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黑龙港地区是黄淮海平原的干旱中心,四季均可发生干旱,尤以春旱最严重;这里辐射资源丰富,但形成的作物产量不高;本文引入相对光合速率、呼吸消耗率和水份影响函数,分别对黑龙港地区农作物的光能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2.
芜湖市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计算了芜湖市气候生产潜力和主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并与种植制度生产潜力和主要作物实际单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制度生产潜力只相当于气候生产潜力的47%-70%,主要作物实际单产只相当于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31%-62%,说明芜湖市农作物增产潜力很大;建议对种植制度进行优化调整,在土肥、育种等环节上加以改善,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
依据有关公式对嫩江县农作物最大生产潜力及自然条件下的可能产量进行了估算,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的气候生产潜力——兼论农业和牧业的气候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把太阳辐射,温度和降水等基本要素统一起来对农作物潜在产量进行分析,阐明气候生产潜力在黄土高原的地理分布特征。太阳辐射及温度的生产潜力用下式计算: G_y=Q_g(1-α)P_t(1-R)(γβσ)/C水分条件对产量的影响用干燥度表示,当干燥度小于1时,产量不受水分限制;当干燥度大于1时,其量随干燥度增加而线性减少(正文表1)。根据生产潜力的大小,笔者对农业与牧业的界线进行了讨论,这比习惯上用降水量确定其界线的依据更充分。  相似文献   

5.
梧州市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物质能量转化原理首先计算了梧州市主要农作物自然生产潜力,其次,采用产潜比增长模型计算了梧州市主要农作物中、近期的土地生产能力,最后提出了克服限制因素,发挥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豫西山区玉米的生产潜力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楠楠  李爽  赵留锋 《河南科学》2011,29(4):422-427
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AEZ模型定量计算豫西山区玉米的光合、光温、气候和自然生产潜力,并结合县域尺度的玉米实际产量数据,分析各层次生产潜力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光合、光温生产潜力整体上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逐渐增加的趋势,气候生产潜力和自然生产潜力整体上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对应地基于县域尺度的...  相似文献   

7.
四川洪雅县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简述了洪雅县农业生产的气候资源与土地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县主要农作物的光合、光温与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提出了作物生产潜力指数的计算公式,并在计算农作物土地自然生产潜力与生产潜力指数的基础上,针对洪雅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持续发展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红三角经济圈的提出和南沙一红三角经济联盟的构建,为本区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为例,探讨该区宜农后备土地资源的特点、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开发潜力等级,并分析开发中次序的安排、模式的选择和资金技术及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荒地是国家有限的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性土地资产。农村集体荒地使用权是一种新的土地权利类型名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准确地反映农村集体荒地使用的价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和本地荒山荒地造林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技术,对当前开展的灭荒造林乃至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粮食作物生产在山西省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优良品种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达40%左右。但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主要国家的新品种选育工作都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为此,有必要在继续抢救野生种质资源基础上建成山西省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以拓宽山西农作物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用营养动态模式估算东海区大陆架渔场渔业资源蕴藏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在东海区渔场进行的"海洋生物资源补充调查和资源评价"获得的初级生产力调查结果,综合已有的研究数据,采用PARSONS和CUSHING营养动态模式,对东海区渔场的渔业资源蕴藏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96~2005年东海区大陆架渔场渔业资源平均营养级为3.531级,近10年渔业资源年平均蕴藏量为836×104t,可捕量为418×104t左右;其中东海陆架渔场平均资源量为591×104t,可捕量296×104t;黄海南部平均资源量为245×104t,可捕量123×104t。2002~2005年东海区大陆架渔场平均资源蕴藏量为855×104t,可捕量为428×104t左右;东海区大陆架单位面积渔业资源蕴藏量为14.59t/km2,可捕量7.5t/km2;有机碳与鱼的比例为10.32:1,在世界各渔场中均属于较高水平;东海的单位面积渔业资源蕴藏量为8.89t/km2,东海区海域单位面积渔业资源蕴藏量为10.20t/km2,可捕量分别为4.5t/km2和5.1t/km2,高于黄渤海区和南海,略低于福建海区。目前东海区大陆架渔场的年渔获量已达750×104t左右,远远超过估算的420×104t左右年可捕量水平,使渔业资源始终处于过度捕捞状态。要使渔业资源恢复到良好状态,至少要减少目前40%的渔获量。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生产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生产水平持续提高,但同时对环境也发生了深刻作用,突出表现在自然植被的破坏,土地的退化,水质的恶化等,从而影响到地表物质循环过程,对全球变化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全球变化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直接和间接的作用,因此进行全球变化中的中国农业发展的适应对策研究势在必行,它包括弄清气候变化的区域性及不确定性,气  相似文献   

14.
15.
INTRODUCTIONToday, the world's industry is utilizing less than 10% of biomass of raw materials from plantation [1]. Agricultural residues, such as cereal straws are important and abundant renewable organic resources of energy and production of a diversity of chemicals, including ethanol production [2], activated carbon [3] and ion exchangers [4]. Many other applications for Cereal straws are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developed.In china, wheat, maize and sorghum are the three major crops, w…  相似文献   

16.
矿业废弃地是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重大隐患,其带来的后果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有长远影响.在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中,植物修复技术是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手段,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其中蕨类植物因具有抗逆境能力强、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以及在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生物量能够急剧提高等特点,可以弥补现有修复植物的缺点和不足,是较理想的植物修复资源.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耐重金属蕨类植物的分布与定居状况,及其生殖对策、生态作用、耐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展望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全球人口增长、气候危机严峻、旱涝病虫害频繁发生,使得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追求粮食产量,化肥和农药被不科学、不合理的施用,造成了农田土壤理化结构改变、肥药利用率日渐低下等严重问题。过量施用肥药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给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化肥和农药的合理施用在粮食增产和稳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利用好化肥和农药这两把双刃剑,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二粮仓"项目针对黄淮南片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砂姜黑土障碍、抗逆优良品种缺乏、季节性旱涝威胁、肥药利用效率低和污染重等问题,进行农业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建立了砂姜黑土产能与效益协同提升综合技术模式和高效持久的推广模式。这一战略布局与示范工程为新形势下农业生产提供样板,也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体现。"第二粮仓"项目在肥药双减科技创新方面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的肥药双减技术产品研发与示范推广模式,为国家在肥药双减工作上的推进提供了解决方案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8.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林业是唯一的碳汇产业,具有碳减排与碳吸存双重功能,在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中处于重要位置。农林碳中和工程是指在农田、森林和不宜农林但能生长抗逆性强的能源灌草的待开发边际性土地等3片土地上,通过科学的管理与经营,以大幅度增加碳减排与碳吸存力度的综合性工程。面积分别是1.35亿hm2、1.86亿hm2和1.44亿hm2的3片农林碳中和场具有年增汇37.4亿t二氧化碳,年增12.1亿t标煤生物质能的潜力。农林碳中和工程是集保护环境、能源换代、做强农业-乡村振兴-惠及农民于一役的国家工程,乃国之重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河南省省级、地级市和县域尺度粮食产量变动的因素贡献,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开展1980-2010年间粮食产量变动的因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 1) 在省域尺度上, 河南省粮食产量增加5437.1万 t, 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粮食单产的贡献分别为-175.4万、1165.7万、-573.4万和2871.6万t; 2) 从地级市看, 粮食单产效应和复种指数效应全部为正值, 耕地面积效应和粮作比例效应基本为负值, 地级市间各分解因素效应的差异显著; 3) 县域粮食生产“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明显, 4个因素贡献的县域差异显著, 粮食单产效应叠加上复种指数效应促使豫东多数县域粮食总产量的显著增加。防止耕地快速“非农化”与非粮化以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面积比例, 同时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和粮食生产要素投入优化策略, 是提升河南省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冶金工业的迅速发展,矿业废弃地与日俱增,它不仅侵占大量土地,覆盖原有植被,破坏生态系统,还带来了严重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对其进行生态恢复,国内外已早有研究.本文根据近年来关于尾矿废弃地复垦的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直接植被法在尾矿废弃地复垦中的应用,探讨了尾矿废弃地影响植物定居的主要限制因子、尾矿的基质改良措施、复垦中耐性物种和超富集植物的选择及栽培管理措施等.最后为直接植被法的有效应用,提出了结合综合生态工程、共生微生物和基因工程等同时进行复垦的尝试,为矿业废弃地的复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