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疾病,能够影响多种感知觉模态的加工,其中也包括对疼痛感知的调节.临床研究发现,抑郁状态能够提高疼痛感受,且抑郁患者抱怨疼痛的频率显著增高.抑郁症和慢性疼痛都是难以治愈的疾病,两种疾病的共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然而,在一些实验室研究中却观察到了矛盾的现象,抑郁患者常常表现出对实验室疼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对热刺激、电刺激或机械刺激的反应减弱.这种矛盾的存在表明抑郁症对于疼痛感知的调节可能较为复杂.动物实验中也存在一些矛盾的结果.有些研究发现,抑郁情绪能够增强疼痛,但是还有些研究却证实了抑郁动物对于疼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这种多样性的调节作用可能源自于抑郁模型的差异以及疼痛类型的不同.本实验室自2010年起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研究,发现抑郁情绪能够增强福尔马林持续痛,同时减弱对于某些诱发痛刺激的反应,这些结果提示抑郁情绪对于疼痛的调节作用会因疼痛模式的差异而不同.疼痛包括感觉-辨别、情绪-动机以及认知-评价3种维度,抑郁情绪对疼痛的影响可能正是其对于这3种维度的调节作用之和.本综述将对抑郁调节疼痛感知的动物研究进行评述,为深入探索抑郁调节疼痛感知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研究的发展和趋势——从菌-肠-脑轴看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心理疾病,该病不仅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但由于经济文化和医疗资源等因素限制,目前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并没有进行过任何治疗,已有疗法效果的有限性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困境.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内分泌、免疫和肠脑功能都出现异常,脑-肠轴功能失常可能是抑郁症的主要病理机制.以往的抑郁症治疗主要针对大脑,如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而忽视了患者的其他症状.近年来,全世界范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抑郁症患病率也随之升高的现象提示,食品添加剂、药物、环境压力及不良饮食等均可为肠道菌群异常的直接诱因,而肠道菌群改变导致菌-肠-脑轴功能异常更可能促进抑郁症发生;通过益生菌、益生元、健康饮食以及粪便菌群移植等方式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菌-肠-脑轴功能则能减轻甚至治疗抑郁.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来改变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已成为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热点,维护良好的肠道菌群可能是未来抑郁症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生活在一个精神物质富足,医疗手段发达,人均寿命更长的世界里,然而焦虑、压力、抑郁等负性情绪却前所未有的普遍。几年前还鲜有人提及的抑郁症,如今却仿佛无处不在。曾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第二大健康负担——甚至比心脏病和多种癌症更令人忧心。抑郁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隐藏在这世界性流行病背后的驱动力到底有哪些?  相似文献   

4.
对周围的情境有正常的认知及产生相应的情绪对于人类社会交往有重要意义.与健康人群相比,抑郁个体却对情境有着减弱的认知加工及过强的情绪加工,这反映了大脑中认知及情绪网络功能上存在异常.以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为研究手段,近年来对抑郁症脑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研究在认知、情绪以及二者交互作用3个方面集中显示了额叶-边缘系统的功能改变.其中,情绪网络异常主要体现在杏仁核和脑岛,并涉及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型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认知网络异常主要体现在执行控制和默认网络;而抑郁症对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杏仁核和背外侧前额叶.了解归纳与抑郁症相关的认知和情绪脑网络异常能够为将来进一步揭示抑郁症发生的神经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为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8月11日上午,美国加州警方正式宣布罗宾·威廉姆斯在家中逝世。这位以喜剧角色而蜚声全球的伟大演员,竟然被抑郁症偷走了快乐,甚至带走了生命。也许几年前,抑郁症对你我来说还像是春天的柳絮,虚无缥缈。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人物坦诚遭受到抑郁症的侵袭,它已经变得广为人知。其实,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如果你觉得抑郁,那你并不孤独,全世界大概有12%~25%的人在一生中都会面临抑郁的问题。当然,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并不相同,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从专业角度上看,抑郁心境或者情绪障碍非常普遍,但只有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发展为抑郁症。如果要给抑郁症冠以一个形容词,那么它一定是"多"。  相似文献   

6.
正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7年2月官方发文称,全球抑郁症患者数已达3.22亿,全球范围内约有4.3%的人患抑郁症,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在全球疾病致残率和疾病负担的排名中位居第二~([1]).抑郁症是现代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身心疾病,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甚至家人平日的工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抑郁症患者往往长期伴随情绪低落,如悲伤内疚、低自尊、兴趣丧失、功能减退等,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必要寻找一种更加便捷、客观、高效的方式来辅助抑郁症的快速识别.语音作为一个相对客观且容易获得的变量,具有其潜在的价值.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语音的抑郁症识别模型,探究语音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收集了103名被试(45名抑郁症患者,58名健康人)的语音数据,实验组为临床确诊的抑郁症患者,年龄在23.8~44.6岁之间,控制组为健康人,年龄为20.1~41.7岁.我们采用了3(情绪状态:正性、中性、负性)×3(任务类型:语言问答、文本朗读、图片描述)的实验设计,运用机器学习的分类算法——逻辑回归(LR)来构建抑郁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语音的抑郁识别精度可以达到82.9%.本文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基于语音变量建立有效的抑郁症自动识别模型,为抑郁症的辅助识别提供客观的指标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热词     
《自然与人》2011,(2):7-7
1.躁郁症 也称双重情绪失调,是一种情绪在躁狂(高潮)和抑郁(低潮)之间摇摆不定的失调症。这种大脑紊乱的病症会导致患者情绪、精神和宫能的异常变化。它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生,但最常见的发病期却是在青春期后期。躁郁症不分年龄、种族、民族群体和社会阶层。它可能有遗传性,  相似文献   

9.
<正>现今社会,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抑郁症的困扰,尤其是白领上班族。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抑郁症,如何判断是否得了抑郁症,又怎样才能预防抑郁症的发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抑郁症的日常表现以及如何有效地预防抑郁症。一次或多次的抑郁发作,一般可以定义为抑郁症的日常表现。抑郁发作有以下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10.
深秋之季,树叶飘落,很容易让人产生悲秋情结,失眠会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而多发,而长时间抑郁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导致内分泌失调,更是让失眠者陷入失眠——抑郁——失眠的恶性循环,影响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它是一种以情绪低下为特征的常见心理疾病。一个人不论什么原因,情绪持续低下超过两周,医学上就应怀疑其存在病理性忧郁;如果在一个月以上,则可判为抑郁症。由于种种因素,尤其是受到快节奏、高效率、强竞争的都市生活的影响,使不少人心理负担过重,从而造成时下越来越严重的都市抑郁症。大致有:1.工作性抑郁。不少人因在工作、事业上不尽如人意,表现出胡思乱想、劳累受惊、焦躁不安。致使精神疲乏,甚至导致  相似文献   

12.
抑郁的标签     
正当一个人患上了抑郁症,他究竟会怎么样?时常能够听到人们抱怨"郁闷",这个词似乎成了现代人的口头禅。那么,郁闷和抑郁,是否有什么必然联系?其实,郁闷和喜怒哀乐一样,都是人类正常情绪中的一类。所以,无论你欢迎与否,在某些时刻它总会出现。例如,当遇到学业困难、工作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家庭出现矛盾时,人们大多会产生郁闷等负性情绪。实际上,这对当事人本身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因为郁闷的时候,人们的兴奋水平就会降低,对外  相似文献   

13.
“肠道年龄”乍听起来是个很生疏的概念,实际上它作为一种反映体质状况的健康数据,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 当我们通过肠道内各类菌群的平衡程度,判断肠道的老化状态、现代生活病的发病率时,肠道年龄就是一个主要参数。比如饮食习惯中的偏食、不断加重的抑郁症等都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衡,这些人的肠道年龄就明显高于他们的生理年龄。  相似文献   

14.
毛榕榕  田孟  徐林 《自然杂志》2009,31(3):148-152
近年来,基因、分子、细胞、影像等实验证据表明抑郁症是和应激密切相关的反复发作的慢性脑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涉及情绪、奖赏、认知等高级脑功能。随着抑郁症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神经可塑性改变将成为揭示“抑郁大脑”的重要途径,为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郭力 《世界科学》2004,(6):22-22
现在已经有很多的药物可以使我们的心情愉悦,也有一些血清素类药物可“通过控制我们大脑内部物质的化学水平来抵抗抑郁症。尽管这些药物的初衷是为了治疗抑郁症,但是现在许多人也服用它们以此调节一些心理问题,如羞涩、紧张等情绪,这其中甚至包括很多健康的人群。  相似文献   

16.
由麻省理工学院、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和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组成的研究小组最近首次发现了人类躁狂性抑郁症的遗传标记因子,这段DNA分子是与其相邻的躁郁症基因一起遗传的。这是首次发现的精神病遗传标记因子,研究者们试图由此进一步弄清躁狂性抑郁症的生化基础,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因此他们认为这项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好端端的一个人,会因为各种人们难以理解的原因产生各式各样但大同小异的精神症状,轻则萎靡不振,重则自寻短见。引起抑郁和自杀的外因对,这就是抑郁。抑郁是谁也逃不过的一种消极的精神状态,每个人在一生的某一时候都可能出现抑郁,而患抑郁症的人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比例,但大致在6%~15%之间。比如,有3亿人的美国就有1800万人患抑郁症。在我国即使以6%计,也有近1亿人患抑郁症。抑郁症发展严重者会寻死觅活,跳楼自杀。表面上看,引起抑郁有各种原因。例如,工作业绩不佳会引起抑郁,个人生活不美满,如失恋、离婚、丧偶也会引起抑郁,…  相似文献   

18.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世界约有1.5亿人罹患情感心理性疾病,而超过一半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抑郁症.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精神心理疾病已然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成为医疗卫生研究和服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由于抑制控制功能受损,抑郁人群持续沉浸于负面情绪事件及其后果而难以主动脱离.因此,本研究探讨不依赖抑制控制功能的无意识注意分散对抑郁人群是否具有显著的情绪调节作用.将抑郁与非抑郁被试随机分为控制组、有意识注意分散组和无意识注意分散组,使用带有反馈的复杂算术任务(挫折任务)来诱发被试的挫折后抑郁,用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的正性情绪指标(PA)得分和负性情绪指标(NA)得分来表征被试的情绪状态,以探究无意识注意分散能否有效地调节抑郁人群的情绪状态.结果显示,在PA指标上,对非抑郁人群而言有意识注意分散组和无意识注意分散组在挫折诱发后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有意识注意分散组和无意识注意分散组不存在显著差异;对抑郁人群而言,挫折诱发后无意识注意分散组的得分要显著高于控制组和有意识注意分散组,控制组和有意识注意分散组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NA指标上,无论是抑郁或是非抑郁人群,有意识注意分散组和无意识注意分散组的得分都显著低于控制组,但有意识与无意识注意分散组间无显著差异.这表明,面对抑郁诱发事件,尽管有意识注意分散和无意识注意分散均能有效降低非抑郁人群的消极情绪水平并提升其积极情绪水平,但仅有无意识注意分散策略能改善抑郁人群的积极情绪水平.上述结果提示无意识注意分散相比有意注意分散可能更适用于抑郁人群情绪状态的干预.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的权威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女性在怀孕期间遭遇产前抑郁的比例高达10%~20%,而70%~90%的妊娠期女性有焦虑情绪。虽然各类调查评定抑郁症的标准并不统一,但无论如何,准妈妈的抑郁比例已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的抑郁率。怀上宝宝,安安静静地做一个美丽的准妈妈,对于所有女性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父母的照顾、丈夫的关心、朋友的羡慕,大家都会觉得处于这个时期的女性应该是欣喜且愉悦的,即便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