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价值量、热点分析、最小累计阻力(MCR)模型和距离衰减等多种方法和模型,量化分析长三角城市群2010年和2018 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揭示其供需盈亏关系;根据整体供需空间格局,确定生态源地到生态需求地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路径与价值流转量.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2010年和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变化微小,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显著增长;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呈南高北低的分布形态,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呈东高西低的分布形态;供需盈余区主要分布于皖南山地丘陵,供需赤字区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城市的主城区;研究年份内,供需平衡区面积减少,供需失衡区面积增加,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供需空间异质性增强;将生态源地与生态需求地之间的重要生态廊道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路径,2010年和2018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流转总量分别为127.1,272.6亿元.  相似文献   

2.
选取闽三角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的Landsat TM和2015年的Landsat Oli影像,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对影像进行解译,提取多时相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敏感性分析,系统分析了闽三角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林地和耕地面积一直处于减少的状态,建设用地面积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后10 a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相对前5 a有所加快.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渐下降趋势,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15年比2000年少了47.61×10~8元.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都小于1,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结构和数量变化是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重要原因.本文以秦皇岛市为例,运用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敏感度指数和通径分析方法,探讨秦皇岛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期为秦皇岛市新一轮土地规划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分析依据.研究表明,1996年~2004年秦皇岛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变化过程,秦皇岛市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改善;但目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长又趋于平缓,与GDP快速增长的态势不符,说明土地利用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仍需要新一轮土地规划严格调控土地利用的结构和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临港新城1994、2000和2006年高精度影像为信息源,对临港新城开发前后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1994~2000年,建设用地面积仅增加31.10hm2,水域面积增加193.56hm2,耕地面积减少203.24hm2;土地利用强度从296.43%降为295.94%.2000~2006年,建设用地大幅上升,面积增加2041.47hm2,主要来自耕地和水域的转化;水域面积减少556.42hm2,耕地减少2207.62hm2;土地利用强度迅速升至302.89%.研究区域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为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二者之和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50%以上.1994~200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0.08亿元;由于水域面积增加,水源涵养、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娱乐文化等功能价值呈增加态势;园地、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导致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等价值有所减少.2000~2006年间,新城开发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0.46亿元,除原材料外其余八项服务价值均呈下降趋势;废物处理价值减少最多,水源涵养次之.研究表明,临港新城开发逆转了土地利用强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原有发展趋势,对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4期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以ArcGIS软件为支撑,探讨了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在不同时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ESV)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  相似文献   

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以贵港市1996-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对贵港市研究时段内各年度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核算.通过分析该市9年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过程,探求其变化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和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张掖市甘临高地区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分析了研究区2000—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的特征,同时对生态系统价值系数和土地利用数字化过程引起的不确定性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和城镇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湿地和草地资源逐渐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0年的57.44亿元下降到2007年的55.31亿元,降低幅度达到3.71%;研究区西南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较大的变化;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均小于1,表明尽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和土地利用的数字化过程具有不确定性,研究结果仍然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Costanza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96-2004年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净损失419.74×107元,大面积的水域、耕地转化为生态价值系数较低的建设用地是其减少的主要原因.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中,水源涵养、食物生产、娱乐文化、废物处理均呈现减少的趋势.敏感性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该区生态服务功能正呈下降态势,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系统厘清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研究进展与研究趋势,对于应对全球变化、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十分重要.本文从土地利用/覆盖与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以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3个方面,总结了三者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主要由土地利用类型、格局和强度的改变引起;2)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研究通常用来解决减贫、生态系统健康、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本方面的问题;3)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研究方面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主要包括多尺度关联、驱动力分析、不同人群特征及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偏好的关联,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08年土地利用的变化状况,对新疆伊犁河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地、水域、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各县市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特克斯县、昭苏县、尼勒克县、巩留县、霍城县、察布查尔县、新源县、伊宁县、伊宁市.2008年伊犁河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值达5 825 782.1万元,比2000年增加了6 076.9万元.土地利用效益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的主观性强以及评价案例之间可比性差等问题, 建立基于改进的LUCC-ESs矩阵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覆被类型, 建立不同覆被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单元, 形成LUCC-ESs评价矩阵, 计算不同覆被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由不同核算方法和价值单位引起的结果差异, 使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实用性。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评价表明, 基础供给服务的供给空间格局具有区域性, 与自然资源的存赋和土地生产力高度相关; 需求服务的空间格局在城市中心区聚集, 向城市周围逐渐递减, 表现出与人口空间格局一致的流动性和聚集性, 京津冀区域内外的基础服务呈现共同向京津冀城市中心区聚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衡量京津冀地区各行政区的生境维持服务责任与权益,提出以生境适宜性表征供给量,以人类开发建设导致的生境占用以及人类行为辐射导致的生境质量下降表征需求量的方法,计算京津冀地区2000,2008和2013年的生境维持服务供给量和需求量.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生境维持服务供给量整体上呈现自北向南逐渐减少的趋势,2000—201...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宝鸡市2005-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统计数据,分析并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为宝鸡市土地利用科学布局及合理规划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宝鸡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林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出现增加,未利用地、草地、水域、园地、建设用地、耕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幅高达55.45%,林地面积增加最多,增幅为17.67%。(2)近10年,宝鸡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327.45亿元增加到363.01亿元,增加了35.56亿元,林地的贡献度最大,耕地次之。(3)宝鸡市突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土壤形成与保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气体调节,该4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超过了宝鸡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60%。(4)各时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4.
张家口市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理论研究, 对河北省张家口市1990, 2000和2008年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估算, 探讨土地利用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 草地面积减少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幅度较大。不同土地类型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水域、湿地, 其中林地、耕地、草地产生的价值之和约占总价值的90%。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1990-2008 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尤其2000-2008年减少幅度显著, 其中草地、湿地的减幅最大。在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 价值结构变化不大, 1990-2000年气候调节的服务价值显著减少, 原材料和水源涵养的服务价值增加幅度较大; 2000-2008年由于湿地和耕地面积的增加, 尤其是湿地面积的增加, 气候调节和食物生产的服务价值随之增加, 其他服务功能价值均减少。  相似文献   

15.
利用L andsat TM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的基础上,参考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估算了洞庭湖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结果表明,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湿地、林地、耕地面积减少,草地面积变化不大;1980年洞庭湖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83.159×108美元,2000年的总价值为82.371×108美元,由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导致了1980~200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7 880×104美元,而这主要是由湿地大面积减少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巢湖和六安是安徽省会经济圈重要的供水水源地,在保证省会圈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维护合肥市水资源地优良的生态环境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生态补偿机制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环境经济手段之一。通过分析安徽省会经济圈内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以及六安市和巢湖市发展权损失,来探讨生态补偿的标准的范围。结果显示:2007年省会经济圈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56.84亿元,六安市、巢湖市两区域发展损失是144.85亿元.这分别是省会经济圈水源地区域应获得的生态补偿标准的上下限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补偿的4种生态补偿方式。即资金补偿、政策补偿、产业补偿和智力补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1990—2018共4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GIS技术,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正法、热图聚类分析、弹性分析、IDW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特定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对其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产生的细微差异.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江苏省耕地、林地、滨海湿地、河流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湖泊湿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9.23×105 hm2),2018年耕地面积为6.50×106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8.59×105 hm2),2018年建设用地面积为1.93×106 hm2;1990—2018年江苏省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升高,1990年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61×104亿元,2018年为1.68×104亿元;耕地、滨海湿地、湖泊湿地对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较高,研究期内耕地、林地、滨海湿地与河流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湖泊湿地与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变化决定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弹性变化并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特别是价值系数比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弹性变化对LU/LC变化的响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贵州喀斯特典型地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3S”技术支持下,以贵州省普定县1999年、2003年、2009年和2015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根据CART决策树模型分类结果,提取普定县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信息,对1999—201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动态评估; 在此基础上结合CA-Markov模型,预测普定县2021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结果】1999—2015年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稳增加,其中林地、农田和水域3类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90%以上,是生态系统服务主体。在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单项服务价值方面,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和废物处理这3项生态服务功能合计贡献率在50%左右。【结论】贵州普定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2021年普定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为9.58亿元,比2015年减少约0.3亿元,说明现有退耕还林政策下,普定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未来5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