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方言的词缀"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重庆(指重庆市区)方言中,词缀“头”可作名词词缀(记作头1)、方位词词缀(记作头2)和形容词词缀(记作头3)。其中“动词词根 头”构成名词,表示说话者认为是否有做某动作的价值,词缀“头”(记作头B)具有不同于词缀“头”的其它用法(记作头A)的显著特点,但头B仍为词缀而非语尾。词缀“头”的语法作用有二:构词语素(转变词性,改变词义)和构形语素(词义不变,增加音节)。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构词方式比较特别的词语,由名语素加量语素构成的合成词,比如:“车辆、船只、房间、书本、纸张”等,该类词有些自身鲜明的特征,她们自然聚合为一个类别,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八十几个。本文讲试着考察名量式合成词的结构与语义特征,简要概述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名量结构合成词的定位我们把这类名量合成词定位成在结构上可以用变换的方式变成“数+量+名”,在语义上,量语素偏重量词而不是名词。“名词后面加上一个相应的量词,使原来的单音词变成双音词,这是一种特殊的构词方法,  相似文献   

3.
素组的概念是最早由周殿龙先生提出来 ,他认为素组是指语法单位中的一个层级 ,即由两个或两人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语法关系组合而成的一种构词单位 ,如“人造丝”中的“人造”、“山药蛋派”中的“山药蛋”等都是素组。 1由于素组主要藏身于多语素合成词 (以下简称多素词 )之中 ,具有内在的隐蔽性和外形的复杂性 ,所以这一领域至今尚未得到更深入地开掘。本文似就素组的功能、类型及其在现代汉语词汇理论研究中的应用等问题做一分析 ,以期抛砖引玉 ,就教于方家 ,使素组研究更深一层。1 .素组的功能1 .1传统构词法认为合成词可分为复合式与派…  相似文献   

4.
本文想就天津方言语汇后缀谈五点看法。一、语义虚化,大多为轻声。二、为构词形态,使合成词类化。三、具有附着性,大多表示某种语义色彩。四、只能和实语素构成新词,具有能产性。五、余论。一天津方言后缀是实语素虚化之后失去了词汇意义而形成的。“个”是天津方言单音节后缀,附着在“儿化”的表示日期的单音节实语素之后,构成“A 儿个”式,指近期某一天的双音节时间  相似文献   

5.
动补式复合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一种独特的复合词结构类型。它在形式上表现为一个简单的双音节词,但所表达的语义内容却是一个复杂的致使事件,两个构词语素之间大都具有一种或隐或显的致使性语义关系。根据词内语素自身语义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动补式复合词分为致使移动、致使变化以及致使评价等类型。动补式复合词是一种构式,作为其构词成分的"动"和"补"本身都不具有致使性,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动+FS"的结构式以后这种致使性意义才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6.
分化型偏正双音合成词的词义是对正语素原有语义进行分化的结果,偏语素在合成词形成中的作用是帮助实现这种分化。《左传》中分化型偏正式双音合成词的正语素被分化出下位语义时,包括有限分化和无限分化两种分化结果。有限分化又分为下位全程分化和下位半程分化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有一些语素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双音节合成词,当把语素拆开单用时,客家方言和普通话有不同的说法。如“差错”,客家话说;“这事做差了。”普通话说:“这事做错了。”“奇怪”,客家话说“奇”,普通话说“怪”。“疯癫”,客家话说“癫”,普通话说“疯”。“饥饿”,客家话说“饥”,普通话说“饿”。“穿着”,客家话说“着”,普通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的”兼属多种词类,具有多种语法功能:属于结构助词,可以作定语的标志,可以作“的”字短语的标志。可以附着于动词后面,强调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还可以插入动宾之间,改变其结构关系。兼属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表示“确实如此”的语法意义。“的”有时是实词。“的”作为实语素,还可以充当合成词的构词成分  相似文献   

9.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认为使感词是指(外界环境)使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产生某种不舒服的主观感觉的具有述宾关系的一类词,其中述语位是动语素,宾语位必须是“人”。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使感词的类型:①“单音节V”+人式和“双音节V”+人式。②单一型“V+人”和双重型“V+人”。③“心理感受动语素+人”和“生理感受动语素+人”。不管哪种类型,使感词都具有以下五个特点:①可受副词修饰。②后面可以接语气词“的咧”,表示某种不舒服的感觉的程度加强,带有夸张的语气。③后面常可以接程度补语“死、l ei44不行”等,表示人的某种不舒服的主观感觉已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④可作谓语。⑤不作定语和补语。  相似文献   

10.
一古汉语有一种十分常见的语法现象,就是“之”字用在主谓结构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而形成一种新的结构形式。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它记作“A+之+B”。那么“A+之+B”是什么结构?对此语法界有两种对立的意见。第一,认为“A+之+B”是名词性的偏正结构;第二,认为“A+之+B”是主谓结构。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原来的主谓结构(我们把它记作 A+B)插入“之”字而变成”A+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朱德熙先生有关组成关系和实现关系的理论,对汉语的语素与词的关系作了新的解释。认为,语素与单纯词间为实现关系,语素与合成词间为组成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 反义语素可以根据意义和运用情况分成不同的类型,它们对反义词的意义类型起着决定性制约作用,对反义词的等级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反义语紊的类型及基在反义词里的分布格式 反义语素就是意义相反的语素,所谓意义相反,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两个语素所表达的意义有逻辑上的矛盾关系。可用两个蕴涵式表示为(?)X(φ(x)(?)-F(X)),(?)X(F(X)(?)-φ(x))。如以“存”/“亡”为例,这两个蕴涵式呵表述为:对所有的X来说,如果X“存”,则X不  相似文献   

13.
在详细调查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基础上,对其出现的程度补语(简称程补)作了细致的分析探讨,认为其基本句式可以分为“动 程补 宾”、“(主语) 动 宾 (状)程补”、“动(形) (状)程补”三种。其中,“动(形) (状)程补”格式出现频率最高。在《世说新语》中充当程度补语的动词主要有“毕”“竟”“酣”等;形容词主要有“困”“良久”“危急”等;副词主要有“甚”“极”等。  相似文献   

14.
语素是最小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语法单位。对音译类外来词语素的认定,不可一概而论都定位为单纯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语素定义为标准,以是否表示最小意义为原则,会发现还有许多应属于合成词。  相似文献   

15.
方位名词可以放在别的词或短语的前边作定语,组成偏正短语;方位名词也可以作为语素放在别的语素前边,构成偏正式合成词,这是方位名词的语法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联绵词是由两个大都具有声韵关系的音节组成的单语素表音词,不能拆解,但不少将其混为合成词.联绵词读音往往有音转现象,其书写形式虽然多形体,但常用形体往往向表意文字靠拢,加上形符.人们拆解联绵词往往由于对古训理解不妥或受古贤拆解联绵词的影响,或将其使用特点与构词法混为一谈.确定联绵词应从"联绵"上下功夫,即从其表音性入手,析其声韵看其形体.联绵词出于天籁可分为如读、变读、分音、外来音、摹音等类型.  相似文献   

17.
在襄樊方言中,被动句用“给、叫、让”引出施事,表示被动,记作“给1”;处置句用“给、叫(教)”引出受事,表示处置,记作“给2”。“给1、给2”的结构和语义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由于受事格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同,襄樊方言带两个受事格的被动句和处置句的句式及其变换式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语素是最小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语法单位。对音译类外来词语素的认定.不可一概而论都定位为单纯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语素定义为标准,以是否表示最小意义为原则,会发现还有许多应属于合成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充当主语、宾语、定语而不充当谓语的“被 +V”(不讨论“被 +N +V”)。其中的“被”的词汇意义明显虚化 ,具有“类词缀”性质 ,附着在词根前 ,起构词作用 ,表示被动。这样的“被 +V”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成词的性质 ,除了已经形成的合成词如“被动、被迫、被捕、被告”或比较固定的合成词如“被俘、被控、被告人、被除数、被害人、被选举权、被剥削者、被压迫民族”等 ,“被 +V”还表现出一定的能产性 ,如“被试”“被看”“被爱”等的形成和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0.
温州方言中有丰富多采的表示程度的方式:前置式的除了“蛮”、“忒”、“顶”、“分格”(相当于普通话的‘更加’)外,还运用一套比较特殊的贬义语素,如“死人”、“盲瞊”、“短命”、“棺材”、“鏖糟”等附加在形容词之前,表示程度的加强;后置式的如“(热)甚”、“(忙)醉”、“(冻)煞”、“(爽)倒”、“(苦)到”、“(好)显”、“(急)爻”,这些副词性语素粘附于形容词和某些动词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