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地形测绘的工艺流程和方法,分析了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制的1:1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测绘成果的平面和高程精度。讨论了影响数字高程模型(DEM)高程精度的因素,统计分析了机载In-SAR困难地区的平面和高程精度。统计结果表明,采用自主研发的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测制的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满足1:10000国家规范的精度要求;由于机载InSAR系统不受天气影响,有效地弥补了航空摄影测量受制于天气的不足,因此具有即时飞行、成图周期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天山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 SAR)分别对Tan DEM-X和ERS获取的数据进行干涉处理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SRTM DEM和我国1∶5万数字高程模型标准,对所获取的DEM的精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实验区域地形复杂、高程变化剧烈且植被茂密,2组数据生成的DEM与SRTM DEM之间的整体差值偏大,标准差分别为11.55 m和16.74 m,但Tan DEM-X数据获取的DEM精度更高.结果表明,在地形复杂区域Tan DEM-X数据能够监测到C波段数据所不能监测到的细节,其生成DEM的结果较ERS数据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文献采用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SAR)测量地形高度和地貌形变时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GEOSAR干涉测量模型。在考虑地球曲面、斜距、基线、平台高度、干涉相位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因素的情况下,推导了干涉GEOSAR的绝对测高精度、相对测高精度与形变测量精度的数学模型,建立了一种既适用于高轨干涉SAR系统,也适用于低轨干涉SAR系统的干涉测量模型。根据该模型计算了GEOSAR测高误差和形变测量误差,并与实验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GEOSAR干涉测量模型与Bruno所提模型相比,适用范围更广,且误差精度提高至米量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无地面控制点信息和精密轨道数据时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基线估计的精确性和实用性,借鉴零中频矢量滤波的思想,提出了数字高程模型(DEM)辅助的InSAR零中频处理基线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卫星轨道法估计基线参数初值,并根据该基线参数值,由低精度DEM模拟覆盖区的干涉图,将模拟干涉图与原始干涉图做差分处理得到差分干涉图.以零中频为判别依据,对差分干涉图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基线估计,获取基线参数初值的改正量,并修正基线参数初值,通过迭代直至差分干涉图的二维中心频率接近于0.利用甘肃兰州地区和伊朗BAM地区ENVISAT ASAR数据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有效进行基线估计,可得到与精密轨道基线估计方法相近的结果,具有不依赖于精密轨道参数和地面控制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是一种提取地表高程信息的新兴技术,已经成为获取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地形复杂区域受相位噪声和解缠精度等因素的影响,所获取DEM的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射影像和共线方程的InSAR DEM检测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证明该方法确实能够对InSAR DEM的质量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6.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 ,其对雷达图像及相关处理技术都有严格要求 .首先从基线距、图像相关性以及信噪比等方面确定了干涉图像对选取的定量方法 ;讨论了从粗到精的干涉图像对分步匹配方法 ,在最小二乘精匹配阶段采用相干图的相干系数作为匹配测度 ,兼顾了强度与相位信息对匹配的贡献 ,匹配结果更为合理 ,为后续的相位解缠与生成数字高程模型提供了保证 .用所讨论的方法处理ERS - 1/ 2获取的中国东南部某地区图像 ,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是以复数据提取的相位信息为源获取地表三维信息,与传统的获取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相比,InSAR技术在获取DEM方面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精度等优势。详细介绍了基于InSAR的DEM获取数据处理流程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中,干涉参数的测量精度对高程重建精度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得到精确的干涉参数,通常要利用地面控制点(GCPs)对这些参数进行联合校准(即定标).针对传统定标方法存在的敏感度矩阵固有病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干涉定标方法,它避免了病态敏感度矩阵的求逆,提高了干涉参数定标的精度和求解的稳定性.并且有效地构造了定标算法的适应度函数,采取了遗传概率的自适应调整策略,有利于优化算法的收敛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SAR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是一种新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它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相位信息提取地表的三维信息和高程变化信息,可以监测地球表面和冰雪表面的微小变化,且探测地球表面位移变化的精度可达到cm量级.因此,介绍了D-InSAR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概况,综述了D-InSAR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D-InSAR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干涉雷达遥感技术及其在地学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涉雷达遥感技术是一种用于测量高程、地面位移和地表变化的全新技术。它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回波的相位信息 ,通过对同一地区进行的至少两次满足干涉条件的观测 ,获取其干涉相位和干涉图 ,进而获取 DEM或进行差分处理。文章详细介绍了干涉雷达技术原理 ,讨论干涉雷达处理的基本条件 ,分析基线、时间对干涉雷达处理的影响以及干涉雷达技术的误差考虑 ,并按步骤介绍干涉雷达技术在地学信息提取中的一个应用 DEM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