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围绕现代新儒家的思想理论(包括民主政治理论在内)是否具有泛道德主义倾向,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在此语境下,以张君劢个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对政治学与政治哲学的错位、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纠结以及对科学与民主之异化的敏感等方面,以期检视其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的泛道德主义倾向及其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围绕现代新儒家的的思想理论(包括民主政治理论在内)是否具有泛道德主义倾向,当前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在此语境下,以张君劢个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对政治学与政治哲学的错位、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纠结以及对科学与民主之异化的敏感等方面,以期检视其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的泛道德主义倾向及其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张君劢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着矛盾.他不断地批评国民党,也反对共产党.过去对张君劢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思想、政治领域,事实上他在新闻事业上也很有见地,是个学者型的新闻工作者.本文力图在新闻真实性、言论自由和言论监督、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战斗精神、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探索、新闻前瞻性意识等方面对张君劢的新闻思想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4.
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张东荪和张君劢参加了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政权。南京政权解体后,张东荪重新转入报业评说时政,张君劢则继续蹉跎于民国初年的政坛,两人在政治品格上的差异已初露端倪。虽然张东荪和张君劢都反对军阀专制、主张宪政,但是张东荪强调从思想自由入手建设宪政,张君劢则认为宪政制度建构才是宪政道路的核心,这使得他不得不一再向军阀专制妥协。历史已经证明,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宪政之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5.
张君励是中国现代重要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也是中国现代新杨学的主要开创者之一。他对现代新儒学及其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到的见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格导,深入探讨儒学与现代化的对立统一关系.发掘传统儒学合理的和积极的因素,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赢础上,把刀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定会使现代新闲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改革和过设的伟大事业服务。*一主张君励认为,所谓防学的复兴.主要是来代儒学的复兴。在张…  相似文献   

6.
张君劢是现代中国社会民主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立国之道》中提出了中国的现代化方案:修正的民主政治与国家社会主义下之计划经济。张氏现代化方案的理论要旨在于调和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其调和的现代化方案,在现代中国战争与革命的历史环境中难免其失败的命运,但他对现代社会的个人自由与社会公道问题的思索,仍不乏超越时代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7.
1923年发生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亦叫“科学与玄学”之争),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营垒中不同派别之间的论争,也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极其重大的事件。在这场论战中,张君劢以西方生命哲学特别是柏格森哲学为武器,宣传自己的“人生观”思想,建立了援洋入儒的文化思想体系,为他以后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奠定  相似文献   

8.
杨晓娟 《科技信息》2013,(17):10-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十分广阔,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正确的思想意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它将指导我们更好地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9.
理论化的世界观与人的现实的世界观是不同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的现实世界观则是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哲学作为知识形态的世界观,可以在教育过程中传授,但人的真实的世界观的形成必须在实践中完成。本文分析了哲学世界观和人的现实世界观的不同特点,指出理论化的世界观对人的现实世界观的形成是决定性和非决定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教育提出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智慧的特征与性质问题是当代知识论与认知科学领域中的新近议题。二十世纪末,知识论学者将智慧作为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关键因素重新提起。纵观智慧理论的历史,从中可抽象出对智慧的四大共识性要求,即美好的生活、反愚昧、反邪恶与稀缺性。当代德性知识论学者琳达·扎格泽博斯基在《心智的德性》中通过混合型智慧的角度诠释智慧,将其视为更高层次和中庸的德性,不仅体现了智慧理论的共识性要求,更呼吁对智慧研究范式进行转变。由于扎格泽博斯基对智慧的描述分散于不同著作中,因此聚焦于“智慧”,详细审视并重新构建德性智慧的观点,同时结合当前知识论对智慧的特征规定,提供一种纯粹德性理论视角下的智慧观。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思想受到现代科学的深刻影响.但是立足于真如哲学体系,其科学观发生了从康德到休谟再到唯识学的转变,最终根本上否定了科学的存在.他还严格划分科学和道德各自的范围,反对将科学方法运用到经史领域中去,反对作为齐物哲学方法反面的科学方法成为一种绝对主义的方法.章氏在科学精神上对个人主义的强调、对求真精神、批判精神的主张显示了他的贡献.章氏凸现了特殊的认识论悲观主义,他在认识论上的"命遇相合"观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2.
张闻天是我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观。张闻天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包括:社会时代背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宣传;优良的个人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再论张学良与不抵抗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奉行的不抵抗政策观点不一:一是认为张学良只是忠实地执行了蒋的不抵抗政策;二是认为蒋是不抵抗政策的发明人,而张是执行者;三是认为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是包含局部抵抗的总体不抵抗,应对东北沦陷承担责任;四是认为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的是“不抵抗中之抵抗”。笔者认为在“九·一八”事变的责任问题中,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做出不抵抗政策应当负主要责任,张学良作为执行者,也应当负责任。  相似文献   

14.
康德哲学并不是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唯一思想资源,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才是主体性实践哲学之思维起点。李泽厚既受惠于《手稿》,也深化了《手稿》。他从马克思《手稿》中继承了“人化的自然”命题、人类学学术视野及群体本位、理性主义立场。这些因素既有益于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建构,也对它形成了制约。主体性实践哲学并没有走出《手稿》的人类学视野,仍未完成从工具本体论向心理本体论的过渡,是一未完成、不成熟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小说所表现的女性婚恋是缺乏爱情的婚恋,在这种婚恋中女性的追求最终都指向一种实实在在的生计需求和生理欲求。由此可以窥见张爱玲陈旧落后的女性观及其生成的现实文化和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幕府中汇聚了很多当时的诗坛健将,著名的宋诗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陈衍,便是其幕中之宾。陈衍与张之洞诗歌派别不同,论诗旨趣有别,虽不是张之洞赏音所在,但陈衍正是在张之洞幕中提高了自己的诗作、诗论水平,并提出了著名的"同光体"理论。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张东荪以其宽广的视域、深厚的关怀在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的思想成就。具体包括:中西哲学比较是深切了解中国文化的特质,从而保存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必要前提;从知识社会学的立场出发提出"多元交互主义"知识论思想,为中西哲学比较之可能奠定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观照中西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中西哲学的根本特点或精神;所有这一切都与作为承担中西哲学比较之主体的哲学家的生命状态的展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张说是初唐文学向盛唐文学转变的一个关键人物。他位居清要,工诗能文,对盛唐文学的到来做了文化上的准备,又以其创作开拓了盛唐诗歌发展的道路。张说现存诗歌有明显的发展脉络:他早期的诗歌多羁旅行役、留恋山水之诗,情感率真质朴,显示出兴盛的气象,描写细致生动,以巧思丽藻见胜。中期是张说诗歌创作的高峰,题材多样,内容充实,风格清健,引人注目,体现了由初向盛唐过渡的特点。张说后期的诗歌主要是奉和应制、留恋光景之作。张说的诗歌,不仅题材丰富,艺术卓越,而且各体亦工,以其一生的工业所充实的创作实践为盛唐诗人作出了表率,并昭示了盛唐文学的新风貌。他事实上成为盛唐文学的一位开路人。  相似文献   

19.
张载和狄德罗的哲学思想在中西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们分别以气论和异质元素说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他们的气论和异质元素说有许多相似之处,都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