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工艺对0-3复合材料介电和压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以PZT和PVDF为原料,采用热压和轧膜两种方法制备了0-3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极化工艺和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与轧膜法相比,热压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样品有较高的介电常数ε和压电常数d33;在人工极化时,与热压法相比,轧膜法制备的样品的最佳极化电场E,极化温度T和极化时间t均有较高的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片式PTCR注浆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BaTiO3基的片式PTCR陶瓷的注浆成型工艺,包括浆料的制备、粘合剂PVA用量及与粘度等之间的关系,采用PMAA-NH4为分散剂,加入适量PVA(质量分数wp为1%~2%,占粉料)可获得固相质量分数w为75%~80%的浆料,后烧成的瓷片与轧膜成型、(Gelcasting(凝胶注膜)成型方法获得的瓷片进行了主要性能比较,同时采用注浆成型工艺成功制备出了多层PTCR热敏电阻器。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PVA结晶度高、不易加工的问题,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复配增塑剂改性的聚乙烯醇(PVA)薄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N,N-二甲基甲酰胺/尿素与PVA的相互作用,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XRD)、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和力学性能测试考察了增塑改性后PVA薄膜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N—二甲基甲酰胺/尿素能破坏PVA分子中氢键作用,降低PVA的结晶度和熔点,加入复配增塑剂后提高了PVA薄膜的分解温度,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对PVA的增塑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吐温80为发泡剂,采用乳化发泡/冷冻—解冻法制备多孔的聚乙烯醇(PVA)和改性聚乙烯醇/明胶(PVA/Gel)支架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貌进行观察,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对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多孔支架具有良好的贯通性,且PVA/Gel支架贯通性高于PVA支架;细胞结果显示,乳化发泡法制备的多孔支架对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形貌无不良影响;荧光染色结果表明,PVA/Gel支架由于引入了大量氨基,使得细胞的黏附力优于PVA支架,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在碱性条件下用环氧氯丙烷(EPI)溶液对聚乙烯醇(PVA)膜进行交联改性,研究了EPI质量分数对PVA膜的耐水性、力学性能和表面亲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交联反应,提高了PVA膜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降低了其表面亲水性;随着EPI质量分数的增加,PVA膜的拉伸强度不断增强,当EPI质量分数为8%时,PVA膜的拉伸强度可达43.9MPa。  相似文献   

6.
聚乙烯醇渗透汽化分离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描述聚乙烯醇(PVA)成膜工艺制取不同类型的分离膜以及PVA膜的改性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PVA膜渗透汽化(PV)分离有机物/水、有机物/有机物混合物的性能,讨论了交联剂、复合膜的支撑膜、高分子网络结构等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PV操作参数如料液浓度、操作温度等对分离性能的影响。提出了PVA膜在今后研究开发中的3个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交联法制备聚乙烯醇(PVA)复合膜,研究磺基琥珀酸(SSA)交联聚乙烯醇薄膜的电容去离子行为.磺基琥珀酸作为一种交联剂和亲水基团的给体,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聚乙烯醇膜的改性.详细研究了制备工艺(交联剂含量,交联温度)对复合膜电容去离子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实验,将电容去离子系统(CDI)(仅使用活性炭电极)和采用了PVA与SSA交联的膜电容去离子系统(MCDI)(电极表面覆盖离子交换膜)分别进行吸脱附运行操作.结果表明:当交联剂SSA的质量分数为5%,交联温度为100℃时,交联聚乙烯醇复合膜在电容去离子中的应用使电极的吸附量增强了15%左右,电荷效率平均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8.
<正>试用聚乙烯醇(PVA)改性MUF树脂,并对其主要性能作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性能和PVA改性MF树脂类同,而成本却低得多,是一种较实用的树脂。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醇改性无纺布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涂覆法,将聚乙烯醇(PVA)和戊二醛(GA)交联反应形成的薄膜固定在聚丙烯无纺布的表面,进行表面亲水改性.运用FTIR-ATR和SEM技术对改性前后无纺布表面的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探讨了PVA/GA质量分数对薄膜固定度和表面亲水性的影响,并测试了改性无纺布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VA改性将极性基团—OH和—C—O—C—引入到无纺布表面,改善了表面的亲水性能,水静态接触角从改性前的86°±1°降至改性后的43°±3°;增加PVA质量分数,改性表面亲水性增加.PVA改性增强了无纺布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提高了25.0%和21.6%.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改性再生纤维素膜并对改性再生纤维素膜的性能有所了解,以聚乙烯醇(PVA)1750±50、1799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材料分别对纤维素膜进行改性试验,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拉伸强度试验对改性膜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PVA1750±50、PVA1799、MWCNT与再生纤维素有良好的兼容性;PVA1750±50和PVA1799均能提高改性膜的拉伸强度;当PVA1750±50含量为1%时,改性膜热分解温度提高,热稳定性增强;改性膜的溶胀性较纯RC膜均有提高,吸水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前驱体法合成了钙钛矿型B位离子氧化物固溶体,以此作为B位先驱体与碳酸铅通过固相反应在740℃合成A位缺铅的亚稳态钙钛矿型锆钛酸铅(PZT)固溶体.烧结过程中纳米级四方和单斜ZrO2纳米粒子从固溶体中析出.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随ZrO2的加入量增加,断口从沿晶穿晶混合断裂变为穿晶断裂.研究表明,采用聚合物B位前驱体法成功制备出内晶型锆钛酸铅纳米复相陶瓷.  相似文献   

12.
采用均匀沉淀法在较低浓度下制备的氧化铝前驱体呈单分散球形,在提高浓度后发生团聚并偏离球形.在反应物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聚乙烯醇(PVA)作为有机分散剂,可以改善粉体形貌和团聚状态.结果表明:1%的PVP可以有效改善粉体的团聚状态,但粉体粒度分布不均匀,继续增加PVP的用量使团聚现象加剧.PVA则能改善前驱粉体的形貌和粒度分布.当同时加入1%PVP和1%PVA其作用效果优于单独加入时,所制得的氧化铝前驱体呈球形无定型态,粒度约850nm.  相似文献   

13.
以乙酸锌(Zn(CH3COO)2)为锌源,尿素(CO(NH2)2)为碱源,非离子型聚氨酯(PU)为模板,采用水热法制备碱式碳酸锌(Zn5(CO3)2(OH)6)前驱体.在400 ℃进一步煅烧前驱体2 h,即获得氧化锌粉末.用粉末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以PU为模板制备的氧化锌可以获得由纳米片状结构组成的花状形貌,PU的加入可以有效减小氧化锌的晶粒尺寸.进一步研究反应物的组成、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产物结构的影响,发现当体系中碱源(OH-)和锌源(Zn2+)的摩尔比为4,水热反应时间为18 h,反应温度为150 ℃时,前驱体可以获得最完整的花状形貌,并且煅烧后氧化锌的花形形貌不变.  相似文献   

14.
以Ti粉、Ni粉和石墨为原料,制备了3种喷涂粉末,研究了制粒方式和粉末组成对超音速火焰合成金属陶瓷涂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粒方式在喷涂过程中对反应程度和涂层相组成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聚乙烯醇(PVA)制粒比混合制粒更有利于喷涂过程中反应的进行,PVA制粒粉末喷涂涂层的相组成为TiC,Ni和少量Ti与Ni的氧化物,混合制粒粉末喷涂涂层中含有大量的氧化物相;超音速火焰喷涂合成过程中,粉末组分中一定量的Ti和Ni被氧化,增加Ni与C的含量对喷涂粉末的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i0.5(Na0.825K0.175)0.5TiO5(简称BNKT17.5)的稳定溶胶,经退火处理得到了BNKT17.5无铅压电陶瓷粉体.研究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前驱体溶液和凝胶形成的影响并利用TG—DSC、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SEM)等技术研究了凝胶预烧温度、预烧晶体结构及晶形状况,结果表明乙酰丙酮与金属Ti离子的物质的量比[n(ACAC)/n(Ti^4+)]及pH值是影响前驱体溶液和凝胶形成的主要因素.600℃以上退火处理的粉体样品呈单一的钙钛矿结构,晶粒大小在100nm左右.  相似文献   

16.
油井水泥石脆性降低的途径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油田薄油层井、小间隙井和侧钻井固井后射孔及后续增产措施造成的水泥环脆裂(即二次窜流)问题,为了降低水泥石的脆性,正确评价不同材料对水泥石韧性或弹性的影响,对掺有胶乳、橡胶粉和PVA纤维水泥石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抗冲击功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3种材料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净浆水泥石相比,掺有胶乳和橡胶粉水泥石的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69%-76%和49%-60%,掺有PVA纤维水泥石的抗冲击功和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9%-89%和16%-37%。胶乳、橡胶粉与水泥水化产物的有效铰接和桥联作用显著提高了水泥石的弹性,PVA纤维的有效阻裂作用显著提高了水泥石的韧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200M、1250M及1250M煅烧硬石膏粉体替代TiO2-CaCO3-滑石粉等无机填料制备聚醋酸乙烯酯白色及彩色涂料的涂料性能. 通过系列测试发现:1250M煅烧硬石膏粉体为填料的白色及彩色涂料性能较好,在彩色涂料中比TiO2-CaCO3-滑石粉及其他硬石膏粉体具有更强的保色能力,有望在白色及彩色涂料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纳米YSZ微粉及其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了纳米级钇稳定化氧化锆(YS Z)微粉. 用粉末X射线衍射方法对合成产物和煅烧粉体进行物相分析, 并计算了YSZ合成粉 体的平均晶粒尺寸. 用热膨胀仪和交流阻抗谱分别研究了合成原粉的烧结收缩率和烧结样品 的电学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当金属离子与甘氨酸的摩尔比为1∶2时, 用甘氨酸-硝酸盐 法可直接合成纳米级YSZ微粉, 600 ℃和1 000 ℃煅烧粉体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9.8 5和40.5 nm. 经1 000 ℃预烧的YSZ样品的烧结性能明显高于1 200 ℃预烧YSZ样品. YSZ样 品在1 400 ℃烧结6 h的相对密度分别为99.3%和98.6%, 烧结温度范围为1 400~1 450 ℃ . 经1 450 ℃烧结后的样品在850 ℃时电导率分别为0.037和0.021 S/cm.  相似文献   

19.
以Y(NO3)3·6H2O、Al( NO3)3·9H2O、Nd(NO3)3·6H2O、NH4HCO3为原料,以乙醇为分散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d:YAG前躯体,将前躯体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Nd:YAG粉体.分别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差热分析仪(TG/DSC)、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相似文献   

20.
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不同Li2CO3和MnO2掺杂的PMN-PMN-PZT四元系压电陶瓷.用XRD技术分析了陶瓷的相结构,研究了不同Li2CO3和MnO2添加量对陶瓷的机械品质因数Qm、机电耦合系数Kp、压电常数d33以及介电损耗tan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40℃预烧、1 000℃烧结下,当Li2CO3质量分数为0.1%、MnO2质量分数为0.2%时,陶瓷具有优良的电性能.其主要性能参数为:Kp=0.58,Qm=1 702,d33=268pC/N,r=1.91Ω,tanδ=0.005 2,该材料可作为大功率压电变压器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