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血型系统是ABO型血型系统之外的另一个血型系统.一个人可以是A型,同时也可以是P型.通常在人们的头脑里,人的基本血型为:A型、B型、AB型和O型,日本电视剧<血疑>又让人们知道了RH阴性.  相似文献   

2.
吕斌 《科学之友》2005,(12):25-25
人类的血型不但可以分为A、B、O和AB型4种,而且根据父母的血型都可以推算出孩子的血型。但是,台湾一名22岁妙龄女子的血型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她的血型被发现是p型。据说,P型血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血型,占全球人口的比例小于0.001%,除日本、瑞典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只有个案报告。那么P血型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血型呢?它是否是继ABO血型以后又出现的一种新血型呢?  相似文献   

3.
最近,英国的比莫(J,A,Beakdmoke)和布什里(F.Karlml-Booshehrl)以英国供血者名册为第一手资料,就社会经济阶层在ABO血型中的几率分布对9691名供血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各阶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他们以职业为分类基准,将被调查者分为:Ⅰ:需要专业技术的创造性职业,Ⅱ:中间职业,Ⅲ:技术性职业,Ⅳ:需要一些技术的职业,Ⅴ:非技术性且重复的职业,按上述五种职业统计了ABO血型表现型在各类中的百分组成。结果表明各血型表现型总体组成是A型占43.41%,O型占44.89%,B型占8.55%、AB型占3.15%,与英国的平均百分组  相似文献   

4.
你问我答     
问:血型的顺序为什么不是ABC,而是ABO?答:血液有不同的类型是奥地利病理学家、免疫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在1902年提出的。他曾从自己和五位同事身上取得血液样本,合成30个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他发现有的样本成功混合,有的却发生凝结。他于是领悟,原来每个样本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有两人的样本,红细胞上有一种称为Anti-gen抗原的物质,他于是  相似文献   

5.
α-N-乙酰半乳糖胺酶(α-N-acetylgalactosaminidase,αNAGA)是进行人红细胞(reblood cell,RBC)A→O血型改造的工具酶.采用PCR法从国内临床标本的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中克隆出新型αNAGA基因,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纯化技术获得足量高纯度的重组酶.重组酶分子量为49.6kD,专一性强,比活力高,在25℃及pH6.8条件下,1h内完全酶解1UA1型浓缩RBC(约100mL/U)需1.5mg酶,而1h内完全酶解1UA2型浓缩RBC仅需0.4mg酶.酶解后的A型RBC与抗A单克隆抗体、人源O型血清反应均不凝集,与A,B,O,AB等各型血清的主侧配血实验成功,主要稀有血型不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酶解后A抗原和A1抗原消失,H抗原增加,证明A→O血型改造成功获得的酶解通用型RBC可以安全输给A,B,O,AB等各型受血者,不会因ABO血型不合发生输血反应.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来源的αNAGA是十分理想的A→O血型改造的工具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输血安全性、消除血液偏型、节约输血成本、增强应急输血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a-N-乙酰半乳糖胺酶(α-N-acetylgalactosaminidase, αNAGA)是进行人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 A→O血型改造的工具酶. 采用PCR法从国内临床标本的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中克隆出新型aNAGA基因, 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纯化技术获得足量高纯度的重组酶. 重组酶分子量为49.6 kD, 专一性强, 比活力高, 在25℃及pH 6.8条件下, 1 h内完全酶解1 U A1型浓缩RBC (约100 mL/U)需1.5 mg酶, 而1 h内完全酶解1 U A2型浓缩RBC仅需0.4 mg酶. 酶解后的A型RBC与抗A单克隆抗体、人源O型血清反应均不凝集, 与A, B, O, AB等各型血清的主侧配血实验成功, 主要稀有血型不变.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 酶解后A抗原和A1抗原消失, H抗原增加, 证明A→O血型改造成功. 获得的酶解通用型RBC可以安全输给A, B, O, AB等各型受血者, 不会因ABO血型不合发生输血反应. 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来源的?NAGA是十分理想的A→O血型改造的工具酶,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对于提高输血安全性、消除血液偏型、节约输血成本、增强应急输血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典洱  王斌 《自然杂志》2000,22(5):287-289
本文从五方面阐述遗传信息的流动(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并非终止于蛋白质.重点从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与糖复合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分析它们间的相似性,与遗传信息是靠蛋白质/酶的空间/第二密码传递,最后并以ABO血型、RNA编辑为例说明糖复合物不应被排除在中心法则之外.结论是遗传信息并非终止于蛋白质,起码延续至糖复合物,由于蛋白质等的多种生物学功能进而推测中心法则是延续、开放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了25例兰州市健康人全血硒含量,同时对血硒含量与ABO血型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兹将研究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2013年6月14日,是世界第10个献血日,今年的主题是"每一份献血都是生命的礼物"。这一活动旨在用来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之所以选中这一天,是因为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无偿献血让世界更美好,但是献血都有哪些流程?会不会伤害身体?哪些人适合献血,哪些人不能献血?献血前后又应该注意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于2013年6月13号走进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就以上问题采访了血液中心主任白林。  相似文献   

10.
人造血液     
卡尔·兰斯泰纳(Karl.landsteiner)于1901年发现了人类血型抗原,并把人类血液分为A、B、O和AB型,从而开创了现代输血的新纪元。血型的研究,对认识迄今输血失败的原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汝康 《科学通报》1964,9(8):701-701
关于人的概念,我和安志敏先生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分歧在于两个根本问题:1.什么是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类”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人与猿的分界标志;2.从猿转变到人的过程中是否有一个过渡时期以及这个过渡时期是否属于人的进化系统。一关于劳动创造人类理论的理解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首先从人类生产财富的劳动出发,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理论,接着把现代人与现代猿作了详细的比较,顺次指出了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各种特征有:直立行走、  相似文献   

12.
大猩猩是灵长目人科大猩猩属类人猿的总称,是灵长目中体形最大、智力仅次于人类和黑猩猩的动物.它们生存于非洲大陆赤道附近的丛林中.大猩猩分两个物种——"东非大猩猩"和"西非大猩",有4个亚种.大猩猩的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有92%~98%排列与人一样,因此它是除黑猩猩以外现存的与人类最接近的动物,也是目前力量最强大的灵长...  相似文献   

13.
美国西北大学伊凡斯顿医院的斯普林额(Springer)报导了一种检查乳房癌的皮肤试验。该试验与通常用于检查结核病的试验相类似,用于检查各期乳房癌有高度的可靠性,并能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斯普林额在研究人类血型NM抗原时发现了乳房癌皮肤试验。这些NM抗原是红细胞膜上的标记蛋白质,它们构成了A-B-O血型系后的第二大血型系。  相似文献   

14.
颜訚 《科学通报》1964,9(8):695-695
学习了安志敏先生和吴汝康先生的有关人类起源和巨猿的问题的论述后,使我们对于这些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兹就巨猿究竟属于人类还是属于猿类这个主要的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供参考、批评和讨论。一巨猿的系统地位人类与猿类同属于灵长目人猿超科,有其相似的一系列的特征,但仍然存在有各自独立、互相区别的特征。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现代猿类的黑猩猩虽然与人有亲缘关系或者说与人有相似的地方,例如某些生理和形态结构、血型、怀孕期、指纹结构等等;但仍然具有显著不同于人类的一般猿类的特  相似文献   

15.
血型与饮食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每一种血型都具有一定的抗原,以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物质发生作用,特别是对植物血凝素,这是一种附着在食物中的蛋白质,可使血液凝固。如果人食用了含有与血型不兼容的植物血凝素的食品,该物质就会寻找其他栖身之地。例如在某一器官中,将其周围的血液凝固,生出肿块,长此下去就会生病。各种食物含有不同的植物血凝素。如果它与血液抗原发生反应,就会破坏红白血球,逐渐引发各种问题,损害肠道、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的健康。研究人员经多年研究得出结论:某些植物血凝素可以和某些血型的抗原相容。根据这一原则,就可…  相似文献   

16.
基因组研究引发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继梁 《科学》2002,54(3):30-31
人类基因组(human genome)是人类遗传物质的总和,人的全部基因(约3~4万个)就载于总长32亿个碱基对的DNA分子上.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旨在测定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并在此基础上解释和阐明人类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人的生理过程和完整的疾病基因谱已经成为分子水平研究的目标.作为分子医学(molecular medicine)基础的人类基因组研究,必将极大地提高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水准,服务于提高生存质量和造福民众的崇高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一般人都知道,通过血型分析可以辨别亲缘关系;我国民间也早就有过"滴血认父"的传说。而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仅可通过个人的血型揭示出血缘关系,还可以透过血液分析追溯千百年前人类历史变迁的种种奥秘。一贫血病例的惊人发现本世界70年代末,法国著名血液病专家伯纳德教授在法国发现了一个血红蛋白分子异常的贫血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不仅招聘的企业严格要求应聘者的血型,连选择恋人和结婚对象,血型也成了一个重要条件。那么,血型真的能决定人的性格吗?  相似文献   

19.
胡浩 《科学》2005,57(3):7-9
人类认识月球,从对月的原始崇拜和流传神话开始,继之以天文观测,到20世纪后半叶,人类已经实现了对月的近距离接触和探测.总结人类对月球的探测活动,可以划分为探、登、驻(住)三个阶段:探是指对月球情况进行近距离或有接触的无人探测;登是指人登上月球,与月球直接接触,进行有人直接操作的探测;驻(住)分两个层次,一是驻,即人携带设备登陆月球后很快返回,设备仪器长期驻留月球开展探测活动;二是住,即人在月球上长期居住和工作.  相似文献   

20.
随机粗糙表面电磁散射理论在光学、声学、电磁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Maxwell方程结合边界条件导出的积分方程是粗糙面电磁散射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本文将研究粗糙面电磁散射的方法分为两类-近似法与数值法.近似法主要有基尔霍夫近似与微扰法;数值法主要有矩量法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等.近似法简单,但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数值法较精确,但其计算复杂.实际中往往采用近似法计算粗糙面的电磁散射,而用数值法来研究近似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