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奇云 《科学之友》2005,(17):25-26
人怎么能从人群中认出熟人?大脑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运作?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大脑中的单个细胞会对熟悉的图象作出反应,而这些细胞可能就是此前神经学家提出的"祖母细胞".  相似文献   

2.
对于身患糖尿病的人来说 ,通过移植胰岛细胞(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发生了病变 )有可能获得痊愈。但不幸的是 ,那些从别人身体或者猪身体上移植来的胰岛细胞 ,会被接受移植者的免疫系统认为是外来的异物而遭到攻击。然而如果在移植之前对胰岛细胞进行包衣 ,则可以避免它们遭到免疫系统的攻击。当然 ,这种包衣在保护胰岛细胞不受攻击的同时 ,也必须不能干扰胰岛细胞的正常功能。这种包衣由不会引起免疫系统攻击的某种高分子材料制成。原则上 ,人们应把这种包衣做的足够的薄 ,从而可以使某些养分 (如葡萄糖 )的分子进入胰岛细胞中 ,同时也可使…  相似文献   

3.
人体是由100余种不同形态功能各异的大约1000万亿个细胞构成的,其中每天约有一些细胞发生突变。如果突变的细胞无限制地分裂增殖变为癌细胞后,就会一个劲儿地疯长而成为恶性肿瘤,并肆无忌弹地蚕食其他组织,还偷偷地随着血液和淋巴液到处流窜,转移到其他脏器安营扎寨,继续为非作歹,成为致命的杀手。人们会问,癌细胞如此穷凶极恶,是谁为它撑腰助威呢?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把眼睛誉为“心灵之窗”,借助眼睛,我们可以看到多姿多彩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但你知道吗?构成人体生命大厦的细胞,也长有极为灵敏的“眼睛”呢! 长在细胞上的“眼睛”,就是细胞膜上的受体。包裹着细胞的一层薄薄的细胞膜,是由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构成的,好像是细胞穿的一件“衣裳”。在这件外衣中的蛋白质和糖蛋白,专门负责识别和接受外来的抗原、激素、毒素等大分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界里,每一种动、植物都有一定的生命期。比如树叶临秋会凋落,蛇到一定时候会蜕掉一层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生物体的细胞死亡亦称细胞凋亡,是细胞本身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杀”行为,而绝非由外在因素所致。细胞的死亡是有规律的,而且似乎是按编排好的程序进行的,即所谓“程序性细胞死亡”。英国科学家布雷内、苏尔顿和美国科学家霍维茨就是因研究发现了决定细胞发育和致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而荣获2002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他们的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从健康到亚健康直到得病的根本原因,并明确指出人类肌体的一切病理现象都是基于…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观察到的年轮,是在树桩上看到的那一圈圈同心的圆形纹路,像极了操场跑道,一条跑道代表一道年轮.当树木生长季节开始时,在老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会产生大量体大、壁薄的细胞,即形成层.随着生长季结束,细胞个体日渐变小,胞壁加厚,直到形成层细胞停止产生,完成一个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等多种细胞器组成的细胞内膜系统高效支撑了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若将单个细胞视作浩瀚宇宙,各细胞器就是宇宙星空中的点点繁星.如果要解开细胞器在重要细胞活动规律中的深邃奥秘,就需要深入解析细胞器的组分构成及其作用模式.其中,"生命暗物质"长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对细胞稳态和疾病发生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对其作为细胞器组分的分布规律并参与细胞调控的研究尚少.  相似文献   

8.
目前,美国军方正在研究一项技术,可对受伤士兵的细胞"重新编程",使其拥有与科幻影片《金刚狼》主角类似的快速愈合伤口的能力,伤口愈合速度比普通人快5倍.据悉,该疗法的原理是,通过修改细胞基因重新编写细胞序列,以使其在必要时变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相似文献   

9.
于常海  赵睿 《科学》2007,59(6):13-16
星形胶质细胞是大脑的重要组成细胞之一,其数量几乎占到大脑总细胞数的50%。然而,在1846年德国解剖学家菲尔绍(R.Virchow)首次描述了胶质细胞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星形胶质细胞连同它的其他族类都被生命科学界大多数人所忽略.人们仅仅将胶质细胞群视为侍奉神经系统的“贵族”——神经元的“仆人”。然而,现在它正在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生命科学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国科学家宣布:已成功绘制出人类组织器官原位再生复制活动图谱,揭示了细胞在完成损伤肌体修复活动中演变的基本规律.这就是说,人体大面积皮肤烧伤不用植皮,靠人体自身的细胞修复就可以长出新皮,已不是遥远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科学之友》2008,(1):16-17
不需要男人,女人自己通过制造精子生孩子,这是痴人说梦,还是天方夜谭?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英格兰东北干细胞研究所的科学家卡里姆·纳耶尼教授表示,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想法完全能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2.
奇云 《世界科学》2005,(8):35-36
人怎么会从人群中认出熟人?大脑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运作?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大脑中的单个细胞会对熟悉的图像作出反应,而这些细胞可能就是神经学家曾提出的“祖母细胞”——  相似文献   

13.
王克威 《科学》2006,58(4):13-16
离子通道是大分子膜蛋白在细胞膜上围成的含有水分子的孔道。在电化学梯度下,离子通道以超高的速率并有选择性地每秒转运10^7个离子。离子通道是神经、肌肉细胞电活动的物质基础,它存在于所有细胞膜上并发挥着多种生物学功能。如建立细胞膜静息电位、产生电信号、调节钙离子信号和多种离子流动等。像是细胞膜上的“晶体”管。钾离子通道是第一个人们用肉眼观察到晶体结构的离子通道。也是分布最广、类型最多的一类通道,它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并发挥着多种至关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简单地讲,反映细胞生死存亡的一个客观指标就是判断该细胞是否还存在着细胞膜负电位。钾离子通道的活动不仅负责建立细胞膜的负电位,同时也参与调节各种细胞的电活动并决定着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和幅度。  相似文献   

14.
大脑是人体中最为精密、复杂的重要器官,多达200亿个细胞.一个人大脑所包含的神经纤维数量,要比整个国际电信网络所有的电缆数量还多.这些纤维的功能就像电缆一样,负责发出化学信号,并帮助细胞间交换信息.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由于疾病或意外伤害而造成的永久性脑细胞或脑神经元损伤,会造成该部分脑功能的丧失.但据2008年8月12日有关媒体报道: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科学家经研究最新发现,许多病人不仅因大脑的自我"修复"可重新恢复健康,而且在有些人身上还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奇迹.  相似文献   

15.
事实上,在多细胞动物的进化过程中,也常常出现个体间彼此交换基因片段的现象,例如杂交就在其进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所产生的"混血儿"至今仍生活在地球上. 早在1985年,就有生物学家对此做出了预测,只不过那时没有确凿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伸出食指放到双眼正中,大脑可以瞬间为你呈现食指的立体图像。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如果交给电脑去完成,就需要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系统。”去年在上海中学举行的院士科普论坛上,中科院院士杨雄里的一句话把听众的思维引向深邃的脑部世界。大脑有多“大”?杨先生说,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细胞个数多达10的21次方,相当于银河系所有星体的总数,然而人体内的这些单个“星体”又非常小,每个神经元细胞只有十几到几十微米。人类所有的智慧就藏在这些微米之间。“大脑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最重要工具,脑科学则是研究这个工具的科学。”近30…  相似文献   

17.
2003年6月,英国诞生了一位名叫杰米·惠特克的婴儿。与普通婴儿不同的是,杰米的胚胎基因是经过筛选的,目的是帮助治疗其同胞哥哥的疑难病症。杰米从而成为英国首名胚胎基因经过特别筛选的婴儿,并因此在英国社会引发了广泛争论。杰米4岁的哥哥查理一生下来就患了一种很罕见的贫血病,他每天必须靠输血和注射药物才能维持生存。英国医学家说,这种先天性疾病只有一种根治方法,即通过“干细胞”移植来恢复病人血细胞的分裂与发育功能。杰米的诞生给哥哥查理带来了希望经过检测,查理的父母和他们两岁女儿的细胞都与查理的细胞不匹配。在医学专家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科学家文特尔(C.Venter)博士被请去"喝咖啡"了.起因是2010年5月20日,他宣布成功合成人工基因组编码的细胞"辛西娅"(Synthia).虽然,辛两娅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合成生命,但却是人工生命征途上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人工生命"由科学家设计,在天堂和地狱的花名册上未曾登记,上帝未曾相识,完全颠覆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伦理,也威胁着现代科学的生命进化伦理,风险难料.对此,各种利益集团褒贬不一.认同者以为合成细菌是未来新能源的希望,反对者指责文特尔为新一代生物武器和反人类的技术恶魔提供了罪恶通道,更有甚者呼吁将文特尔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19.
<正>年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研究出了一种约5毫米大小的白色物体。据称,这个在盛满培养液的器皿中装着的,是由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 P S细胞)培育的"人工脑",它已被确认与受孕25-38周的婴儿大脑有着相似的脑电波。此前,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宣布,他们首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2月27日,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正式宣布,世界第一个克隆女婴“夏娃”已经于当天诞生,女婴体重7磅。克隆的细胞来自一位31岁的美国妇女。 12月29日,布瓦瑟利耶又宣布克隆婴儿将同其“父母”于30日一道乘飞机返回美国家里,在适当时候接受DNA身份的检测,以便证明确实属于克隆技术的结晶。据布瓦利瑟耶说,另外4名克隆婴儿将在今后的几周内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