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我们在农村经济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全市“三农”工作。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本文在总结“三农”发展现实和分析“三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讨了新时期“三农”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理论界对这一问题高度关注,其研究领域包括:界定“三农”概念,分析形成“三农”问题的制度、体制、结构、人口、权利等因素,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和途径。研究中显现出的不足,一是缺少农民自身的参与,二是逻辑思路尚须理清,观点尚须统一。  相似文献   

4.
张晓雯 《中国西部科技》2012,11(9):55-58,34
本文认为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我们党的"三农"思想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主要体现在: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大力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坚持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采取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措施。主要历史贡献表现在:该"三农"理论创新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穷人经济学",温家宝总理引用了这一概念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方向。而农村中的人力资源问题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解决好农村中的人力资源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互联网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指出了互联网在我国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网站、提升农民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加快互联网在农业中应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近些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中共和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但是,"三农"问题并非是当下才有的社会现象,它在中国的历史时期就一直普遍存在着。本文以近代中国的"三农"问题研究为对象,试图探讨近代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的线索,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围绕山西省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了目前山西"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尽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如何从根本上破解“三农”这一难题,已成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三农”问题的现状、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这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实现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搞好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使农民真正摆脱落后,走向文明,这才是农业、农村、农民的根本和长远的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应首先破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之一。由于各种各样的复杂原因,“三农”问题长期存在,而且未得到有效解决,并不断积累、纠结、变形,有可能发展成为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进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当前“三农”问题的表现及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和认识当前三农状况以及三农问题的深刻影响,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三农问题不仅仅是农民、农业、农村的问题,它的解决涉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从长远来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原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走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性和发挥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能够进一步推进中国三农问题及农村社会的发展。分析了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分析和总结了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了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求。中部地区既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集中地;又是承东启西,南北互动的关键区域,其发展可以惠及整个中国。现实中的“中部塌陷”主要受制于中部“三农”。求解中部“三农”的途径主要有:拓宽国家中部政策;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带动产业向中部的梯度转移;加强中部地区的基础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阶段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普遍问题。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和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制订了一系列优惠农民、发展农业、改变农村面貌的政策:减免农业税、对农村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加大扶贫力度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然而,在陕北多数农民却缺少科学种田的技能。仍然采用广种薄收的传统耕作方式。因此生活水平还停留在温饱线上。有不少的农民把摄取富裕的希望寄托在出外谋生之上,盲目地进城打工。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指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并从流转土地承包权、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城镇建设投资体制、引导农民树立城镇化观念五方面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找出了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三农”的切入点,提出了生产力促进中心有效服务“三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逐渐突现出来,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最严重的问题。其浅层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这些原因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根源: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在这种制度背景下,国家对农村、农业的投入是从城市及非农产业的角度考虑,农村、农业自身的发展被忽略。当城乡差距扩大,城市的吸引力大于其承载力时只能实行城乡隔离政策。其实施进一步影响城乡要素的流动,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进步、农民社会生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