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3,(1):68-68
目前我国高坝大容量水库建设快速增长,发展针对水库地震的监测预报预防技术,研究水库地震的成因、活动特征、与天然构造地震的差异等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20-22
根据水库地震及其灾害特点,研究水库加卸载及水渗透作用下,水库地震活动及库区地球物理场变化,初步提出1~2项物理意义较明确的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方法及相应判据,为做好水库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减轻水库诱发地震灾害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2-12,17
1课题简介基于水库数字地震观测及主动震源观测技术,研发精细探测水库三维地震活动及地震震源特征、介质和应力环境的技术,通过在新丰江、龙滩和三峡3个典型水库的示范应用,结合具体水库水位的动态过程、水库规模、库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深浅水文地质以及岩性等因素,探测水库地震的发生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6-17
1研究目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兴建的一批重大水库所发生的地震加以鉴别,开展水库地震鉴别工作研究,建立水库地震震例数据库。充分利用上述课题所获得的龙滩、新丰江和三峡水库库区地壳精细结构资料,建立起水库区精确的三维物理模型,使用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技术研究水库蓄水过程中区域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变化特征,提出预测水库地震发生地段和震级上限的方法,以及典型水库诱发地震危害性评定技术和预警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17-19,22
基于水库数字地震观测及主动震源观测技术,研发精细探测水库三维地震活动及地震震源特征、介质和应力环境的技术,通过在新丰江、龙滩和三峡三个典型水库的示范应用,结合具体水库水位的动态过程、水库规模、库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深浅水文地质以及岩性等因素,探测水库地震的发生条件,深化对水库地震发生环境和成因机理的认识,建立在水库加卸载动态过程作用下的水库地震发生条件模型,为水库地震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4-15
1水库地震空问分布及时间响应特征研究RIS空间上主要集中于水库周缘10kra范围内,在特定库段丛集分布。蓄水初期,库坝区活动明显增强;随水库淹没区范围的扩大,地震向远离库坝的灰岩峡谷区迁移。RIS受库区构造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8,(3):45-45
由重庆市地震局预报研究中心承担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课题,针对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的薄弱环节,抓住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特别是蓄水水位变化过程中)有关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测、防治等科学问题,广泛收集整理已有资料和研究成果,争取蓄水前后本地资料和信息的获取和积累,边监测、边研究,为社会公共安全与和谐发展服务。本课题研究涉及区域地质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深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断裂构造、区域典型地质灾害、区域地震活动、水库地震、工程地震、地壳形变等诸多地学问题。采用了3S技术、地面地质、遥感地质、深部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及地壳形变和典型地质灾害观测技术等,开发研制了先进的灾害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与俄罗斯、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7,(7):51-51
喀斯特石漠化即石质荒漠化,是指在亚热带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由于自然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作用下,导致植被遭受破坏、土层严重流失而引起基岩逐步裸露的生态退化、地表呈现荒漠化景观的过程(图i)。喀斯特石漠化成为继西北地区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近年来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它已经成为西南喀斯特地区一个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涉及滇、黔、桂、湘、川、渝、鄂、粤等八省、市、自治区,约339个县(市),面积约74万平方公里,居住约i亿人口的广大地区,影响的因素多。喀斯特石漠化问题越来越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3-13
1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研究开发出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技术系统,适用于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的主动观测系统,为水库地震近场监测和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提供必要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发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仪器和震源,形成能有效监测、全面记录水库地震信息的水库地震近场监测技术系统。同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1,(19):25-25
本课题针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除险加固技术的迫切需要,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经验以及工程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围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技术、基于风险的除险加固方案优化技术、除险加固效果量化评价技术和水库除险加固优先级指标体系建设等问题,建立和完善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有效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案例库、除险加固技术分析评估方法、除险加固效果的量化分析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排序决策的理论体系,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库除险加固技术的评价技术、量化技术和决策排序技术的标准和导则,  相似文献   

11.
1 课题简介 1.1 课题目标 研发地震预测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构造活动动力过程及前兆机理的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研究,发展具有动力学含义的地震综合预测方法。开展区域预测预警判据和指标研究,提出典型地区分级地震预警技术方案,研究结果在日常地震预报工作中获得实际和广泛的应用,为实现地震经验性预报向物理预报过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雷电是自然大气中的超长距离的强放电过程,因其强大电流、炙热高温、猛烈冲击波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而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击毁建筑物、电子通信设备,造成计算机系统瘫痪,引起森林火灾,仓储、炼油厂、油田等燃烧甚至爆炸,也会严重威胁交通、航空航天、军事设施等方面的安全。雷电天气还经常伴有大风、冰雹、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发生,给农业带来很大影响,严重危害着人民生命财产和各行各业生产的安全。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影响人类活动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被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23-23,25
开展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关键技术及实用化技术研究,完成地震预警定位、预警震级测定、预警烈度预测等地震预警关键技术和实用方法研究;完成考虑场地影响、插值计算和大震震源破裂特征的烈度速报关键技术及实用方法研究。课题主要解决地震预警和仪器烈度速报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形成实用技术和成套方法,研究成果将应用于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的软件研制和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刘腾  毕诚 《中国科技成果》2012,(12):54-56,59
对到达重车进行监测预报是做好铁路卸车组织工作,提高卸车效率的有效手段,对加速铁路货车周转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重车到达预报系统研究对铁路局接入和自装重车实现从月度货运营销生产计划(远期)-日装车实际(中期)-在途、在站(近期)等环节的全程监测、预报、综合分析及预警。本文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体系结构及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0,(4):12-12
“含硫矿石自燃倾向性鉴定与检测预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由中南大学承担,参加单位有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安徽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铜矿。课题组成员经过3年的艰苦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6.
气象灾害尤其是极端气象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它对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已构成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而极端气象灾害又有着很强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的总体目标是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用核同位素监测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的技术、水土流失及其环境效应评价关键问题、区域水土流失模型、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信息平台及水土流失宏观变化趋势,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划及宏观战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信息服务。截至2008年底,课题在以下5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8.
1项目背景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区人15和经济均实现快速增长,2011年常住人口达248.21万人,生产总值完成6200亿元,工业总产值12700亿元。  相似文献   

19.
“浙江海域地震监测台网组网技术和海啸数值模型研究”(2008C13043)是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社会发展项目,2013年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8):65-65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徐斌研究员和杨秀春博士主持完成的“中国草原植被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09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