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邦颖 《汉中科技》2010,(5):46-46,49
介绍了日本落叶松两段育苗技术,第一段种子育苗,要做好圃地选择,整地作床、播种育苗和圃地管理;第二段移值育苗,要抓好苗床准备、苗木移栽和移植苗管理。经调查统计,采用两段育苗技术与对照(留床苗)比较,苗木质量、造林成活率显著提高。两段育苗技术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较好的播种覆盖物,提高播种出苗率和育苗灌溉节水,在吉林东部对长白落叶松种子大田育苗进行不同的播种覆盖物试验,分析不同播种覆盖物对播种出苗率和苗床土壤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物处理下长白落叶松种子出苗率差异显著,影响出苗率大小的覆盖物依次是锯末、草炭土、豆秸、煤渣灰、河沙;不同覆盖物下土壤蒸发量差异显著,白天影响蒸发量大小的覆盖物依次是草炭土、煤渣灰、裸地、对照、河沙、锯末、豆秸。不同播种覆盖物对土壤表层温度变化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圃地施肥是重要的育苗方式,合理施肥可有效提高苗木质量,降低成本,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以2a生冷杉移植换床苗为对象,研究在立地条件相同情况下,施有机肥、无机肥、叶面肥和不施肥等4种施肥处理对冷杉苗高和地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节后,施叶面肥、有机肥、无机肥和不施肥苗高分别增加了346%,249%,210%和69%;地径分别增加了200%,140%,128%和109%.与不施肥相比,施3种肥均可显著提高苗高,但只有施叶面肥和有机肥才能显著提高地径生长.对苗高和地径的相关关系分析显示,与对照相比,施叶面肥和无机肥降低了两者间的相关关系;而施有机肥则显著提高了两者间的相关关系.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冷杉在圃地阶段,不同施肥处理对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影响显著,其中,施叶面肥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有机肥和无机肥;施肥对苗高的影响大于地径.  相似文献   

4.
王喜强  张江涛 《甘肃科技》2010,26(23):160-161
水楸是小陇山林区乡土树种,是珍贵用材树种,材质优良,是工民用材的首选。通过对水楸种实采集、处理、圃地整地、播种育苗和幼苗的田间管理等五个方面探索,总结了壮苗培育技术,从而为水楸在适生地区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刘占军  刘济祥  刘海琳  王明印 《河南科学》2009,27(10):1233-1235
采集处理毛红楝子的种子,对种子主要参数进行观测分析,并通过对其育苗方法的试验,初步研究了毛红楝子的育苗技术、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毛红楝子大田育苗播种量以4~5g/m2为宜,1年生苗高平均可达97cm,地径平均0.95cm,根系发达,可出圃造林;苗高生长高峰在7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6.
对凤仙花进行无土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的无土育苗要比土壤育苗有较大优势.在无土育苗基质方面:草炭与蛭石等量混合效果要优于草炭与砂等量混合;在营养物质施用方式上:施营养液效果要优于施复合肥.因此,对风仙花生长最有利的组合为草炭与蛭石等量混合施营养液.  相似文献   

7.
黄杉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珍贵优良用材树种,在宣威市分布较广,但黄杉分布虽广却无大面积纯林,多呈零星或小块状分布.因此,采用先进的种苗培育技术,进行人工大面积黄杉造林已势在必行.由于该地区春旱现象严重,营养袋假植育苗具有移栽成活率高、能抗旱移栽、提早移栽时间、耐长途运输等特点,该技术能有效避免春旱对移栽后苗木生长的影响,还可延长苗木生长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经过笔者五年的研究,根据实践总结黄杉的营养袋假植育苗技术,包括采种、种子处理、圃地选择、整地作床、播种与苗期管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赵素风 《太原科技》2012,(10):51-52
油松属松科,松属,是我国的特有树种,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油松根系发达,枝叶茂盛,保持水土能力强,涵养水源作用大,又具有耐旱,耐寒和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的特征。它自然分布范围宽,适应造林的立地广,经济价值高。油松的繁育主要采用播种育苗方法,介绍了油松育苗的种子处理,圃地选择和培育的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甘肃环县2014-2016年旱地大田柠条机械育苗试验研究,发现在干旱地区进行柠条机械育苗可行,建议播种深度为2cm,播种量为出圃5万株/亩,增施农家肥有利于柠条出苗。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纵横》2005,(2):62-63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是利用秸秆还田机将摘穗后农作物秸秆粉碎均匀地抛洒在田间,不经过翻耕直接进行覆盖播种,使秸秆直接还田,或者用犁将秸秆翻埋入土还田。秸秆还田后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自身调节水、肥、气、热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为提高粮食产量打下坚实基础。该项技术在引进机具基础上,对机具进行革新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播种育苗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抓好林业育苗工作是搞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从事林业育苗生产实践,对樟子松播种育苗技术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探讨,对创优当前开展的林业六大工程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播种育苗有利于大量地生产苗木,且能较稳定地保持物种遗传特性,苗木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寿命长,所以,播种育苗是目前杜仲苗木生产的主要方式。本文是笔者撰写的杜仲人工播种育苗的生产技术,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乌塌菜虽然产量不高,但品质鲜嫩,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每百克鲜叶中含维生素C高达70mg、钙180mg,还有较丰富的铁、磷、镁等矿物质,口味好,既可清炒、煮汤,做各种配菜,还可腌溃.在市场上较为走俏.一、习性乌塌菜耐寒性较强,耐热性较差,由于莲座叶塌土生长,在低温季节夜间地面散热,叶丛附近温度较高,能减轻低温危害.因此,在零下10℃短期不致冻死.乌塌菜最适合生长温度为18℃~20℃,25℃以上的高温及干燥气候条件下,生长弱,品质差.乌塌菜主根肥大,须根发达,对土壤适应性强,以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粘土栽培为佳,整个生长期以氮肥为主.二、栽培方法1.栽培季节.乌塌菜生育期适应较强的光照和凉爽的气候,露地栽培时,华北地区可在8月份~9月份育苗,长江流域可在9月份播种育苗,利用保护地(温室大棚)栽培时,9月份~11月份均可播种育苗.2.整地育苗.苗床地应选择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的壤土,播种前666.7m~2(亩)施3000kg腐熟的有机肥,深翻30cm,整地作平田畦,然后苗床灌水,待水渗干后,撒干籽覆细土1cm,666.7m~2(亩)播种量1kg左右.出苗后,保持苗床湿润,及时间苗、拔草.在第一片真叶开展时结合浇水追施10%~20%的人粪水一次,北方待长出2片~3片真叶时间苗,至4片~5  相似文献   

14.
程亮 《奇闻怪事》2009,(8):228-229
林木容器育苗造林具有种子省、苗期短、节约圃地,苗木抗逆性强、造林季协长、成活率高,造林后苗木生长快、林分质量好等优点.尤其对于造林成活率低、种子昂贵的造林树种,必须采用容器育苗.在山区条件特殊,也可选择好的苗圃地直接培育.  相似文献   

15.
杜季芙 《甘肃科技》2012,28(17):171-172
介绍了云杉的特征以及云杉的生长环境,从苗圃地的耕作、整地、作床、苗圃土壤处理、施肥、播种地的管理、苗木的抚育管理、苗木保护几个方面总结了云杉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6.
马军民 《甘肃科技》2013,29(12):152-154
为了提高梓树播种苗的质量和产量,进行了梓树播种育苗实验,论述了楸树砧木——梓树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研究了天水地区播种育苗密度和苗期管理技术。结果表明,播种、移栽密度以20株/m2为宜,当年生苗木平均地径可达8.85mm;播种密度与苗木生长量呈负相关;苗木地径与平均侧根长、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呈正相关,与苗高、叶数、根数、主根长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兴安落叶松是大兴安岭地区的重要成林乡土树种,由于过度采伐,森林资源锐减.通过科学的播种育苗技术、播种地管理、播种苗的抚育管理等技术方法,提高兴安落叶松种苗成活率,达到丰产目的.  相似文献   

18.
半免耕法对芒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半免耕芒果园中免耕与翻耕地的调查和取样,从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及土壤氮、磷、钾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半免耕栽培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免耕法对提高芒果园土壤蓄水性、表层有机质及全氮的积累有一定的作用,而对土壤其它理化性状的影响却未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品种、不同育苗方式、不同育种时间、不同种子质量和不同复土厚度等条件对四梭豆进行发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我省气候条件下,采用拱膜+营养缽的育苗方式,于4月下旬至5月初选用饱满而新鲜的96-13品种种子进行播种,播种后种子复土厚度为种子厚的1倍,则可大幅度地提高四棱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耕作方式是农业可持续生产的关键性因素.文章以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孔隙结构及抗穿透强度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翻耕比较免耕处理能显著增加耕作表下层(10~20 c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及耕作底层(20~30 cm)土壤总孔隙度(P0.05);压实对土壤孔隙结构及抗穿透强度影响不显著;翻耕处理和压实+翻耕处理导致耕作底层土壤孔隙结构较差;深耕及翻耕+深松处理对耕作表下层及底层土壤非毛管孔隙、总孔隙度及土壤抗穿透强度改善效果最好.耕作方式对土壤毛管孔隙度影响较小.回归分析显示土壤总孔隙度(R~2=0.35,P0.01)和非毛管孔隙度(R~2=0.42,P0.01)与土壤抗穿透强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耕作措施可通过影响土壤孔隙结构形成,进而影响土壤抗穿透强度.总体而言,深耕及翻耕+深松处理更有利于构建疏松、多孔的土壤结构,利于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