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茭田选择 早熟茭白植株高大,分蘖多,产量高,因此需水、需肥量大。茭白田以选择灌溉方便、蓄水能力好、土层深厚肥沃的水田为好,也可在浅水池塘、湖泊、水沟中种植。 2、整地施肥 茭白移栽前,每667平方米施猪、牛粪2000公斤作基  相似文献   

2.
经济角     
多茭白、田鱼、鸭共育新技术2002年11月5日,浙江省丽水市农技推广基金会和丽水市农业局、市水利局联合在缙云县前路乡水口村召开“茭白、田鱼、鸭共育生态示范现场会”。来自省、市、县农业和水产专家们惊喜地看到:千亩茭白已经喜获丰收,瓯江彩鲤(一种味美、连鱼鳞都可食用的彩色地方鱼品种)在田水中欢快畅游,“野鸭”(鸭子整个生育期均在茭白田中觅食成长)在茭白田水面嬉水觅食。专家们对1.1亩茭白田的彩鲤进行现场测产,平均亩产田鱼83kg,每亩“野鸭”10只。从400多亩中心示范片统计看,茭白平均亩产值2062元,比非示范的平均亩…  相似文献   

3.
茭白笔名茭瓜、篙笋,为禾本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近年来在我市境内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收获以夏季5—6月份为主,市场价格稳定,与我国主产区江浙一带夏季茭相比,我市的夏季茭白种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4.
茭白是我市夏秋季节重要蔬菜。以前种植的本地“八月茭”,其收获集中在9月份,供应期短,产期集中,价格较低,农民常增产不增收。80年代下应镇引进无锡茭白新品种,产量高,供应期长。从6月初上市可供至9月中旬,深受群众欢迎。一般亩产在1200kg,平均价为2.68元/kg,亩产值可达3000多元。1993~1994年在鄞县下应镇推广1380亩,姜山镇推广1730亩,余姚河姆渡镇推广1950亩,平均亩产1230kg,总产12512.8吨,总产值2759.9万元,亩净收入2472.64元。比本地茭白亩增值650元,总增值1841.35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现把无锡茭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茭白原有单季茭与双季茭之分.原双季茭是插秧后当年中秋采收1次,第二年春末采收1次.而单季茭白的一年双季收获,是同一年内采收2次,产品较为粗壮、单产倍增、产值翻番.如果促使前第一季发得早,长得快,初夏即可采收,比原单季提前60天~75天.这时七、八月份,月均温度27.9℃~29.5℃,是茭白生长发育最快的月份.前季茭白从幼苗至孕茭需三个半月,长到7张左右大叶,而后季从幼苗至孕茭仅需2个月,长到4张大叶.只要掌握好肥培管理,前、后两季各可收获2000kg.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6.
以“余茭4号”灰茭为材料,进行了茭白黑粉菌的分离,并进行了ITS-5.8SrDNA的分子序列测定。结果表明:ITS-5.8SrDNA扩增片段大小775bp,通过DNAStar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出的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是黑粉菌属的边缘物种。  相似文献   

7.
茭白原产我国,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史,栽培面积达30多万亩,主产于江、浙、沪一带.近年来我县栽培面积不断扩大,1998年将达1万亩.分布于壶镇、前路、三溪、大源、大洋、南溪、木栗及东渡等乡镇,大都种植于海拔230m~850m之间.上市期从6月下旬初至10月下旬,长达4个多月.今年于处暑前上市的收购价,每公斤高达2.8元至3.6元,亩产值可达五六千元;白露后降至每公斤七八角.同样产量的产值,早收比迟收增加2倍~3倍,因而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尤为重要.栽培茭白首先防治雄茭,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茭白秋栽可充分利用冬季休闲的中(单)晚田、双晚田、中低产田、低洼地、茭白轮作田等,提高第一收获年度的产量和效益。与传统的春栽茭白相比,秋栽茭白既利用了冬季空闲的田块,又充分利用了冬季漫长的时间。春栽茭白当年只能收获一季,而秋栽茭白第一收获年即可收获二季,在技术上是一个新的突破。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实践,秋栽茭白技术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为福建省洋口林场1966年的杉木嫁接种子园,包括42个无性系,200株母树,面积0.7公顷,母树平均树高8—9米。 依据母树“雄球花”的数量和生长状况,把种子园的母树区分为三类,即“簇生”、“混生”、“单生”,从各类母树中随机抽取3~4株作为样株,统计每株母树的“雄球花”数量和每个“雄球花”的花粉数量。 研究结果表明,每一个小孢子囊花粉粒的数量是3700粒,每一小孢子叶球含有264个小孢子囊,而一个“雄球花”又含有26个小孢子叶球,再估算出一个“雄球花”产生大约2540×10~4粒花粉。根据杉木种子园中一株母树的“雄球花”数量和一个“雄球花”的花粉粒的数量来估算每株树产生花粉粒的数量。在三种类型的母树中,每株树的花粉平均数量为532×10~8粒,估算这个无性系种子园所生产的花粉数量约91540×10~8粒。  相似文献   

10.
连湖七、八生产队228亩水田,全部分布在620公尺以上高山山垄上,其中80%面积是泉水烂糊田,20%是岗边梯田,主要是泥烂、土深、水冷、土冷,有效养分低,田丘小,历年种植单季晚稻。不少田块还因泥烂土深,牛不能进田翻耕,还有一些泉水口人不能进去,以架木插秧或“带泥抛秧”,对耕作栽培极为不便。1969年以来,他们以大寨精神,艰苦奋斗,狠搞农田基本建设,彻底改造烂糊田,排除大小泉水20多个,同时把120亩原为600多丘小田并为近100丘大田。经改良后的这些农田,深脚变浅脚,不仅可以种连作,而且还可以种  相似文献   

11.
茭白生育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萌发期、分蘖期、苗端增粗期、休眠期。生长锥在各阶段始终保持原套—原体结构,原套两层细胞。叶原基发生的最初标志是原套细胞在叶原基发生位点上的平周分裂。最初的腋芽原基发生在苗端倒数第3间隔期所形成的幼叶叶腋内,发生的早期出现壳状区结构,促仗腋芽原基外突。不定根发生的最早阶段约在苗端倒数第5节间的上部,起源于幼茎外围堆管束的外侧一层薄壁细胞。茭瓜是茎的变态,它的侧生腋芽退化,没有膨大。茭瓜的膨大可归因于:基本组织的细胞分裂、细胞体积增大和胞间隙扩大等。茭白苗端的淀粉分布及消长规律与苗端的分区结构和器官发生都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5月19日,怀柔区北房镇梨园庄村时值大集,由市科委组织的“科技新星”下乡服务活动给大集增添了几分热闹与色彩。由农业技术专家组成的“农业新星”,一到场就被赶集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有的在抄写展板上的小知识,有的咨询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有的农民干脆把“新星”拉到田间地头。一位菜农种植的茄子叶面发皱,急得直上火,他把两位“新星”请到自家菜园,“新星”很快就帮他找到了原因,并告诉了他防止  相似文献   

13.
黄花菜制干是黄花菜生产中的主要环节。最近,缙云县“星火计划”黄花菜课题实施小组研究出一种黄花菜制干的新方法,即太阳能制干法。这种方法,既节约能源,又无污染,加工质量较好,深受广大菜农欢迎。但这种方法只局限于日照强度较大的晴天。现介绍如下。黄花菜采摘后,马上进行分检,将杂质及破碎花捡出后,作上床(蒸晒床)准备。  相似文献   

14.
张明 《华东科技》2006,(10):42-44
今年的8月,对青浦区练塘镇而言,绝对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对于“练塘茭白”,相信很多人特别是上海市民都不会陌生。这道鲜嫩可口、被人们称之为“水中人参”的特色菜,于今年8月开始了其新的“人生旅程”——练塘茭白研究所成立,暨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实习基地挂牌仪式在青浦区练塘镇举行。自此以后,“练塘牌茭白”的身价、品质和产量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早上8点还不到,桐庐畲族乡新丰民族村的村民——65岁的吴老汉,就已经赶到了村党支部办公室的门口。“早几天就听说城里的专家要来了。”吴老汉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天来,就是想让专家们帮忙解答茭白种植上的难题。”听说专家们带来的种子  相似文献   

16.
新昌县:推出2006年重大科技招标项目新昌县科技局根据新昌效益农业发展现状,通过认真调研,设计课题,日前,推出“高山茭白品种选优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开发”“、机采茶加工工艺研究开发及推广”“和西瓜嫁接育苗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3个县级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标“。高山茭白品种选优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开发”项目的研发目标是选定优质、早熟、高产的高山茭白新品种3-5个,并总结出完整、规范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高山茭白提早上市10~15天,能在7月中旬开始批量上市“;机采茶加工工艺研究开发及推广”项目的要求是根据机械化采摘…  相似文献   

17.
第三代硅肥大田推广示范通过验审浙江省农业厅土肥站自1988年开发、研制硅肥以来,产品形式已进入第三代——高效熔渣硅肥(用于基肥)和硅素灵(液态叶面追肥).它与第二代粉状硅肥相比,具有含量高、药效快而显著、使用方便等特点.为使它尽快进入农家,该肥生产单位浙江省萧山特种水泥厂硅肥分厂于今年选择了余姚县河姆渡4500亩规模的茭白生产基地和建德县杨春桥水稻示范畈300余亩成片水田作为大田推广示范试点.经有关专家和各级领导对这两个试点专业大户的茭白和水稻种植对比试验实地考察验审,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部和安徽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岳西县利用自身优越的生态资源与广阔的山地资源,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誉为“全国最大的高山无公害茭白基地县”、“国家高山茭白标准化示范区”、“安徽省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县”、“安徽省蔬菜产业化十大特色基地”。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区水田种植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春瑞  涂田华 《江西科学》2003,21(3):189-192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区农田以水田为主。本文分析了湖区水田生产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湖区水田种植结构调整的5个方向:①发展冬季农业;②发展避灾减灾农业;③发展生态农业;④发展绿色农业;⑤实施“退耕还渔”、“退田还湖”战略。同时,根据湖区实际提出了5项措施: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②创新种植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推广高效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④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⑤加大湖区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20.
雪菜又名雪里蕻,产量高,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每当采收季节,在产量集中地往往是供大于求,故菜农只得削价销售,影响菜农的种植积极性。为增加菜农的收入,丰富人民的菜篮子,我们对雪菜的深加工进行了摸索,并已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