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获得法律保护的公民自由是公民身份确立的前提,亦是公民自由履行责任的前提,公民无自由也就无责任.要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自由履行公民责任,公民还要对自己的自由负责.公民对自由的追求过程也是不断提高公民意识的过程,公民在获得个人自由、政治自由、社会自由和文化自由的过程中,公民责任意识亦在不断形成和增强.公民责任意识的形成是民主政治形成的基础,民主政治也是公民自由和公民责任形成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它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取向,在价值观念、政治行为、政治人格、文化环境、个人现代化等方面,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密尔是古典自由主义集大成者,他的自由理论既总结了传统自由主义,又开启了向新自由主义转变的历史潮流.当古典自由主义在当代复兴时,另一位自由主义大师柏林对自由概念进行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区分,并认为密尔是消极自由最典型的代表,但运用这两种自由概念对密尔的自由主义进行重新解读时,发现密尔的自由主义中存在着积极自由因素:密尔把人的社会生活划分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在私人领域,个人的自由是去做什么的自由,即积极自由;而在公共领域,个人的自由是免于做什么的自由,即消极自由.因此,不能将密尔完全视为消极自由者,而无视他自由思想中的积极自由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必然性的认识而获得自由只适合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基于审美意识而实现的自由不过是对现实活动有限性的补充,而个人的美德对自由的承诺也不能与作为职业的市场活动混为一谈。我们应该看到。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由于主体间关系取代主客体关系,若要在社会生活领域内实现自由必须以达成共识为活动原则。  相似文献   

5.
哈耶克崇尚个人自由,把财产,市场法治等视为自由的重要保障,认为社会正义会破坏自由的基础,与个人自由相冲突,只有消除社会正义的幻象,才能解决定冲突,作者认为过去的社会正义要求确有不少虚幻的成分,但并不能否定所有社会正义要求的意义,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的冲突不仅会持续下去,并且也很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它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取向 ,在价值观念、政治行为、政治人格、文化环境、个人现代化等方面 ,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有人认为,卢梭思想中的自由是可为平等而牺牲之自由,其实不然,在卢梭那里,自由和平等都是他的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这两者不仅是不可以分割的,而且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可以说,自由与平等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核心,两者共生于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8.
自由理念是政治伦理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们审视政治生活、评价政治行为、建构政治制度的尺度。自由的实质既不是个人的自主选择,也不是人的行为的无阻碍状态,而是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人类生活状态,是人追求其价值并能够被顺利地实现的生活状态。自由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具有价值本性,这为人们选择不同的自由提供了根据。同一政治生活中同时存在着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它们要实现必定会受制于一定的条件。限制或者实现自由的条件主要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法律等制度、道德与自由本身。  相似文献   

9.
荷兰伟大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当年在其民主和自由的宣言书《神学政治论》中说 :“自由比任何事物都珍贵” ,“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爱因斯坦深谙此旨 ,并身体力行 ,为自由和真理奋斗了一生。他多次赞赏、引用有人对海涅的评论 :“他为上帝效劳 ,这个上帝比所有奥林匹亚诸神都更伟大。我指的是自由上帝。”爱因斯坦像海涅一样终生为自由上帝效力 ,也像斯宾诺莎一样是一个自由人———“纯以理性为指导的人 ,对己、对物、对神具有透彻知识的人 ,最为乐观、充满生之信念的人 ,最有力量、最为主动的人 ,认识自然的永恒必然性且按此行动的人。”…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通过对人的二元解析,发现了人的世界并将其划归上帝的领地。它要求“外在的人”要服从世俗社会秩序,“内在的人”则独立于世俗秩序,只受上帝支酸,它申张人的内在精神生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拒斥在国家权力的干预,这是西方个人自由观念的原初形态。内在自由是完整的自由的一部分,也是其由以生成的基点,它虽然在中世纪受到教会的桎梏,但在宗教改革后其本来意义又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1.
自由是西方政治哲学中一个核心概念。柏林《两种自由概念》一文,重新定义了自由的内涵,展现出柏林有关"自由"的创新性解读。为了避免不同的自由理念在实践的领域内陷于混淆,柏林揭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本质区别。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说明了自由的不同伦理内涵。柏林将自由区分为"免于……的"消极自由和"去做……的"积极自由。这两种自由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意义。解读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并给予其合理的评价,更能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柏林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12.
个人自由和权利是近代宪政思想与法治理念的核心要素,个人自由的提出正是为了划定公共权力的界限,个人自由所及之处正是公共权力止步之处。密尔提出的"伤害原则"划出了自由的范围,界定了权力干涉的边界。密尔的伤害原则遭受了两个方面的批判:对涉己涉他二分法的批判,基于父爱主义的批判。前一种批判可以通过对干预理由的理解得到化解,而后者因其对干预的界限过于模糊,可能导致对自由的极大破坏,因此,其批判也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3.
法律是对每个人自由的保障而不是限制。但同时享有自由的个人也应当对社会承担着应有的责任,即不得侵犯他人自由。本文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自由的概述,包括自由的概念,著名法学家对自由的观点;第二个层次是阐述自由在法律中的体现,结合案例分析自由的重要性;第三个层次是阐述自由的行使,必须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中。自由一直为法律所不断追求,也同时为法律所保障。公民在法律的面前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好自由的限度,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代精神与孔斯坦的宪政自由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斯坦是19世纪初期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政治思想上,他马商业自由作为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反对拿破仑的军事独裁统治,同时他也反对雅格宾专政,认为无论军事独裁还是革命恐怖都是和近代精神相对立的,洽谈室要失败的。孔斯坦首次区分了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揭示了它们的各自局限性,主张将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结合起来。他分析了近代人民主权学说,提出了政治思想的关注点应从权力归属转到权力范围上来的观点。在政治体制上,他主张宪政主义,把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作为理想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自由主义是近几个世纪以来世界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而西方政治哲学三十余年的发展则主要是在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二分法的理论框架之中展开的。不管是社群主义的崛起,还是晚近的公民共和主义(尽管提出了第三种自由概念),都没有完全走出这种二元"自由观"的藩篱。积极自由固然重要,但免于受迫的自由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更应受到各种权力组织的重视,否则必然造成"羊"的受伤害。  相似文献   

16.
自由意志理论是黑格尔法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法律思想的出发点。而我国在法律传统上并不重视作为个体的个人,也极少有对于个人自由的研究。本文正是基于对黑格尔个人自由意志理论的解读,进而揭示一些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简述哈耶克的自由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耶克的自由指的是个人自由,是一种人的状态,即"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的状态"。哈耶克的自由观的主要特点是:自由与强制相对,自由是一个否定性概念——消极自由,自由与责任相联系,自由具有不可转让性,自由是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法治是自由得以实现的保障。哈耶克从"法律之下的自由"出发,认为要想使自由成为可能,自由的法律应具有一般性(或抽象性)、公开性、确定性和平等性。  相似文献   

18.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马克思认为,人要在现实中实现自由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自由时间的增加,它包括了人在自然面前获得自由和个人在社会中实现自由。二是人自身也应该自由自觉地发展自己。前者是自由实现的在外因素,后者是自由实现的内在要求,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不断加大,迁徙自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关键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条件,而赋予市场经济主体的个人迁徙的自由是实现劳动力流动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20.
自由发展观是建立在探讨人的积极自由的基础上,是对应然状态下的自由的回归,个人自由的发展脱离了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