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基于双因素特征的信息安全身份认证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身份认证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介绍了基于动态密码技术的双因素特征身份认证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并为了保证身份认证信息在网络中安全传输,设计了一个安全有效的基于秘密信息传输的身份认证通讯架构。  相似文献   

2.
管红红 《科技资讯》2007,(17):186-187
身份认证技术是能够对信息收发双方进行真实身份鉴别的技术,是保护网络信息资源安全的第一道大门。如何确定用户身份以控制其对信息资源的访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对目前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技术特点进行了综述,在参考了一种混合认证体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身份认证方案。  相似文献   

3.
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的逐渐成熟,为高校校园网实现统一身份认证技术和"一卡通"系统提供了网络基础.校园网的应用现状对身份认证系统提出了现实需求.本文将通过介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校园网建设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功能,针对校园网内用户访问量大且多数用户访问权限有限,以及身份认证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802.1x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通过基于Schnorr身份认证体制的网络身份认证系统的实现,对信息安全技术现状、身份认证技术及身份认证体制等方面做了介绍,主要采用带预处理的窗口匹配算法及求余算法的优化,解决了1 024 bit下模乘运算的实现问题.快速实现了Schnorr身份认证体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CHAP身份认证协议进行了概述,指出了CHAP协议的安全缺陷,然后将CHAP协议进行了改进,结合密码学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以及硬件加密设备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硬件加密设备的身份认证协议,即UBAP(USB Key-base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协议,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一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实现了服务器端和用户端双方可靠的双向身份认证,并对该协议进行非形式化的分析,证明其能够抵御重放攻击、服务器欺骗、网络监听、插入信道攻击、中间人攻击以及暴力攻击。  相似文献   

6.
随着P2P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在对等节点间的身份认证方面缺乏简单、可靠的方法来防止非法节点加入P2P网络实施攻击。现有身份认证方法多采用集中式认证,无法充分利用P2P网络特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凭证”的对等节点间身份认证方法,每个用户登录时从认证服务器获得其身份凭证后便可以不依赖于认证服务器而完成对等节点间的身份认证,减轻了认证服务器的压力,在保障可靠身份认证的同时降低了认证过程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P2P几种身份认证方案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现有的P2P网络接入身份认证方案的优缺点,根据现在P2P系统的需求,提出并改进了一种基于指纹技术的应用于远程访问P2P的身份鉴别方案,该方案在传统身份认证的基础上,应用K认证协议并将指纹特征融入其中,实现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双向认证,最后还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介绍指纹身份认证原理与步骤的基础上,提出电子商务中基于指纹特征的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的优势,分析指纹特征的电子商务身份认证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P2P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在对等节点间的身份认证方面缺乏简单、可靠的方法来防止非法节点加入P2P网络实施攻击.现有身份认证方法多采用集中式认证,无法充分利用P2P网络特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凭证"的对等节点间身份认证方法,每个用户登录时从认证服务器获得其身份凭证后便可以不依赖于认证服务器而完成对等节点间的身份认证,减轻了认证服务器的压力,在保障可靠身份认证的同时降低了认证过程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网站的流畅操作和对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JAAS是能够实现这种功能的Java API。文章以JAAS技术和LDAP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基于JAVA的身份认证和授权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并介绍了其中主要组成模块的功能和基本的实现,最后给出了一个针对WEB页面进行授权访问的实例,采用本文设计的认证框架可以较好的解决身份认证和授权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1.
OA系统的双因子身份认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雲峰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5):160-161,168
对于网络信息系统来说,能否识别使用者的身份,是能否确保安全的基础和关键。在实际应用中,许多网络信息系统都会要求使用者在使用系统之前,提供一些相关信息用以实现对使用者的身份认证。双因子身份认证技术弥补了传统密码认证方法的很多弊端。  相似文献   

12.
薛锋  彭展  刘韬 《广东科技》2014,(20):199-200
随着校园网用户日渐增多,用户之间信息传递数量与日俱增,识别网络用户的身份的正确性,即身份认证成为网络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单一的认证方式(如PPPoE、802.1x、Portal),无法满足用户对网络复杂性和多样性的需求,二次认证技术应运而生。为解决网络稳定、用户有效管理之间的管理问题,提高用户感知度、满意度,确保校园网持续健康发展,分析设计实施网络用户二次认证的解决方案,并和其它二次认证技术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SIP下VoIP身份认证技术的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oIP系统是一项通过IP网络数据包传送语音的通信业务,保证VoIP的安全是提供IP通信业务的前提,而身份认证则是IP网络安全体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SIP正成为VoIP通信系统的主流协议,文章在总结了当前VoIP系统对呼叫者身份进行认证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卡和SIP来电ID的双因素身份认证技术解决方案,并通过模拟攻击实验,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SAML和单点登录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集成身份认证机制,并给出了完整的模型设计.该机制通过SAML定义了不同系统间安全信息的交换,实现了一套能支持资源系统间认证信息共享,支持网络用户基于最初访问网络时的一次身份验证,对所有被授权的网络资源进行无缝访问的集成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校园网规模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PKI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承受用户的认可.基于PKI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符合校园网络对网络安全的需要,既解决了校园网络用户身份认证的问题民,又保证了校园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学》2016,(4):477-480
第四代移动网络(4G)系统致力于无缝融合不同无线通信技术并支撑高速率通信环境.伴随社会多媒体业务和通讯数据业务的发展,4G网络广泛应用到了移动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移动数据等各个方面.随着4G网络系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性的要求逐渐提高,对于目前所有的无线相关安全技术,无论是从传统无线局域网的接入安全到802.1X身份认证,还是从全球移动通信到4G网络安全发展,身份认证技术是整个安全体系的重要防线,一直是业内人士比较关心的问题.如何能够解决网络实体之间身份认证高效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和用户可移动性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文章在椭圆曲线对数难解问题的基础上,设计适合于4G网络安全的身份认证算法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肖晓梅 《科技信息》2007,(32):318-319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在远程网络教学中,网络化导致的学生身份认证问题越来越突出。文中提出一种远程网络教学中指纹识别技术的设计方案,利用指纹识别技术实现远程网络教学中用户的指纹身份认证,从而保证教育信息资源的访问安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利用BXP技术组件Window XP无盘网络系统的具体过程,提供了常见的网络认证方式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方法,并对各种认证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进行评述,指出图书馆读者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设备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连接网络的设备数量正在以指数级迅速增长,然而在设备数量激增的背景下,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数据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设备之间的身份认证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传统的网络环境中,身份认证大多采用集中式的网络结构,依靠身份认证中心等对设备身份进行管理,然而由于物联网设备的异构性和资源有限性,传统的集中式的身份认证方案并不完全符合物联网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区块链的技术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物联网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包括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物联网架构,并在该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哈希链的身份认证方案以及一种基于网络安全编码的密钥分配方案,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开放性、不变性、可追溯性和容错性等特性,因此可以确保物联网场景中数据传输的私密性,从而提供安全的通信环境。文中对方案相关的性能指标进行了评价,实验分析证实了所提出的方案的高效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OpenID的数字图书馆身份认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penID是一种可以实现对不同网站的单点登录的第三方网络身份的认证系统,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开放、分散式的用于用户数字标志的开源框架。通过对国内数字图书馆身份认证技术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OpenID技术的统一的身份认证平台,介绍了OpenID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过程,指出了OpenID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