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Ad Hoc网络中一种新的双信道MAC协议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多跳ad hoc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于媒体接入控制(MAC)层的双信道协议,采用双信道传输以及改进的握手协议和信道预留方法,避免了数据冲突,解决了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对数据传输的影响问题,提高了信道利用率.节点根据收到的不同的控制包,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中采取3种不同的预留方法.在数据传输中,隐藏终端能够同时接收数据,暴露终端能够同时发送数据.在高业务量网络中分析了该协议的吞吐量属性,通过与基于RTS/CTS的协议的比较,表明DCMAC协议能提高多跳ad hoc网络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2.
均衡流量的改进AODV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距离向量的按需路由协议是adhoc网络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按需路由协议.与传统路由协议相比,按需路由协议减少了建立和维护路由所需要的开支,但是随着网络节点发送数据量的增加,网络性能会迅速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均衡流量改进AODV协议——TB-AODV协议.在TB-AODV协议中,每个节点根据本地链路层的负荷,决定拒绝或接受收到的路由请求,以避免加重局部拥塞,使得网络的负荷能更加均匀地分布.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协议提高了网络的吞吐率,降低了分组传送的平均端到端延时,改善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隐终端下的S-MAC协议分析模型. 该模型可用于节点MAC层服务延迟和网络吞吐率的性能评估. 分 析结果表明,随着节点负载流量逐渐增大,增加隐终端数目将导致节点更早进入饱和状态,同时MAC层服务延迟显著延 长,网络吞吐率显著下降. 通过ns-2仿真工具测量不同隐终端数下MAC层服务延迟和网络吞吐率,仿真结果与分析结果 吻合,验证了分析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Chap协议,指出其安全漏洞,提出ChapNew协议,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移动Ad-Hoc 网络中,传统的时分多址接入协议强烈地依赖于网络拓扑的精确信息,因此在移动环境下它们的效率和鲁棒性很容易遭到破坏.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冲突矢量的拓扑未知冲突避免算法及相应的协议,该算法支持各个节点独自完成随拓扑变化的动态时隙分配自适应,使信道竞争与共享冲突最小化,形成了一种不依赖于详细的网络拓扑信息,以及自适应网络和负载变化的动态TDMA协议.仿真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拓扑未知TDMA协议,网络规模越大、邻节点数越多或者业务量越大,新协议对网络吞吐量的性能提升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在移动AdHoc 网络中,传统的时分多址接入协议强烈地依赖于网络拓扑的精确信息,因此在移动环境下它们的效率和鲁棒性很容易遭到破坏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冲突矢量的拓扑未知冲突避免算法及相应的协议,该算法支持各个节点独自完成随拓扑变化的动态时隙分配自适应,使信道竞争与共享冲突最小化,形成了一种不依赖于详细的网络拓扑信息,以及自适应网络和负载变化的动态TDMA协议仿真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拓扑未知TDMA协议,网络规模越大、邻节点数越多或者业务量越大,新协议对网络吞吐量的性能提升就越大  相似文献   

7.
根据信道译码器所提供的发送比特的先验信息,对数据联合算法(PDA)进行了改进,在仅有较小性能损失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了PDA算法的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IEEE 802.11 DCF协议虚拟载波检测机制在支持多速率传输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以及高速率传输数据分组的重负载条件下多跳ad hoc网络的节点拥塞问题,并在DCF协议框架内提出了一种支持拥塞识别的速率自适应机制.该机制允许接收节点根据信道质量选择可用的最高传输速率,并把此速率值和自身的拥塞状况反馈给发送节点,发送节点根据接收节点的拥塞状况决定发送或退避等待.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能有效解决ad hoc网络在重负载条件下的拥塞问题,显著提高网络的总吞吐量.  相似文献   

9.
区块链系统在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达到动态平衡的难点在于高效共识机制的设计.为解决现有区块链系统中共识机制面临的安全与性能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权益代表的可扩展共识协议(delegate-based scalable consensus protocol, DSCP).首先,DSCP采用分区并行共识方式来构建高性能和可拓展的区块链,并通过代理机制生成全网认可的共识区块;其次,为了提高网络分区速度和分区内的共识性能,提出了基于可验证随机函数(verifiable random function, VRF)算法的网络节点快速分区机制,设计了基于投票的分区共识算法(voting-based consensus protocol, VCP);最后,提出了新的激励和押金机制,以增强DSCP协议的安全性.实验分析表明:与现有的区块链共识协议相比,DSCP有着良好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0.
智能交通服务是VANET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但这方面的许多应用并没有考虑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用手机软件叫车存在的安全隐患,利用基于属性的密码技术和自认证公钥密码技术,设计一个VANET中保护乘客隐私的安全叫车协议。安全性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协议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TCP协议是针对传统的有线网络设计的一种传输协议,网络拥塞成为数据包丢失的主要原因.然而,在AdHoc网络中,多数丢包是由于高误码率、路由失败等其它因素所造成的,故要对传统的TCP拥塞控制机制进行改进.主要分析了AdHoc网络中影响TCP性能的诸多因素,给出几种TCP拥塞控制的改进方案,并对这些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跳Ad Hoc网络,给出了一种兼顾分组碰撞和信道误码的饱和吞吐量解析式,基于此提出一种速率自适应机制.该方案支持多个速率,能够根据信道状态,以最大化饱和吞吐量为目标,选择最优的数据分组长度和数据分组发送速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饱和吞吐量和抗信道衰减方面性能优于OAR和不同速率模式下的802.11 DCF.在信道衰减较剧烈时,性能与802.11 DCF 1 Mbps相比提高260%,与OAR相比提高10%.  相似文献   

13.
移动Ad Hoc网是一种由移动节点组成、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的自组织网络。在网络中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移动节点既是通信主体,又承担报文转发的功能。由于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路由的选择就变得特别重要。在已存的路由协议中,主要考虑提供单业务路由,而对多业务路由则较少涉及。提出了一种充分考虑功率优化和QoS要求的多业务路由协议,通过发射较大的功率来建立最大功率的满足QoS要求的路由,同时通过中间节点的窃听和重定向来建立功率优化的路由,然后根据不同业务来选择不同的路由进行通信。通过比较发现,此协议能够提高网络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Ad Hoc网络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详细介绍Ad Hoc网络的特点和应用需求,比较Ad Hoc网络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区别,阐述了网络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现状.Ad Hoc网络既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网络运行,也可以作为当前具有固定设施网络的一种补充形式,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不同发射功率节点间的分组冲突,提出了一种无线自组织网的发送功率等级交互机制,从而在网络局部推选出适合的公共发射功率等级.网络仿真结果表明在静止网络中采用该机制后可改进网络吞吐量,并减少部分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6.
韩鹏  田华  谢威 《应用科学学报》2013,31(6):551-558
针对无线网络环境中的异构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非随机接入方式的频谱接入策略--对等接入策略,其中两个异构网络关系是平等的,网络中的授权用户具有认知功能,并且一个网络中的授权用户能动态地接入另一个网络进行通信. 利用连续时间马尔科夫模型表征用户行为,并根据用户的阻塞概率和强制中断概率衡量系统性能,分析系统中用户的吞吐量. 与传统非共享接入策略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对等接入策略能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多数MAC协议(如CDMA/PRMA和CDMA/NC-PRMA等)都是PRMA协议的CDMA版本,以动态预约机制为主要特征,其性能曲线一般通过仿真获得.该文研究支持语音和数据两类业务的包交换多码CD-MA系统,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其性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按需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提出了一种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拥塞控制路由协议,所提出的协议根据时间序列预报算法获得未来时刻的网络流量预报值,并由此判断节点的拥塞程度以便预先采取分流措施,实现对路由的自适应控制. NS2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有效地提高了网络性能,特别是对网络拥塞和流量均衡的改善较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IEEE802.11的功率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协议,在控制包中包含发送功率和容许接收功率,通过两个通信节点之间的控制信息的交换来决定数据包的发送功率和限制其他邻节点的发送功率,有效降低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之间的干扰,并且在数据接收的同时允许邻节点同时发送信息.通过仿真与802.11MAC协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移动自组网中,该功率控制协议能够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性能,而大大减少移动节点的功率消耗,提高节点的能量利用效率,并降低超过93%的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