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掺杂金属离子对α-FeOOH的形态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M、HREM、DTA和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掺杂Ni ̄(2+)、Cr ̄(3+)、La ̄(3+)和Ce ̄(3+)四种金属阳离子对α-FeOOH粒子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杂Ni ̄(2+)和Cr ̄(3+)可明显提高α-FeOOH粒子的轴比,而掺杂La ̄(3+)和Ce ̄(3+)则不能;Ni ̄(2+)、La ̄(3+)和Ce ̄(3+)亦可抑制a-FeOOH枝叉的形成。研究发现,杂质离子改变了铁黄表面和本体结构,且提高铁黄粒子轴比的作用源于其抑制α-FeOOH短轴方向(120)晶面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经甲醛处理的绿茶对水中的Pb ̄(2+)和Cu ̄(2+)及Fe ̄(3+)的吸附性能,采用示波极谱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测试手段,测得Pb ̄(2+)、Cu ̄(2+)和Fe ̄(3+)的吸附率平均值分别为83.72%、83.56%和81.89%。还考察了绿茶用量、金属离子浓度及pH值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并对绿茶吸附全属离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现有高硫矿床开采中炸药自爆危险性的评价方法作了扼要的评述,并系统地分析了引起炸药自爆的有关因素和作用机理,从而设计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自爆试验方法。根据该方法对3种炸药与硫化矿石的接触反应进行试验研究,最后提出了由孔温、孔内矿石水溶性Fe ̄(2+)+Fe ̄(3+)含量和pH值3项指标确定安全装药时间的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石灰抑制黄铁矿的活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PS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高石灰用量条件下,由于强碱和氧化作用,黄铁矿表面生成Fe(OH)3,CaSO4和Ca(OH)2亲水性膜,黄铁矿被抑制.浮选实验表明,草酸、硫酸、磷酸等药剂能活化石灰抑制黄铁矿的浮选,XPS表面分析、电化学测试和溶液化学计算表明,这些活化剂能降低溶液pN值,且能与黄铁矿表面Ca2+,Fe2+,Fe3+形成络合物或难溶盐从黄铁矿表面脱附进入溶液,暴露出新鲜表面;同时,活化剂存在时,黄铁矿表面难以氧化,使高石灰抑制黄铁矿得以活化。  相似文献   

5.
报导Eu_(1-x)Sr_xFeO_(3-y)(x=0.0~1.0)的固相反应法合成,测量了其X射线衍射及室温下的 ̄57FeMossbauer谱。实验结果表明,Sr掺入了EuFeO_3晶格,结构变化与掺杂量密切相关。室温下 ̄57FeMossbauer谱由一套反铁磁六线谱、一套顺磁双线谱和一套顺磁单线谱组成(X=0.2,0.4,0.6).处于立方相的Fe离子的IS介于Fe ̄3+和Fe ̄4+之间,可能参与电子跳跃。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晶体场理论对蓝宝石中Fe ̄(3+)离子的能级分裂和电子跃迁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利用光学光谱中已知的Fe_(3+)单电子跃迁吸收带的有关参数计算了电子相互排斥参量B=629,C=3185,进而利用B、C参量值估算出Fe_(3+)电子由基态向其他激发态能级跃迁的能量,从而确定山东蓝宝石光学光谱中a_1、a_2、a_3、a_4四个吸收带系Fe_(3+)单电子跃迁吸收带,为解析复杂的蓝宝石光学吸收谱和研究蓝宝石呈色机制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用硫酸铁-硫酸作浸取剂,从闪锌矿制备七水硫酸锌的工艺过程。用铁屑作中和剂和还原剂除去浸取液中的酸和未反应的Fe ̄(3+),从溶液中结晶出大部分FeSO_4·7H_2O后,用“针铁矿”法除去剩余的Fe ̄(2+),用四氯乙烯作萃取剂回收渣中的硫。  相似文献   

8.
利用HDEHP从硫醚体系中液一液革取分离镍和锌铁,研究了HDEHP对Fe ̄(3+)Zn ̄(2+)、Ni ̄(2+)、Cu ̄(2+)的萃取行为,反萃取条件及三级连续萃取。结果表明:萃取除铁锌符合硫醚镍溶夜净化的要求外,镍的直收率达98%以上,无废渣  相似文献   

9.
痕量铁的化学发光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痕量Fe(3+)离子对溶解氧在碱性介质中氧化鲁米诺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提出一种测定药物和饮用水中铁的化学发光法。铜试剂可作为增敏剂和Cu ̄(2+)离子的掩蔽剂.Fe ̄(3+)离子的含量在1.0~10.0ng·ml ̄(-1)内与化学发光强度成正比关系。本方法简便易行,检测限为1.4×10 ̄(-10)g·ml ̄(-1),相对标准偏差为1.6%和2.8%,回收率为94.0%和96.5%。  相似文献   

10.
用FT-IR、UV-Vis和XPS等分子光谱和电子能谱方法研究了铜在Fe(CN)^3-6溶液中的腐蚀过程,表面膜的形成及其改性。结果表明,腐蚀膜主要由Cu^1+4Fe^Ⅱ(CN)6(大量)和Cu^2+2Fe^Ⅱ(CN)6(少量)组成,并夹杂有K4Fe(CN)6和K3Fe(CN)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