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州市制定印发的《池州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池州市"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池州市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具有池州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大幅度提高,实现技术与产业双跨越.  相似文献   

2.
池州市生态功能分区发展模式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池州市是国家级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为了达到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地区的标准,根据区情将全市划分为四个生态经济功能区,并通过五项生态系统工程基地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科技措施,促进池州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宝鸡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宝鸡建设生态城市具有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灿烂的人文文化、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等优越的条件,但也存在城市占地规模过小,空间环境紧张,城市生态系统超载;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城市"三废"污染严重,生态问题愈来愈突出;生态屏障脆弱,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提出生态城市建设应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发挥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绿化;以生态重点工程带动生态城市全面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城市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是包括生产和生活在内的综合性、全方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对生态经济城市的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采用专家咨询的定性和定量信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与加权求积相结合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了2000-2004年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的发展度,并对该时间段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发展的程度、速度以及潜力进行了分析与排序.建立的指标体系,对于正确认识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成果和发展规律,促进城市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文化视角的城市规划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城市文化是该系统的灵魂,城市规划是对该系统未来发展的谋划.当今,城市规划已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理性的综合规划模式",经20世纪中后期的修正与发展成为现今的"渐近主义规划模式、战略规划模式、生态规划模式"等多元化的城市规划模式.但在实践中仍难于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为此提出应将城市文化作为城市规划的统帅,用城市文化主导城市规划的"神"和"形",以创新城市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导致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或丧失,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安全的重要表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生态安全研究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参考. 本文在对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生态安全的概念界定基础上,梳理了两者间的关系,并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探讨城市生态安全评估、制图与模拟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城市生态安全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估、制图与模拟;多元胁迫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耦合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生态安全框架构建;构建基于行为主体与生命周期的生态安全评估机制;运用遥感数据、社会经济调查数据以及智慧城市大数据等多元数据,宏微观尺度结合、大数据与小数据融合评价城市内部与外部生态安全,优化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进步,事物"生态化"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越来越注重与"生态化"相结合,更加突出与自然生态相互融合的"生态导向"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影响.基于此,以"生态"为基本线索,以国内外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生态萌芽"、"生态低迷"、"生态复兴"和"生态革命"4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经典理论与方法加以回顾、探究与分析,以期在探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与生态的相互关系、理清其发展脉络中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轴心.当前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城市发展模式、经济机能集中、城市规划建设三大问题.并以建立"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观"的提出是在国际社会大环境背景下,我国国情的基本要求以及严峻的环境资源挑战的必然结果.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基于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问题剖析,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出适用于特大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上海为例进行了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压力减小、状态和响应指数提升导致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数由2008年的0.606提高至2012年的0.692,在生态文明建设稳定阶段中稳步上升.根据研究结果,尝试提出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对策.此研究将有利于引导转型期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为建立生态文明的长期监测和评估体系提供可靠的依据,其评估结果可作为区域制定生态文明发展政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城市百度指数关注度与联系能级的演变特征,获取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2011-2016年城市百度指数,运用Arcgis10. 2、MapGis6. 7绘制城市关注度、能级图,与新型引力模型等方法探讨城市关注度与能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2011-2016年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关注度普遍提高,南昌市、南昌县是市域、县域核心,市域与县域发展态势相似,相互作用密切,城市关注度变异系数由0. 54降至0. 38,差异化程度降低; 2)2011-2016年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城市网络呈现核心转移、空间差异渐小特征,城市能级向中、高层移动,呈均衡化发展; 3) 2011-2016年百度指数与新型经济模型发展态势相似,均以南昌为核心构建能级网络,整体水平偏低,差异逐渐缩小,百度指数模型前期以南昌-九江,后期以南昌-上饶为核心,属于单核模式,新型引力模型是以南昌-抚州为主,新余-宜春为次的双核模式,稳定性更强,城市百度指数关系普遍反映城市经济关系,政府应加强南昌、九江经济辐射作用,带动上饶等城市发展,弥补区域经济断层,加快宜春等边缘城市投资建设,协调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是预测和预警生态安全状况的基础。这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有效途径。基于"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PSR)概念模型,建立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模糊数学引入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赋予指标权重。最后对江西省"海绵城市"试点萍乡市2007-2016年的城市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萍乡市生态安全状况良好,有逐步改善的趋势。本研究为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着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生态化转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趋势.以郑州市为例,依据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低碳发展理念,构建低碳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模型对郑州市2000-2009年低碳生态城市进行综合评价,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20年低碳生态发展远景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综合指数呈逐步上升趋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0.9818.同时,对比分析郑州市2000年与2009年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成绩与不足,并运用SPSS提取主成分,分析影响郑州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郑州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绿地结构变化的遥感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数量、结构与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通过对南京市1988年、2000年和2002年3个时段的Landsat/TM遥感影像加工处理,将绿地景观分为生态绿化用地和农业用地,并通过景观指数的方法对其在15年间的景观格局和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8-2000年,南京市绿地景观总面积增加9.60%,斑块数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形状趋向简单.聚集程度增加,总体破碎程度下降.而不同绿地景观类型变化不同:农业用地面积增加12.80%,在城区外围大规模聚集分布,破碎程度较低;生态绿化用地面积减少3.60%,小面积斑块数量大幅减少,景观形状变得更加规则,主要生态绿化用地斑块形成"孤岛"分布,破碎度呈下降趋势,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下降,绿地生态质量下降.与2000年比较,2002年城市生态绿地面积减少0.63%,农业用地减少14.60%,生态绿地景观趋向于面积较大的斑块数量减少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南京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所处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十九大报告及相关论述构建基于"三生空间"理念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各城市承载力水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价各城市"三生空间"协同发展状况,进一步利用OLS模型研究影响其耦合协调关系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主要城市综合承载力总体先升后降,各城市分为稳定型、波动型、上升型、下降型4种类型;"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各城市均处于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之间,且数量上具有"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特征;生产-生活、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的耦合度均对新疆主要城市"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池州市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创新池州建设,加快"调转促"步伐,探索出一条"创新团队与高校院所合作、园区提供孵化平台、基金公司注入资金"的创新成果转化新途径,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助推器,为池州争当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排头兵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池州市高度重视专利工作,积极转变观念、适应形势、调整思路、稳步推进,在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从改革开放至今依靠资源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是资源型城市的必然选择,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资源型城市"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六盘水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也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文章在总结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建议,以期对其他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心城市、增长极的概念、内涵及"点-轴"理论,结合典型流域开发经验模式及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发展现状,构建了淮安在淮河生态经济带、苏北地区及沿运河城镇轴等区域的中心城市评价模型.选取相应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运用中心指数测度淮安中心职能强度,结合SWOT分析和调查问卷分析,从地理位置、产业、经济、环境等方面,提出"三中心一极一带"建设下淮安市的战略选择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闽南地区高校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探讨多元化、网络化、多维化的高校校园生态规划结构构建模式.通过分级生态要素,形成原生、共生和再生型三类组分共存的多元化构建机制;结合不同校园用地现状,归纳出核心、轴线和匀质型三种生态规划结构网络化基本类型;探索生态规划结构高效完整与可持续的有效支持与根本,建立时空维度下的演变模型.从构建机制、类型定位和发展演变三层面,提出"多元化-网络化-多维化"的高校校园生态规划结构多层面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重点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品质演化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基础设施同城市生态安全和健康密切相关.鉴于目前此类问题中量化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从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出发,参考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国际、国内有关指标标准,以大气系统、绿地系统和水文系统为依据,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4个重点城市即重庆主城、宜昌、涪陵、万州等2002-2005年间的生态基础设施品质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城市生态基础质量都在上升;目前宜昌、涪陵属于较好等级,万州、重庆主城属于一般等级;4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质量状况排序由高到低为宜昌>涪陵>万州>重庆主城.通过评价分析,了解了三峡库区4个重点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质量状况,为三峡库区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7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内城市共识,但目前尚面临一些问题,将通过加强试点、示范和国际合作来解决。在"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仇保兴说,城市消耗了85%的能源和资源,排放了相同比例的废物和废气,流经城市的河道80%以上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事实提醒城市必须转变发展模式。目前,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共识,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