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自2004年起,中国的航天工程师们相继送了四位"嫦娥姐姐"升天,今天,让我们来看看那些肩负重大科技使命、为我们探访月球的"嫦娥姐姐"们。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位"月球使者"——嫦娥一号卫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2008年11月12日,依据嫦娥一号卫星拍摄数据制作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公布,成为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最清晰、完整的月球影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关注指数:★★★★★]11月12日,依据嫦娥一号卫星拍摄数据制作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公布,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张。加拿大无毛猫被正式确认为新猫种[关注指数:★★★★]11月7日消息,长相独特、一度被人厌恶的加拿大无毛猫(即斯芬克斯猫)已被英国正式承认是一个新的猫种。中国大学校长轮岗[关注指数:★★★★]12  相似文献   

3.
3月1日16时13分10秒,中国首个月球探测飞行器"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的预定撞击点.至此,"嫦娥"一号终结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意味着中国探月工程第一期任务圆满结束.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到2009年3月1日撞击月球,"嫦娥"一号月球之旅共计494天.  相似文献   

4.
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这标志着"嫦娥一号"卫星在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后开始实施的各项在轨测试任务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5.
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这标志着“嫦娥一号”卫星在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后开始实施的各项在轨测试任务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月3日早上10点26分,中国航天局(CNSA)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实现了软着陆,成为首台安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人类探测器,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地面照也在着陆后不久通过中继卫星"鹊桥"传输到了地球。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科技》2007,(3):22-22
作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是全球华人和海内外媒体共同关注的热点。日前,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介绍了“嫦娥一号”月球卫星的相关情况。这也是该领域权威专家首次向媒体公布“嫦娥一号”发射时间和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嫦娥"1号所用激光高度计设计原理发布"嫦娥"1号(CE-1)卫星激光高度计2007年10月24随CE-1卫星发射升空,11月28日在环月轨道上开机后,获取了共计912万点有效月球三维高层数据,圆满完成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9.
10月24日,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迈出重要一步。以神话故事中奔月的仙女的名字命  相似文献   

10.
正发射于2018年12月8日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经过26天的飞行,于2019年1月3日顺利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内,成为人类首颗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嫦娥四号将利用月球背面得天独厚的环境,开展一系列地质考察和天文观测。嫦娥工程是我国首个月球探测项目,也是首个深空探测项目。嫦娥四号原本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计划中的第二期—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备份任务,如嫦娥三号没有成功,则将再次挑战相同的探测。由于嫦娥三号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嫦娥"一号卫星激光高度计获取最高精度月球地形模型CLTM-s01《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8年第11期发表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平劲松研究员等的论文"基于嫦娥一号卫星激光测高观测的月球地形模型CLTM-s01",报道了首次利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激光高度计数据获取最高精度月球地形模型。该研究团队利用  相似文献   

13.
“嫦娥一号”的今生 中国“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经历3次调相轨道变轨,于10月31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奔向月球,并于11月5日进入月球捕获轨道后,经历3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工作轨道。11月下旬卫星将传回第一张月球图片。  相似文献   

14.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我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12月17日,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嫦娥五号任务中,中国科学院牵头论证提出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方案,承担地面应用系统、有效载荷分系统、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测轨分系统和多项工程关键产品的研制任务,建成国内首个"月球样品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相似文献   

16.
新闻·视点     
由国际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近日在京召开的“嫦娥工程”第一次工作会议暨大总体协调会议首次明确,“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及其运载火箭将于2006年10月完成全部研制工作,力争2006年12月发射升空,目前工程五大系统的研制工作已全面展开。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工程立项后,经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根据设计要求.月球探测卫星重量为2350公斤,有效载荷总重量130公斤,在轨运行寿命为一年。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三、探测月壤特性:四.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7.
陈文文 《青年科学》2008,(Z1):15-15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发射成功,这是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第一次与月球亲密接触,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奔月梦。  相似文献   

18.
正自"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2007年成功发射以来,已经过去整整八年,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也稳健地进入了"绕、落、回"三步曲的第三步,即将启动的月面采样返回,将进一步证明我国的空间探测技术和科学研究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都获得了大量科学探测数据,总体上实现了科学目标."嫦娥一号"获得了全月球影像图和月球标准基础地图、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DEM)和三维月球地形图;建立了月球影像数据和激光高度  相似文献   

19.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2,(13):76-77
<正>中国发布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5月30日,由中国科学家团队研制的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中英文版)成果在Science Bulletin杂志发表。该地质图以中国嫦娥工程数据为基础,并充分利用了国际上其他月球探测数据和研究成果,可为月球科学研究、探测规划、着陆点选址等提供重要基础资料,同时也为其他天体地质图的编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在"十三五"期间,中国从载人飞船、太空空间站、月球和火星探测、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北斗卫星导航等多个方面推进航天重大工程建设,并同时推动航天技术更好更快地服务经济和民生。探月工程——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飞行器发射并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自主掌握月球探测返回技术的国家。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