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从实施的全过程来看,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要真正达到预期改造目标及电网改造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太原市区南部电网的联络方式,并对该地区电网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型铁路站场改造工程规模大、涉及专业多、技术复杂、安全要求高,要在确保行车和设备安全、运输畅通的前提下,使站场改造施工顺利进行,必须编制科学合理并经过优化的施工及过渡方案,使得施工与运输相互兼顾,既满足运输要求,又满足施工要求,完成站场改造施工任务。文章结合石太客运专线太原东站改造施工实例,对既有站场改造施工及过渡方案的制定与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循环道路改造工程,污水管道在排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详细阐述了管道改造采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陈宏吉 《科学之友》2008,(3):147-148
文章在总结目前城中村改造的基础上,借鉴广州、珠海、深圳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吕梁市的实际情况,对吕梁市北川河片区城村中的改造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6.
笔者就中铁三局郑州基地的改造项目,讨论了该项目的安装工程概预算工作,并对郑州基地改造项目安装工程概预算的审查过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的优缺点及难点的分析,针对当前水费抄收方式所存在的许多不便,进而阐述了此项工程改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邢超文 《科学之友》2008,(1):135-136
旧城改造的重点是加强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的建设,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必须控制商业开发性项目,以形成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的良性互动,实现“扩容提质”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上海市为例,阐述了大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旧区改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城市旧区改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平原地区铁路提速线路平面改造过程中,怎样协调铁路运输与施工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以胶济铁路油坊水库中桥为例,介绍了铁路运营线桥梁改造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刘树合 《科学之友》2009,(12):119-120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电力销售呈现出大幅下滑的形势。为大力稳定电力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确保完成售电量指标,促进售电量增长,确保供电企业健康、持续、稳健发展,必须实施科学的促进电力销售增长的措施,文章对目前经过实践比较成熟的一些措施、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最优潮流是潮流计算的扩展。本文综合概述了潮流计算与最优潮流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重点研究了在运用计算机解决潮流计算问题时核心技术之一的稀疏技术,包括排零存储和排零运算。  相似文献   

13.
浅探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配电自动化是建设和改造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变电站自动化和馈线自动化。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也是当前城网和农网建设和改造的基础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低碳地热发电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志杰 《自然杂志》2011,33(2):86-92
一个国家地热产业的发展程度主要是以地热发电的装机容量来衡量的。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地热发电以来,装机容量一直徘徊在25 MWe左右,在世界上进行地热发电的24个国家中排名为第18位。本文分析了中国地热发电裹足不前的国内外的原因,讨论了中国地热资源的潜力和可能利用高温地热资源进行地热发电的区域,展望了地热发电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铅酸蓄电池(简称铅酸电池)从问世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因其价格低廉、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等优势,已成为目前化学电源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二次电池,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多种场合。本文介绍了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发展历史、技术演化、结构组成和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铅酸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当代科学和社会视角下的地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运龙 《自然杂志》2013,35(1):30-039
地理学长期关注的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地球表层重要特征及其空间结构变化,正逐渐成为当代科学和社会的核心议题,直指今天大众和决策者的紧迫关切。然而,社会对地理学的认识还很不充分,以至于在应对环境变化、资源稀缺、发展失衡、国家冲突等重大问题上受到很多限制。因此,很有必要以当代科学和社会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地理学。笔者以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论述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认识途径、核心概念、在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在满足社会需求中的作用,以及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二氧化碳(CO_2)电化学还原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引起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此技术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核电/水电的弃电,将温室气体CO_2还原为低碳燃料和有经济价值的化学品。这一技术可以促进废弃物(气体)利用以实现能源储存与转换,变废为宝,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环保、有发展潜力的CO_2处置方法。使用的催化剂和电解质不同,CO_2电化学还原过程给出的产物也不尽相同。本文概述了CO_2电化学还原的原理以及催化剂、电解质和反应器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8.
巨噬细胞分化自外周血单核细胞,二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些细胞参与了炎症的启动和维持、白细胞的黏附和迁移、基质的降解和血管新生。巨噬细胞表达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receptor,CR)和其他表面抗原;它们还分泌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蛋白酶和其他介质。这些炎症介质是关节炎中炎症和血管新生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近年来,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这种细胞因子可由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产生,它反过来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同时,它可以调节机体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并且将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炎症疾病联系在一起。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巨噬细胞还可以产生多种蛋白酶(如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 G),这些蛋白酶促进了炎症和血管新生的发生。鉴于巨噬细胞及其表达和分泌产物在类风湿关节炎致病机理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它们已成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19.
面向下一代光伏产业的硅太阳电池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文忠 《自然杂志》2010,32(3):134-142
以晶体硅为代表的第一代太阳电池和以非晶硅薄膜为代表的第二代薄膜太阳电池目前是光伏市场主流。第三代纳米结构太阳电池研发目标是在维持现有第二代薄膜电池沉积技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基础上显著提高电池性能及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太阳电池的价格至每瓦0.5美元,甚至0.2美元及更低。笔者将简要综述近年来国际上面向下一代光伏产业的硅太阳电池研究新进展,内容集中在纳米硅薄膜叠层太阳电池、硅纳米线(包括轴向、径向和单根)太阳电池和基于多重激子效应的纳米硅热载流子太阳电池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刘伯宁 《自然杂志》2010,32(6):360-364
   十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耗资30亿美元、耗时十余年的伟大科学工程完成之际,人们以为得到了揭开自身生命奥秘的天书,生命科学也划时代地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十年间,一方面,人类基因组的后续工作陆续展开,生命科学持续蓬勃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基因药物却迟迟不能问世,基因产业逐渐沦为泡沫经济。2010年恰逢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10周年,回顾十年间生命科学取得的伟大成就,分析生命科学当下面临的挑战,或许更能理清后基因组时代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脉络与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