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论文研究了双寡头竞争市场中的个性化定价策略和对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的影响. 研究发现, 无论是短视消费者, 还是有预见性的战略性消费者, 个性化技术都能够给拥有较多忠实顾客的厂商增加利润. 同时, 如果两厂商忠实顾客数量相差不大, 无论消费者是何种类型, 个性化技术也可以提高拥有较少忠实顾客的厂商的利润; 但如果两厂商忠实顾客数量相差较大, 个性化技术会减少拥有较少忠实顾客的厂商的利润. 此外, 在战略性消费者市场, 相对于短视消费者市场, 个性化技术能提高拥有较少忠实顾客的厂商的利润的参数空间更小.  相似文献   

2.
在线信息产品捆绑定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在线信息产品交易各方的互动关系,考虑网络接入商与信息产品生产商各自市场垄断力的对比,研究了两者进行价格决策的先后顺序对信息产品捆绑的最终价格和对信息产品厂商采用捆绑销售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两者同时进行价格决策时,两者均分市场利润;当两者进行序贯博弈时,先决策价格者将获得先动者优势,且消费者在此情形下的总支付将大于当两者同时决策时的总支付;信息产品厂商采用何种捆绑策略与其决策顺序无关,仅与被捆绑产品的捆绑价值参数相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产品升级与兼容选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产品存在网络外部性时,厂商如何选择其产品升级和兼容性策略以创造新的销售额和留住原有的消费者,进而对抗其竞争对手?通过构造一个两阶段的动态模型,垄断厂商在第2阶段提供其产品的升级版本,按照新旧版本间是完全兼容和不完全兼容两种情形,分析了存在网络外部性条件下,垄断厂商的产品升级与产品的定价策略。研究表明:如果厂商推出升级产品并且产品是部分兼容,则均衡价格的变化随前向兼容和后向兼容的网络外部性强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并且垄断厂商有强烈的动机扩大其产品间的兼容性以获得最大利润。  相似文献   

4.
信息产品垄断厂商定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信息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消费,信息产品生产商开始关注消费者定制生产模式.考虑信息产品定制过程中的误差所造成的定制交易不确定现象,给出了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模型,并深入讨论了厂商如何通过收取定金规避定制交易不确定所带来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在市场未完全覆盖条件下,厂商通过提高标准产品价格鼓励消费者进行定制消费,定制能够增加总体利润;信息产品定制交易系数位于不同的区间时,厂商收取的边际定金有不同的增减性;消费者对产品差异越敏感,垄断厂商向消费者所收取的边际定金越小.  相似文献   

5.
数据技术的发展让厂商可追踪消费者历史购买信息并基于其显示偏好进行差别定价,即基于行为定价(behavior-based pricing, BBP).同时,随着各类市场中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激增,消费者寻求多样性行为变得越发显著.本文主要研究竞争厂商在面对寻求多样性的消费者时基于行为定价的本质特征和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其对厂商利润的影响.基于双寡头两阶段动态定价模型,本文研究发现,厂商均衡时的定价策略和利润水平取决于消费者寻求多样性倾向和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强度之间的相对关系.当消费者寻求多样性倾向相对较低时,厂商会采取诱导转移定价(即对老客户定高价,给新客户折扣价),使用BBP策略会降低厂商利润;否则,厂商会采取奖励忠诚定价(给老客户折扣价,对新客户定高价),使用BBP策略将提高厂商利润.本文的研究结果解释了现实中不同类型产品迥异的定价策略,也对厂商综合考虑消费行为和显示偏好以进行产品定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寡头制造厂商的产品延伸服务定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产品延伸服务作为制造企业产品售后的延伸,首次把产品延伸服务作为企业利润的增长极进行微观定量研究.对存在产品销售及产品延伸服务的二阶段寡头竞争市场进行了博弈分析,证明了转换费用存在双重性时产品销售与产品延伸服务两阶段Bertrand-Nash博弈的子博弈精炼Nash均衡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并与Bertrand-Stackelberg博弈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表明:厂商产品定价随其转换费用的增加而降低;转换费用影响产品延伸服务市场份额的再分配, 降低了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若转换费用具有双重性, 厂商则必须依据自身条件设定转换费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未知情况下企业低碳产品线的定价问题。在政府实施碳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的背景下,文中提出了企业低碳产品线的定价模型,并设计了产品减排量和加价额的组合定价策略,以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得出了低碳产品线每类产品的最佳单位减排量和其零售价格的最佳加价额;并通过算例进一步验证了该最优定价策略组合可使消费者根据私有信息进行自主选择,实现了对消费者的有利区分和对市场的有效分割。  相似文献   

8.
基于差异化策略的环境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产品差异化角度建立寡头竞争模型,针对当提高产品环境质量成本递增,消费者对产品环境影响具有不同偏好情况下,清洁产品和污染产品生产厂商的收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政府不对产品环境影响进行管制以及对污染产品进行收费时,清洁产品生产厂商都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并且政府环境法规越严格,清洁产品生产厂商利润越高.这表明,从差异化策略角度实行环境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在排污权市场和产品市场存在交互影响时,产品市场上的寡头博弈行为会影响排污权交易的市场效率.在排污权市场是完全竞争,而产品市场是寡头垄断时,排污权交易会引起产品市场份额由治污高效厂商向治污低效厂商的转移.比较了指令控制和排污权交易2种机制下,寡头厂商的古诺博弈均衡结果及其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均衡结果会受到产品差异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产品结构的视角研究了两种具有替代效应且质量水平不同产品的最优定价策略及质量水平的变化给供应商和生产商带来的影响,分析了产品结构不同时利润以及市场份额的变化,探讨了消费者福利随质量水平变化的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集中供应链的利润最大,但却牺牲了集成式产品的市场份额; 分散供应链背景下增大一种产品的模块化程度会减小该产品的市场份额,而提高一种产品的集成化程度可以使得产品线设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会牺牲产品线中另一产品的市场份额. 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质量水平变化时供应商及生产商利润变化的情况,并发现消费者福利并不随质量水平单调增加,其变化趋势取决于消费者对质量的感知程度与价格变化之间的差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更好的服务,消费者有时选择向厂商提供个人隐私。鉴于此,构建了圆形城市模型,其中,消费者决定自己的隐私提供量,厂商竞争消费者隐私信息,并从消费者的购买和隐私披露中获得利润,分析消费者隐私信息的披露对于市场竞争的影响,考察市场最优进入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消费者支付意愿较低且水平差异化较大时市场不完全覆盖,此时厂商价格可能为负,且厂商的定价和利润都随着支付意愿的增加而增大,隐私披露水平随着支付意愿的提高而降低。当消费者支付意愿较低且水平差异化较小或支付意愿较高时,市场完全覆盖。此时,如果消费者支付意愿较高,则厂商不对消费者隐私进行披露,否则厂商从消费者购买和隐私披露两个方面获得利润,且定价和利润都随着水平差异化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厂商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厂商市场最优进入分析表明,与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厂商数量相比,自由进入的情况下厂商的数量过多。但是,自由进入的隐私披露水平等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隐私披露水平。从规制的角度而言,当厂商告知消费者的隐私披露水平时,消费者的隐私提供量和厂商的隐私披露水平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耐用品垄断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消费者效用角度,利用市场出清条件和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易耗部件兼容性策略对耐用品垄断厂商决策的影响问题。结论表明,通常情况下,耐用品垄断厂商采取易耗部件兼容策略时的最优收益大于其采取易耗部件不兼容策略时的最优收益;耐用品价值的降低、耐用品耐用度的降低以及耐用品用户满意度的降低都会分别增强耐用品垄断厂商采用易耗部件兼容策略所受到的激励;且易耗部件每阶段更换次数的增加也会加大垄断厂商采取易耗部件兼容策略的激励。针对上述结论给出了相应的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更好的服务,消费者有时选择向厂商提供个人隐私。鉴于此,构建了圆形城市模型,其中,消费者决定自己的隐私提供量,厂商竞争消费者隐私信息,并从消费者的购买和隐私披露中获得利润,分析消费者隐私信息的披露对于市场竞争的影响,考察市场最优进入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消费者支付意愿较低且水平差异化较大时市场不完全覆盖,此时厂商价格可能为负,且厂商的定价和利润都随着支付意愿的增加而增大,隐私披露水平随着支付意愿的提高而降低。当消费者支付意愿较低且水平差异化较小或支付意愿较高时,市场完全覆盖。此时,如果消费者支付意愿较高,则厂商不对消费者隐私进行披露,否则厂商从消费者购买和隐私披露两个方面获得利润,且定价和利润都随着水平差异化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厂商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厂商市场最优进入分析表明,与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厂商数量相比,自由进入的情况下厂商的数量过多。但是,自由进入的隐私披露水平等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隐私披露水平。从规制的角度而言,当厂商告知消费者的隐私披露水平时,消费者的隐私提供量和厂商的隐私披露水平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多寡头古诺竞争与斯塔尔博格竞争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以产量为竞争策略的多寡头古诺竞争与多寡头斯塔尔博格竞争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表明,当寡头数目在2与12之间时,古诺利润大于斯塔尔博格后动利润:此时寡头若采取积极的市场进入策略,即便不能获得斯塔尔博格先动优势,但其通过古诺竞争获得的利润依然大于斯塔尔博格后动利润;当寡头数目大于等于13时,古诺利润将小于斯塔尔博格后动利润:此时寡头如果采取积极的市场进入策略,一旦不能获得斯塔尔博格先动优势而导致古诺竞争时,其利润甚至小于作为斯塔尔博格跟随者的后动利润.  相似文献   

15.
考虑短视消费者和策略消费者并存的市场中,策略消费者所占的比例对厂商决策的影响。在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对产品估价均为随机变量情况下,建立厂商最低团购数量和消费者临界评价值的理性预期均衡模型,研究厂商如何制定合适的最低团购数量以应对策略消费者的持币观望行为,指出厂商团购限量策略的适用范围,并与不限量的厂商决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策略消费者的比例对厂商的影响与团购价格折扣率的大小有关,厂商采取限量策略时的利润大于不限量策略时的利润,忽略策略消费者的存在会对厂商利润造成较大的损失。最后,以旅游团购为例证明了本文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从厂商污染治理技术创新信息外溢的视角,以创新信息的外溢度作为模型的内生变量,以降低污染治理的成本作为厂商污染治理技术投资的动力,并应用两阶段动态博弈方法,分析了寡头垄断厂商在不合作和合作进行污染治理的技术创新情况下的最优创新投入以及最优产出和最大利润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厂商的最优污染治理技术创新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合作时,厂商的最优治污技术投资更多,而且投资效率更高,产量也更高,同时能获得更多长期利润。  相似文献   

17.
考虑消费者参考质量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垄断厂商关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动态控制模型,其中,产品的需求不仅依赖于价格和质量,还与消费者的参考质量有关。采用最优控制理论分别对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以及政府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两种情况下厂商的创新投入决策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数据模拟比较分析了稳态均衡附近两种创新投入和产品价格随时间变化的路径。结果表明:两种情形下分别存在一个唯一的鞍点稳态均衡;两种投入的变化率随参考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稳态投入则随之下降;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记忆参数的减小,厂商将增加对产品创新的稳态投入;厂商对两种创新投入的社会激励均高于私人激励。  相似文献   

18.
最终产品市场存在Stackelberg竞争的中间产品定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类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研究了在厂商1垄断中间产品市场且其为最终产品市场的领导厂商,而同时最终产品市场又存在一追随厂商2的市场状态下的中间产品的定价策略.通过比较厂商1的集团总利润,利用动态博弈的子博弈Nash均衡求解方法,当厂商1可以自由选择定价方式时,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市场饱和量为多少,差别定价策略都不劣于其他2种方法.在3种定价方法下的均衡策略都存在的条件下,当政府要求必须实行统一定价时,中间产品的最优定价非边际成本,而是高于边际成本,在这种情形下,厂商2最终产品的均衡产量是厂商1均衡产量的1/2.  相似文献   

19.
依据寡头垄断模型和拍卖理论,针对当前基于拍卖后市场的研究理论难以真实反映拍卖后产品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及拍卖过程中的风险规避态度的现状,在现有的基于拍卖后市场竞争的拍卖模型基础上进行拓展与改进,分别建立基于拍卖后产品市场差异化竞争的英式拍卖模型及基于投标双方风险规避的英式拍卖模型,研究改进模型下的投标人的最优投标策略及政府的期望利润,分析模型参数对最优投标策略及政府期望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1拍卖后产品市场产品差异性越大,投标者对市场准入许可证的报价越高,政府期望利润越大;2投标者报价与投标者的风险规避度正相关,政府的期望效用与政府风险规避度负相关,与中标者的风险规避度系数正相关。研究改进了现有拍卖模型在拍卖后产品市场差异化以及拍卖双方风险规避方面的不足,具有更为普遍的现实意义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在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绿色渠道中,基于博弈模型分析集中和分散决策下的博弈均衡,研究非价格因素的变化对产品绿色创新水平、定价与利润的影响,设计激励契约实现产品绿色创新水平与订货量的同时协调。研究表明,在两种模式下,增加产品潜在市场需求、增强消费者的环境意识、降低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或者采用新技术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及绿色投资成本,能够提高产品绿色创新水平、增加渠道成员利润;收入共享契约不能实现产品绿色创新水平与订货量的同时协调,而两部定价契约能够实现产品绿色创新水平与订货量同时达到集中决策时的协调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单位成本的增加不一定引起产品价格的上升,这取决于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