间的通用,或是同属下位语义范畴的词语的通用。后者是由于部分语义范畴兼指整体语义范畴而形成的部分语义范畴词语与整体语义范畴词语间的通用,或是同属于部分语义范畴的词语的通用。这两种通用都是应语言向更抽象方向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其产生的机制一致。因而所有能够"浑言则同"的词语都是同义词。  相似文献   

4.
翻译中的范畴问题是指在词语翻译中由于原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范畴不同而引起的不对等问题。在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的视角下,英汉翻译中的词语范畴在类典型、范畴域、范畴层次性和文化意义上存在不同,并且存在范畴的缺失现象。词语翻译的本质,模式被赋予新的意义。这有助于对等方面译文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的范畴问题是指在词语翻译中由于原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范畴不同而引起的不对等问题。在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的视角下,英汉翻译中的词语范畴在类典型、范畴域、范畴层次性和文化意义上存在不同,并且存在范畴的缺失现象。词语翻译的本质,模式被赋予新的意义。这有助于对等方面译文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万锦情林》使用了大量状态词,AABB式、ABB式等含重叠成分的状态词尤多。这些状态词有的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有的可补《汉语大词典》书证之阙失。文章考释了"纷纷嚷嚷"、"淡淡溶溶"、"恳恳殷殷"、"汹汹拳拳"、"白团团"等五个这样的词语。  相似文献   

7.
试论章嘉·若比多吉的翻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嘉·若比多吉在翻译《大藏经》的实践中总结了经验,撰写了规范统一译文词语的《正字———贤者之源》,书中提出了翻译者应具备的素质,翻译的标准,增译、减译、转译、辅助译法等翻译技巧。他在继承和发扬藏族传统翻译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藏族翻译史上最早的译者素质问题,也在藏族翻译理论的指导模式上第一次从传统的"内向"理论模式走向了"外向"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8.
《型世言》是明代一部重要的短篇白话小说,它的语言自然清新,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比较浓厚,历来有不少前贤时人对其词汇进行研究,这里选取未被论及的"雪诗儿"、"咱伊"、"白老鼠"、"锅边秀"等几个词语进行解析,并同时补充《汉语大词典》的书证。  相似文献   

9.
"Code"、"Standard"以及"Specification"等词语在科技英语中经常出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规范"、"标准"在施工、设计和验收等方面才会用到。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还需灵活掌握这些词语,以更好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中词汇语法规范程度的把握,由于词汇语法的动态性而呈现出一定的模糊性。为了提高评判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测评误差,词汇、语法的评判有必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规范原则,严格评判典型的方言词语和方言语法;坚持动态原则,谨慎对待有争议的词语和语法现象;坚持实用原则,灵活对待特殊的口语句式。  相似文献   

11.
主体间性的哲学理论提出后,已经运用到很多学科中去。以往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过很大成绩,但由于环境的变化及其本身存在的缺陷,这种"主体—客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渐被更为合理的"主体—客体—主体"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所取代。倡导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和人文关怀的"交往式"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已成为消除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困惑的手术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XX哥"成为各类媒体中的高频词语。"XX哥"的范式早已有之,可是在当前似乎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语义变化。但不管怎样,"XX哥"已经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强势模因。本文从模因的定义,成功模因的三个标准,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着手,对"XX哥"模因从共时性和历时性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汉语被动句的发展演变历史和儿童被动句习得顺序研究给我们的启示,通过借鉴和创造性运用动词被动化理论和功能"再造"理论,探讨解释汉语"被"字句结构的生成模式。认为汉语"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长、短"被"字句的生成不能遵循同一模式,不能拥有共同的句法结构。汉语"被"字句的其它典型结构可以解释为:以初级收敛为前提,经二次计算,由动词进行功能"再造"后产生的VP重新参与被动化而生成。  相似文献   

14.
蔡惠如  黄伟彪 《科技信息》2011,(8):I0105-I0105
"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是实训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任务为导向,学生通过对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达到训练技能的效果。但是由于能力水平、个体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不同,每个学生在营销实训中表现出的学习水平会有差异性。利用差异教学和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提高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罗洛 《科技信息》2010,(27):I0230-I0231,I0187
"才"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主要有名词和副词两种词性。虽然其汉语本身的用法并不是很复杂,但因其表达的含义多包含说话者的一种语气,因此将其译为日语时,译法却较为多样化。尤其是它与形容词,否定副词"不"等词语连用时,译法更加复杂。本文将摘取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中出现"才"的用例,主要以"才"作为副词的情况,并结合"才"的基本汉语意义来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才"在日语中较为合适的译法。  相似文献   

16.
《随园食单》一书所用语言口语化程度极高,书中使用了许多方言词语,大多是吴方言,也有一些江淮官话,例如"飞面"、"干面"、"郁"、"走油"、"秋油"等。  相似文献   

17.
沈广彩 《科技信息》2010,(22):I0363-I0364
"5W+1H"历来被奉为新闻写作的经典模式。自提出以来,长期被视为简明扼要报道新闻的重要手段。随着媒介环境的变迁,"5W+1H"模式的意义由最初的概括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逐渐向叙述新闻事件转变。  相似文献   

18.
异端之说出自孔子,其原初之意并无学术思想对峙的涵义。和儒学相比,由于佛学的异质异形性,故被儒者套以"异端"之名。异端之辨经宋至明前期,站在儒家的立场,儒佛间思想对峙的意味甚浓,属于"异质异形"的思维模式。明中晚期,在儒佛会通的思想背景下,异端之辨的内涵所指亦因之而变,采用的是"同质异形"的言说方式,这种言说方式表明了儒佛之间"不可合亦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汉语大词典》失收或义项有所罅漏、错讹的8个佛经词语进行考释,具体包括:"结累"、"抄拨"、"称可"、"清净"、"连骸"、"贤善"、"成就"、"情迷"。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大都认为广义的"五四运动"包括了"新文化运动";在词语使用习惯上,或将两者替换使用,或合并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使用,代称该时期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事情。两者关系之密切由此可知。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新文化运动"最初名称不一,甚至被认为是敌人的诋毁称呼,只是到了后来才被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五四运动"则最初是指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学生运动。实际上,"新文化运动"是针对辛亥革命之后的社会现状所进行的思想文化补课,属于思想文化层面上的救亡,具有间接性;而"五四运动"则是爱国情感的直接表达,指向当时的国际国内政治问题,属于政治层面上的救亡,具有直接指向性。两者虽有联系,但不宜混淆,因为这样必会遮蔽其中一者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