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桂起的《中国小说创作模式的现代转型:论“五四”小说“心理化”的精神艺术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以其独特的切入视角、全面的概括总结、深入精到的文本分析,把一段“心理化”的“五四”小说史呈现在读者面前,为现代小说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心理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的《长恨歌》虽然创作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然而无论从写作手法还是叙事角度方面看,都与盛行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鸳鸯蝴蝶派”有很多相似之处,呈现出明显的海派文化特征。《长恨歌》与现代都市民间神话的关系具体说来就是:现代都市民间叙事是以现代都市世俗审美叙事的方式出现的;《长恨歌》体现了对启蒙话语的消解;《长恨歌》中所描写和弘扬的道德与人情之高尚充分体现了世俗之美。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女神》,以其狂飙突进的民主革命精神、雄浑粗犷的诗歌风格和自由奔放的诗歌形体,开中国一代诗歌之风气。《女神》是在“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催促下应运而生的,同时它也由于受到了美国现代诗人瓦尔特·惠特曼及其诗集《草叶集》的影响。郭沫若后来回顾说:“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发动的  相似文献   

4.
《妇女杂志》是中国现代妇女报刊史上历时最长、发行面最广的刊物。“五四”期间,《妇女杂志》中经常出现对娜拉的介绍和评论。对于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最突出的地方,在“第四阶级女子问题”的提出上。关于女性问题的讨论,着眼点逐渐由性别差异转向了阶级差异维度。这不单独是《妇女杂志》的变化,也表示了“五四”后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共同转变。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娜拉”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本文分析《玩偶之家》在跨语际过程中的翻译的政治和接受的可能,试图回答“娜拉”成为文化偶像的原因。在五四启蒙话语中,《玩偶之家》反思现代性的面相,被对于现代性的渴望与设计所遮蔽并且替代了。“现代”的诱惑与诉求,已经内在于《玩偶之家》翻译和阐释的文化规划之中。  相似文献   

6.
《蚕马》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冯至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是被朱自清先生誉为“五四”新诗中“堪称独步的四首叙事长诗中有代表性的一首。”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新诗史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蚕马》取材于我国古代传奇小说《女化蚕》。关于《蚕马》的内容,有论者认为长诗是“叙写”了古代传说中一个“幽婉动人而又凄清迷离的爱情故事‘骏马求爱,女儿化蚕’”,“写了一匹马对一位少女的坚贞不渝的爱。”它“为自己深爱的少女跑遍天涯,将她的父亲找回,父亲却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都市文学创作中,张爱玲和王安忆两位女作家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她们都把手中的笔对准了那些他们自身并不属于的都市“小市民”生活,展示了她们的文化形态和真实生动的人生欲望,并把都市人嘈嘈杂杂、零乱琐碎的日常生活情形和对人性深刻、细腻的体察与时代变迁中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动结合起来。张爱玲和王安忆这两位生活在上海的现代都市女性,她们对都市民间文化和市民生活的关注与热情,显示了接受过五四新文化传统、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现代知识分子对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大悲悯和真同情。张爱玲和王安忆毕竟是两个时代的人,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动足以使苍海变桑田。生活于乱世之中的张爱玲对人生的感受与理解多了一份茫茫无边的苍凉和彻骨的凄冷。成长于太平盛世之中的王安忆对世俗人生则多了一份富于智慧的平和与安祥。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和王安忆的小说《香港的情与爱》分别述说了两个来自上海的青年女性白流苏和逢佳在香港发生的情爱故事。将这两个相隔了近半个世纪的情爱故事放在一起参照阅读,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人性的永恒和两位作家对人世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我国早期用语体写新诗的拓荒者之一,对“五四”时代新诗的形成和发展,作过不凡的贡献。然而拿他自己的谦逊之话说,“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做新诗是为了“打打边鼓,凑凑热闹。”“五四”前夕,鲁迅虽在教育部任佥事,实则正处在抄古籍的沉默生活之中,但内心却蕴藏着燃烧的火种,他是受到时代巨浪的激荡,才提笔写出了中国现代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同时又创作了《梦》等几首新诗,以文学为战斗武器,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争之中。这些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他们的花园》、  相似文献   

9.
在新文学发展史上,《虾球传》以现代港粤都市大写真的鲜明特色,代表了一次崭新的审美选择。它在艺术更新的横向选择中借鉴了香港文学的“娱乐别人”的愉悦表现方式,在现实主义的纵向继承中呈现出描绘光怪陆离的殖民地社会都市文化的流变,开寓教于悦的城市通俗文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1935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一套洋洋五百万言,厚厚十大卷,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一1927)(以下简称《大系》),反映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成就,“不失是一部空前巨著,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是自有新文学以来最有系统、最巨大的整理工作”,“在中国文化史上这是一件大事”。《大系》的编辑思想及其成就,在中国现代编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对《大系》的编选特色,略加分析。选题切合现实需要且具历史意义1934年国民党在政治上加强法西斯统治,加紧进行文…  相似文献   

11.
妓女题材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较受作家关注的题材,老舍的《月牙儿》和郁达夫的《秋柳》即是对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两种有关娼妓的记忆,作为主流的苦难记忆与苦闷记忆:前者是与五四启蒙思想合流,后者则是五四知识分子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初,施蜇存主编的《现代》开创了我国真正现代意义上都市文学的先河,体现出新型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市民文化精神,它以日常生活审美趣味消解宏大叙事,面向市民大众,现代都市首次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现代都市文化正是在肯定日常生活的世俗性和不可减缩中获得了它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社会生存、作者主体精神和启蒙知识分子的现代命运的三个层面对鲁迅小说《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形象进行解读。“魏连殳”的形象是鲁迅先生的自画像。他的悲剧不仅是一场大众对先知者不理解的悲剧 ,而且也是一场“五四”现代启蒙知识分子自身命运永远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中国,传媒兴盛的区域性现象并不少见,而这种现象的形成必定和某种特定的区域性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田中阳先生的《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通过对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传播互动关系的研究,深刻揭橥了“五四”时期湖南报刊兴盛的文化密码,准确测绘了作为传播重镇的湖南报刊的历史坐标。  相似文献   

15.
当五四文学革命的洪涛在中国汹涌澎湃之际,“诗体大解放”的壮潮,神速、迅猛地冲坍文言旧诗的堤坝,以鲜活灵动的现代白话诗使诗坛色彩为之一新。在这新诗创作、讨论的热潮中,被胡适称为“新诗人”的鲁迅,不仅连续在《新青年》上发表《梦》、《爱之神》、《桃花》、《他们的花园》、《人与时》、《他》等六首被人赞为“全然摆脱了旧镣铐”的新诗,而且还有精辟的诗论。鲁迅早在1907年,就已写成了长篇诗论《摩罗诗力说》,该文近二万字,纵论西方“摩罗”(即“浪漫”)派诗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是异常发展和繁荣的一种文学形式。鲁迅在论及“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时曾说过:“散文小品时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小品文的危机》)。这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在现代散文这个园地里,杂文更是特别繁茂,引人注目,成为现代文苑里具有独特色采的奇葩。  相似文献   

17.
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其内涵不仅表现在政治方面,在现代科技史上,"五四"时期也堪称为分水岭。 "五四"前后的短短几年内,中国的科学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普及性而言,当时几乎所有的报刊都程度不同地对科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过贡献。据统计,除侧重于传播科学技术的《理化杂志》、《东方杂志》、《科学》外,其他162种刊物刊载的有关西方自然科学的通讯、成果介绍、科技史等文章达660篇之多,科学社《科学》社刊在全国杂志中发行量居第二。就内容而言,从应用科学到理论科学,从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与海派文学的关系 ,并不表现为其左翼的批判的都市文化传统 ;在繁华与腐朽同在的现代性传统上 ,张爱玲的小说也远不及穆时英、刘呐鸥那样强烈。但张爱玲却开拓了另外一条道路 ,即从《海上花列传》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现代都市市民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江形 《世界博览》2008,(17):82-84
在这本书中,对传说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观念上的"过去"和"乡土",而是将其移植到了现代都市。《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定价17元)的书名耐人寻味.把"现代"、"都市"这些词与"民间传说"放在一起,看起来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因为人们常常把"民间传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宁波三家都市类报纸,即《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和《现代金报》进行了头版新闻、一周本地新闻等量化指标比较和三报替代率、差异系数分析等差异化研究,得出了宁波报业市场竞争不充分和未来拥有极大可持续发展空间等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