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锦州地区农村住宅现状及节能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住宅建设量增加、能源消耗量迅速增长,农村住宅节能成为建筑节能整体工作重点这一问题,探求农村住宅的节能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对锦州地区农村住宅现状及其节能情况的调研,获得了相应的统计及实测数据,并对统计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及总结。结果表明:锦州地区农村住宅在节能方面存在体型系数过大、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差、冬季采暖能耗大、室内热舒适性差等弊端。这为今后的节能分析和改造设计提供依据,并强调了新农村住宅节能设计和研究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内蒙古西部农牧区被动式住宅室内热环境,降低采暖能耗。对具当地被动式住宅进行调研,选取了影响冬季采暖能耗的因素并进行了量化。采用能耗模拟分析软件DeST-h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住宅朝向、南向窗墙比、北向窗墙比、透明围护结构材质、保温层厚度、非透明围护结构材质、附加阳光间进深等7个主要因素。通过对18种组合方案的分析,以采暖能耗为评价指标得出优选组合方式。最后建立了内蒙古西部农牧区被动式住宅采暖能耗预测模型,为农牧区被动式住宅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能提升农牧区被动式住宅的节能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龙胜地区农村传统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现状,本文对选取的当地两户典型新式民居和传统民居进行热环境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夏季湿热,室外空气温度日平均值为26. 2℃,相对湿度日平均值为87. 4%,而室内热环境质量较差,室内空气温度日平均值为27. 1℃,相对湿度日平均值为86. 2%。通过分析发现,外围护结构是影响当地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改善该类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根据该地区民居室内外热环境现状和外围护结构特点,本文提出加强自然通风、外窗遮阳和围护结构气密性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实地测试厦门地区具有代表性农村住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参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测农宅的室内空气温度变化趋势与室外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低于室外空气温度,室内空气温度与黑球温度差别小;海拔高度高、建筑密度低的农宅室内空气温度低、热稳定性差,静风状态下的热舒适性较高;混合结构的农宅室内温度比采用传统建材的高,但稳定性更好,建筑材料对农宅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5.
为得出住宅建筑室内可接受热环境的气候适应性通风调控方法,根据适应性模型理论,以aPMV模型为基础,结合重庆地区的调研结果分析得出住宅建筑室内可接受的温度范围;基于状态空间法对重庆地区住宅建筑常用的通风调控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包括不同换气次数和分时段设置通风对室内温度的作用分析,从房间温度整体分布角度提出了重庆地区通风技术的分月调控方法;结合室外温湿度等参数的温湿图,具体分析了通风调控对室外气候参数的调控有效区域,得到各月通风调控方法的气候适应性区域。提出的基于室内热舒适适应性模型的可接受热环境的通风调控策略有利于建筑的热工设计和寻求设备的经济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6.
借鉴湖南丘陵地区农村住宅选址,提出农村平原地区住宅北向植被同样可以遮挡冬季寒风,同时不影响夏季自然通风,还可进一步提升湖南农村住宅居住舒适度.通过CFD在剖面上模拟了植被与住宅间不同的距离对室内自然通风的影响,并根据南北墙面无因次压力分布确定了最佳取值.以此为基础,在平面上模拟了植被的种植范围,同样依据无因次压力分布,获得最佳取值.最终获得了自然通风性能最优的住宅结合绿化设计模式,能够满足湖南夏热冬冷气候区冬夏两季的不同的自然通风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湘西农村地区冬季住宅热环境与老年人热舒适,2018年1月对当地50户住宅与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测试与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冬季该地区住宅室内温度低,客厅、卧室与厕所的平均温度分别为8.3℃、8.5℃与7.1℃;不同建筑类型中,吊脚楼、木结构瓦房、砖墙建筑室内平均温度依次升高;室内早晚平均温度分别为7.5℃和8.5℃;分别有约70%与40%的老人有冷感觉,在厕所时产生冷感觉的老人比例最高.当地居民冬季热适应行为主要为增加衣物和使用火桶取暖,老年人冬季服装平均热阻为1.60 clo,作为局部加热装置,火桶对室内整体热环境的改善效果不明显,但对老年人热舒适改善效果明显.利用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模型计算得到该地区老年人冬季对热环境的自适应系数λ=-0.26,舒适区温度范围为16.7~27.1℃.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建筑参数和居住者行为模式对武汉市梅雨季节农村住宅建筑围护结露的影响,基于试验验证,考虑窗墙比、外墙反射率、窗户开启模式和外墙保温层等因素,采用建筑热环境设计模拟工具包(designer's simulation toolkit,DeST)模拟了武汉市农村住宅室内热湿环境,采用结露率分析了梅雨季节建筑围护结露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闽南地区农村住宅安全性现状及防灾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厦门市海沧区近9 000栋农村住宅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现状普查基础上,分析该地区农村住宅的结构类型分布特点和不同类型房屋的安全性等级分布.针对该地区农村住宅存在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问题,提出该地区农村住宅防御自然灾害,特别是防御地震灾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既有农宅如何将外围护改造与被动式改造相结合,提升农宅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以石河子郊区某既有农宅为例,分析农宅合理的外围护改造方案,研究农宅南墙被动式设计的最佳方案。通过改造前后的室内热环境的实验测试表明:采用提出的外围护结构改造和南墙被动式改造方案,改造后的室内温度相比改造前,提升温度可达10.9℃。供暖初期,农宅改造后的耗煤量降低至改造前的34.86%,被动式供热降低了11.85%的供暖能耗。被动式改造后的农宅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所需维持室内温度的辅助热量大幅降低,为本地区其他农村住宅被动式改造提供了改造方案和运行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以关中乡村住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测试,分析关中居住环境现状,力图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原始资料。研究成果包括关中乡村住宅的基本模式、室内热环境及生活能耗。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关中乡村居住环境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占地广,对高校建筑进行有效节能可以改善校园小气候、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能源消耗并降低校园的维护成本.该教学楼地处夏热冬冷地区,教学楼建成以后,由于大面积使用排窗,和对室内舒适度考虑欠佳,造成夏季过热,本研究通过实地测量,并以此作为初始边界条件,利用CFD软件模拟了改教学楼的室内外风环境、热环境、室内的热舒适指标(PMV—PPD),通过模拟发现,该教学楼室内环境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总结分析,为教学楼的生态绿色改造提供参考,利用高校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与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社会认同度,可以成为建筑节能的示范与榜样,起到引导和推动建筑节能向全社会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降低北方乡村住宅采暖能耗、改善室内热舒适,依托Rhino-Grasshopper可视化编程平台,构建北方乡村住宅形体参数多目标优化设计框架.结合天津乡村实地调研数据,对北方乡村住宅规划和单体层面的9项形体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应用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综合评价法对帕累托解集进一步筛选,得到L型及U型乡村住宅形体参数最终设计方案.结果显示:优化后的L型乡村住宅采暖能耗及热舒适表现均优于U型;L型、U型乡村住宅形体优化方案在基准建筑基础上分别节约采暖能耗16.6%~18.0%,16.3%~26.4%,室内热舒适改善16.5%~17.5%,2.1%~19.0%.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高层住宅室内热环境的测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安市具有代表性的高层住宅建筑进行了夏季热环境测试,测试结果反映了西安市夏季的气候特征以及高层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现状.分析了影响高层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各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西安市高层住宅室内热环境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东山村传统民居室内采光差的问题,应用ECOTECT建筑环境分析软件对室内光环境因素进行模拟实验,研究发现,当地传统民居的采光系数普遍不满足国家规定采光设计标准,且大部分房间采光均匀度较差,实验还通过ECOTECT软件分析出采光系数分布图和采光系数分布百分比,对影响闽南传统民居室内光环境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和对比,最后提出适应性的优化策略,为传统民居保护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添加秸秆和水泥作为墙体改性材料对于生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以重庆市北碚区清云峡村某改性生土民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测的冬季室内外温度和围护结构热工参数,运用软件模拟的手段,通过与相同模拟条件下普通生土民居和砖砌民居的数据对比,依据相关标准和调研情况,对其进行冬夏季热环境评价.研究发现这种改性土坯建造的民居不仅保有生土夏季隔热的优势,同时较普通生土民居改善了冬季室内热环境,但室内冬季温度仍然较低,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提高室内冬季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对深圳郊区的“独立式”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的“只见新楼而不见新村”的现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施工”的基础上采用联排式、公寓式住宅等适应郊区农村住宅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