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空气泡沫驱技术全面的驱油机理与独特的气源优势令其发展应用前景广泛。为保证该技术在高温油藏的成功应用,开展了抗温空气泡沫体系的相关研究。通过在温度110 ℃、地层水矿化度6 104 mg/L 条件下,对10 种耐温表面活性剂起泡体积和析液半衰期的考察,筛选出高温泡沫性能良好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LS。模拟油藏条件对LS 的泡沫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LS 在高压密闭条件下能形成比常压下更丰富的泡沫,且多孔介质的持续剪切、空气的持续供给有利于产生丰富的泡沫。向LS 中添加浓度0.1% 以上的稳泡剂WP,可明显提高其析液半衰期;将0.2%LS+0.1%WP 的泡沫体系在110 ℃、6 104 mg/L 下老化90 d,析液半衰期仅缩短20%,与大港官80 油田原油的界面张力保持在102 mN/m。同时,空气泡沫体系原油乳化分散性能良好,且能实现油水的彻底分离。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川东气田深井、高温、高矿化度气井泡沫排水采气问题 ,研制了 SPI-C1 1 (A) ,SPI-C1 1 (B)型起泡剂。通过现场实验证明 :研制的 SPI-C1 1 (A) ,SPI-C1 1 (B)型起泡技术指标先进 ,助采效果好 ,适合川东气田深井、高温、高矿化度条件 ,且价格低 ,有利于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开采时间的增加和开发程度的加深,气田和气井都面临一个较严峻的问题,就是产水气田和气井不断增加,它严重地威胁气井生产的稳定,使产气量急剧下降,严重时气井被水淹停产,大大降低气田和气井采收率。本文针对兴隆台采油厂气田生产中存在的水干扰问题展开研究分析,采取液体泡沫排水采气技术,选择适合的泡沫排水剂,排除水影响,保证气井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4.
针对华北油田河间东营油藏温度,开展了SD起泡剂高温高压空气泡沫性能评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10 MPa压力下,有效物浓度为0.08%时,起泡剂性能最佳,起泡体积达1 972 mL,泡沫半衰期为2 422 s。不同压力下对有效物浓度为0.08%的SD起泡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压下泡沫性能有所提高,空气泡沫起泡体积和泡沫半衰期的增长幅度分别为8.45%和55.56%。通过对SD、OP起泡剂在可视化条件下实验,测得SD、OP泡径约为4.714×10-4m,这与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数值相近。 相似文献
5.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因成本低、施工简单及收效快在国内外各大气田广泛应用,在众多排水采气工艺中扮演主力军作用。准确揭示泡沫排水井井筒压降规律及携液规律对于优化泡沫排水工艺技术参数、提高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搭建了高8 m、内径30 mm可视化实验装置,通过垂直管流实验对比了起泡剂对气液两相流型特征及流型转化条件的影响,揭示了其内在机理;测试了起泡剂浓度、气相表观流速、液相表观流速和倾角对气液两相压降、持液率和临界携液气相流速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加入起泡剂后:1)降低了段塞流向搅动流、搅动流向环状流转变的气相表观流速,使段塞流和搅动流的气相流速区间变窄。2)段塞流和搅动流的压力梯度显著降低,环状流压力梯度显著增加。3)段塞流和环状流气液间的滑脱减弱,持液率降低。4)连续临界携液气相流速急剧降低,在5 0°左右的倾斜管段效果尤为明显,最大降幅超过4 0%。 相似文献
6.
7.
8.
用当前国内外测试起泡剂性能的几种方法对七种起泡剂进行了试验研究。大量试验数据表明:起泡剂的起泡能力依评价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在分析比较了几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后,建议用气流法为主、辅之以Ross—Miles法对气井用起泡剂进行综合评价较为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9.
王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6)
结合大庆油田目前高水淹状况,研究出与现场注入水配伍性好的长效复合泡沫体系,该泡沫体系的最佳发泡剂质量浓度是0.3%,常温下发泡体积在475 mL以上,半衰期在54 h。该泡沫体系比较适合温度50℃以下、矿化度10 000 mg/L以下、含油饱和度低于20%的油藏,并且不受酸碱性影响,能满足现场需要。 相似文献
10.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通过实验评价长庆气田现用4种泡排剂,均存在耐凝析油效果有限的问题。为延长泡排剂发泡时间、提高举升力、降低井筒积液密度,同时解决严重水淹气井井筒排液问题,研制了一种利用化学反应在气井内产生气体的自生气泡排剂。通过实验对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在气田应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自生气泡排剂对矿化度水适应性较好;与现用泡排剂相比,在苏A-2、苏B-1、苏C-56地层水中的起泡能力有明显提高;排除积液能力较好,携液率最高可达53.5%;自生气泡排棒基础配方为:41%CQN+56%CQO+2.95%柠檬酸+0.05%泡排剂。 相似文献
11.
耐温抗压吸水堵漏剂Poly-gel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作为交联剂,设计正交实验。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耐温抗盐吸水树脂Poly-gel,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合成出的产品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此共聚物Poly-gel耐高温135℃,抗盐性能强;并且抗压4.83 MPa,封堵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了表面活性剂泡沫特性的基础上,合成了作为低泡组分的低泡耐碱渗透剂 H T 95,并以乳化剂 O P 10 和烷基苯磺酸钠的复配物为高泡组分,配制成一种新型低泡精练剂。实验表明,当精练剂质量浓度为05 kg/m 3 时,加入适量消泡剂(质量分数为2% ),泡沫寿命为零。 相似文献
13.
马宝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4)
泡沫的持液量(h,mg/cm3)是泡沫的基本特性之一.本文对形成泡沫的起泡剂浓度、增粘剂浓度、气体流量和温度等因素对H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作了研究,并对H与泡沫表观粘度和泡沫半衰期的相互关系作了描述,对泡沫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川西老区中浅层气井已总体处于低压低产阶段,井口压力低于1 MPa占比76.13%,产量低于0.2$times$10$^4$m$^3$/d占比57.14%,80.62%的气井已介入泡排工艺,但泡排工艺效果逐渐变差。针对高含凝析油气井泡排效果差、低压低产气井泡排低效及积液与乳化并存致气井治理难度大等问题,研发了3种新型SCU系列泡排剂。通过建立CHSB—SDS—PFBS三元表面活性剂体系,研发了高抗凝析油泡排药剂SCU—2,可将气液表面张力降低至26.73 mN/m,抗凝析油含量达50%;优选反应体系及催化剂,研发了自生能量型泡排药剂SCU—3,可在井筒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_2$,并释放热量,提高低压低产井泡沫举升效率;优选复合酸与抗油性表面活性剂复配,研发了净化与排液一体化药剂SCU—6,同等浓度下降黏能力优于常规净化剂,起泡能力优于常规泡排剂。SCU系列药剂应用138口井,有效率89.73%,增产天然气774$times$10$^4$m$^3$。新药剂拓展了泡排工艺技术的应用范围,具有良好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利用界面流变仪研究了α-烯烃磺酸钠(AOS)和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DWS1)的表面扩张性质.实验结果表明,AOS和DWS1的表面扩张参数随着振动频率增加而增加.随着振幅增加,AOS的表面扩张参数先增加,当振幅达到气泡面积8%后趋于平稳;但DWS1的表面扩张参数在振幅较大处,出现缓慢降低.随着温度升高,AOS和DWS1的表面扩张参数降低.AOS和DWS1的表面扩张参数随浓度增加,在质量分数0.002 2%附近出现极大值,而后逐渐降低,趋于平稳.AOS的表面扩张性质以弹性为主,DWS1的表面扩张性质以黏性为主.DWS1的表面扩张参数明显大于AOS. 相似文献
16.
自大牛地气田气井投入开发以来,井筒积液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正常生产,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以其设备简单、施工容易、见效快、成本低等特点,在气田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详细分析了泡沫排水工艺的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现场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了粉体发泡法泡沫铝制备过程中 ,发泡温度对泡沫铝孔结构的影响 ,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采用真空低压渗流铸造法,制备了泡沫A-l0.146wt.%Ti合金.分析了影响渗流法制备泡沫铝合金的主要因素,得到了制备泡沫合金的最佳条件:NaCl填料粒子预热温度300℃,合金液体浇铸温度760℃,填料粒子尺寸1~3mm.不同孔率泡沫A-l0.146wt.%Ti合金的模拟海水全浸实验结果表明:泡沫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随着孔率增加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采用真空低压渗流铸造法,制备了泡沫A1-0.146wt.%Ti合金.分析了影响渗流法制备泡沫铝合金的主要因素,得到了制备泡沫合金的最佳条件:NaCl填料粒子预热温度300℃,合金液体浇铸温度760℃,填料粒子尺寸1~3mm.不同孔率泡沫AI-O.146wt.%Ti合金的模拟海水全浸实验结果表明:泡沫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随着孔率增加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注空气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技术;但对于中高渗、非均质油藏,单纯注空气容易引发气窜,加剧老井腐蚀,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针对此类油藏进行空气驱,需要加入泡沫进行封堵和流度控制。通过室内实验,进行了空气泡沫封堵能力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研究了空气泡沫段塞在不同驱替方式和不同驱替速率下的流度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空气泡沫稳定性有不利影响;在实验压力范围内,高压可以提高空气泡沫的稳定性;当气液比在1∶1~2∶1之间时,空气泡沫的封堵能力达到最大值;泡沫段塞后气驱,体系阻力因子先增大后减小;泡沫段塞后水驱,在一段时间内体系的阻力因子持续增大;无论是泡沫段塞后气驱还是泡沫段塞后水驱,较高的注入速率会带来较强的封堵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