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06,(2):6-6
过去,人们一直以为鸟蛋上的斑点是一种对付饥饿掠食者的伪装,而最新研究结果则显示,这些斑点实际上起着从结构上加固脆弱蛋壳的作用。科学家仔细观察了英国牛津森林里的大山雀,  相似文献   

2.
向元素周期表极限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元素周期表极限挑战张长青编译德国核能科学家正在向元素周期表极限推进。随着107和108元素在80年代初期相继被制造出来以后,德国著名的重离子研究协会(GSI)研究小组又在去年晚些时候合成了110和111元素。GSI研究人员确信,他们有望在1996年...  相似文献   

3.
美国《发现》月刊2000年10月号刊登文章,罗列了20世纪最后20年科学技术领域中影响人类生活的20个重大错误,其中,排在第5位的是关于中国假化石“辽宁古盗鸟”的报道。文中还涉及了曾经发生过的“皮尔当人头骨”事件。这些发生在古生物学中的丑闻到底是怎么回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仍有必要记住这些科学史上的骗局,以警将来。 最早的假化石 18世纪德国的维尔茨堡大学,有一位贝林格先生,他不仅是医生、博物学家,还是教堂主教的私人顾问。贝林格对化石的收藏非常着迷,但并不了解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史前生物的…  相似文献   

4.
<正>《飞行之路》详细介绍业余观鸟者和喜爱鸟类的科学家如何还原鸟类迁徙的真实故事。在17世纪80年代,当哲学家查尔斯·莫顿(Charles Morton)坐下来研究鸟类在哪里过冬时,他做出了一个非常离谱的猜测,直到今天仍是人们的笑柄:月亮。为何鸟类学家和观鸟者会对鸟类迁徙这个一点也不离奇的主题产生疑问是《奥杜邦》(Audubon)撰稿人丽贝卡·海斯曼(Rebecca Heisman)所写之书《飞行之路》(Flight Paths)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岩古气候学是在非热带碳酸盐岩(沉积物)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介绍了碳酸盐岩气候分析的理论依据,研究进展和现状,结合我国实例探讨了碳酸盐岩古气候研究对传统古地理、古气候模式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6.
视野     
《大自然探索》2011,(11):4-9
琥珀中的恐龙羽毛 最近,古生物学家在产自艾伯塔(加拿大西部的一个省)的琥珀中发现了一系列恐龙羽毛,这些羽毛的年代在白垩纪末期(大约8500万年前~7000万年前),当时鸟类的先驱者早已展翅飞翔。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名荷兰业余考古学者从挖掘自北方海海底的泥沙和碎石中发现了石器时代的手斧、骨骼、牙齿、象牙和鹿角等物品。经测定,这些手斧(一共28把)中年代最早的可达10万年。据推测,这些早期人类用手斧之类的石质工具来捕杀猛犸象及其他动物。在旧石器时代(结束于大约1万年前),海平面比现在低,当时的北方海还是一片堪称狩猎场的大草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对含碳量很高的钢的研究引发了对古代大马士革钢和其他古代钢研究,这种古代钢蕴涵的文化发展了高碳钢的制备技术。在与此相关的研究中,为提高韧性而设计的现代层片状钢的研究工作引发了对用古代层片状钢制备的古器物的研究。由于这些器物的年代不确定,所以需要用放射性碳定年法来测定这些古器物的年代。本文介绍现代钢及其层片状合成物,以及与之相应的古代钢的历史演化过程,并且给出了古器物的碳定年法研究的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9.
王艳坤 《科学之友》2007,(8A):49-49
动物的神奇特性 毫无疑问,大自然母亲赋予动物许多神奇的特性。以鸟蛋为例,鸟蛋包括圆头蛋和尖头蛋。蛋的形状直接取决于鸟的栖息环境。生活在陆地上的鸟类产圆头蛋;而栖居在悬崖边的鸟类产尖头蛋,这样蛋就不会轻易滚落悬崖。  相似文献   

10.
古代深海遗迹化石群落在沉积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晋慧娟  李育慈 《科学通报》1999,44(2):123-130
古代深海沉积,尤其是巨厚浊各岩系和复理石相均伴生着极丰富的遗迹化石,这些遗迹群落则成为恢复沉积环境和重建古地理格局的有效标示。重点阐述:(1)深海环境遗迹化石形成的特殊性及其组合特征,进而确认浅水和深水遗迹群落共生于一个沉积序列是判识浊流沉积层序的古遗迹学标志:(2)利用遗迹化石恢复古海水深度,含氧状况和沉积速度等环境指标的思路和方法;(3)深海遗亦相在环境解释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吕斯特 《科学》2005,57(6):42-43
德国科学研究的重建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二战结束后在西德,第二步是1989年两个德国重新统一之后有必要在东德重建。大学在科学重建、在科研和教育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德国科学基金会(DFG)通过资助研究项目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此外马普学会和马普研究所是德国基础研究重建的重要支柱,一个马普研究所有一个或多个优秀科学家为所长,决定了这个研究所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09,(10):6-6
五年前,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采石场,古生物学家在一块裸露已有5亿年历史的岩石上发现了数十个怪异的化石足迹,其中每个宽约10厘米。这些足迹看起来是由多足动物留下的,并且它们的左侧都拖曳着重物。足迹的形状跟今天的寄居蟹相似,然而这些足迹的年代却在甲壳动物出现之前3亿年。根据足迹的式样,研究人员推测它们是由海蝎留下的,这种动物的外形介于今天的蝎子和马蹄蟹之间。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南缘上新世至早更新世风成黄土的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南缘上 新世至早更新世阿图什组和西域组中的粉砂岩夹层的沉积特征、粒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结合古环境综合分析,认为这些粉砂岩条带为风成成因。表明塔里木盆地南缘风成沉积(黄土)至少开始上新世早期,塔里木盆地地区与现代相似的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尤其是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
早在1877年,德国人凯泼(E.Kapp)写了《技术哲学纲要》一书。1914年,德国的斯基默(Z.Schimmer)又写了《技术哲学》的专著。本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出现了“技术论”这一名称,并且进行了从四十年代延续到今天的有关技术论的论战。近三十年来,技术哲学的研究更为人们关注。在美国召开了技术哲学的讨论会,发表了一批论文和专著。德国的技术哲学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出现  相似文献   

15.
孙立广 《科学》2006,58(4):17-21
900年前,诗人苏东坡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是,在地球科学家的眼中:浪淘不尽千古风流!人类的活动、南极企鹅、海豹的活动都在自然界留下了蛛丝马迹。寻找破译这些历史遗存的密码.恢复生命活动与环境变化及其相互关联的历史记录,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将为人类抉择自己今天和未来的行为提供理性的指示。  相似文献   

16.
陈淳 《自然与人》2010,(1):13-15
轰动的发现1983年,德国梅塞尔化石遗址出土了一件化石标本。是一只雌性类似狐猴的灵长类动物,身高3英尺,年龄约为9个月,被叫做“艾达(Ida)”,学名为达尔文梅塞尔猴(Darwinius masillae)。达尔文梅塞尔猴属于一类已经灭绝的原始灵长动物——免猴下目,它的近亲有狐猴、蜂猴及婴猴。它生活的年代为距今4700万年前的始新世,虽然它离人类的出现至少要早4000万年,但是古生物学家认为,这件化石标本表明这种灵长类动物很可能是人类的远祖。  相似文献   

17.
环保柴油车     
《世界科学》2007,(5):47-48
最近,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汽车制造商,他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柴油车,以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德国工程师鲁道夫·狄赛尔(Rudolf Diesel)于1990年代发明柴油引擎后,该技术很快成了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甚至能看到几十年前的老车现在还在路上驰骋。但由于柴油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柴油车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高速磁悬浮列车是20世纪的一项技术发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德国、日本为代表,对常导和超导两种磁悬浮技术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实验。2002年12月31日,在上海磁悬浮示范运行线采用的是德国的常导技术。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9,(11):9-9
科学家最近表示,在阿曼地下发现的化石类固醇显示,海绵是超过6.35亿年前的早期地球上的“霸主”。这些跟今天的自然类固醇(例如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相似的远古化合物,是有关动物生命的已知最古老的化石证据。根据沉积岩中的化合物成分,科学家认为成群生长的海绵当时几乎覆盖了地球的海底。  相似文献   

20.
假如地球是一个平面,那么万物中真正具有君临天下大气的便是戳破苍穹的珠穆朗玛。在距今约2亿年的中生代早期,珠穆朗玛崛起的地方还是一片治瀚的汪洋,古地中海海水荡曳其中,锦鳞条闪、贝蚌轻摇。此时世界海陆大致为南北两大古陆分布,南为风瓦纳古陆(主要由今南美、非洲‘南极洲‘澳大利亚、印度等大陆拼合而成),北为劳亚古陆(由今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拼合而成)。泛大洋(古太平洋)伸入古陆,形成几个大海湾,主地中海正是其中之一潜入海底,成群的菊五(软体动物,具有旋卷的外壳,在中生代空前繁荣,是那个时代海洋地层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