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无取向电工钢冷轧基体中各晶体学方向的点阵畸变储能和亚晶块尺寸,研究其微结构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并探讨了无取向电工钢中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形变储能和亚晶尺寸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显著,"定向成核"再结晶织构形成机制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X射线四环衍射技术研究了大应变量冷轧Cu-45%Ni (原子百分含量)合金基带冷轧织构的形成、低温回复以及再结晶过程中织构的演变行为。结果表明:Cu-45%Ni合金经大应变量冷轧后形成以S取向、Copper取向和Brass取向含量为主的Copper型轧制织构;在低温回复过程,仍为Copper型轧制织构,并且其轧制织构的强度有所增强;在再结晶过程,立方取向的含量迅速增加,各轧制取向含量均迅速减少,表明S取向、Copper取向和Brass取向在再结晶过程中均被逐渐长大的立方晶粒所吞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表征其高温下强立方织构的形成过程,Cu-45%Ni合金基带经1000℃保温1 h后,其立方织构含量高达98.6%(<10°),大角度晶界的含量仅为13.6%,其中包含约5%的Σ3晶界。  相似文献   

3.
对冷轧铜板的再结晶织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用理想织构组分修正法扣除了鬼峰影响,并结合显微组织讨论了织构转变机理.  相似文献   

4.
对无取向硅钢常化态板材经过异步轧制,轧制速比为1.06,经过一次冷轧到0.5 mm厚,压下率为77.3%,并在保护气氛下进行再结晶退火,考察了异步冷轧织构和再结晶织构形成及演变.常化态板材的初始织构组分以{110}和{113}织构为主,异步冷轧织构主要是由α织构和γ织构组成,快慢辊侧的织构类型没有变化,但慢辊侧α织构和γ织构的取向密度明显高于快辊侧;再结晶退火后α织构取向密度明显减弱,而γ织构的变化主要是{111}〈110〉织构组分的取向密度减弱,{111}〈112〉织构组分的取向密度加强.  相似文献   

5.
强磁场退火对冷轧IF钢板再结晶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EM-EBSD分析研究了在再结晶初期强磁场退火对冷轧IF钢板再结晶织构的影响.将样品加热到650℃分别保温0,10,30 min以获得部分再结晶的样品.磁场退火时磁场方向平行于样品的横轧向,所施加的磁场强度为12 T.结果表明,在再结晶初期,与其他{111}取向的再结晶晶粒相比,磁场退火有利于{111}〈112〉取向的再结晶晶粒首先形核和长大.  相似文献   

6.
对IF钢生产过程中热轧、冷轧及退火试样的织构演变进行研究.分别借助EBSD和XRD测定和计算了热轧、退火及冷轧试样的取向分布函数及相关织构组分的体积分数.结果发现,热轧板在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晶粒为细小的等轴晶,为后续组织发展提供了基础;热轧后试样中的织构很弱,不会影响冷轧织构组分及含量.冷轧过程是织构形成的主要过程,试样中含有4种主要的织构组分:{001}〈110〉、{111}〈110〉、{111}〈112〉和{112}〈110〉.退火过程中发生再结晶,4种冷轧织构组分在退火过程中均分别转变为{111}面织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X射线四环衍射技术研究了大应变量冷轧Cu-45%Ni(原子百分含量)合金基带冷轧织构的形成、低温回复以及再结晶过程中织构的演变行为。结果表明:Cu-45%Ni合金经大应变量冷轧后形成以S取向、Copper取向和Brass取向含量为主的Copper型轧制织构;在低温回复过程,仍为Copper型轧制织构,并且其轧制织构的强度有所增强;在再结晶过程,立方取向的含量迅速增加,各轧制取向含量均迅速减少,表明S取向、Copper取向和Brass取向在再结晶过程中均被逐渐长大的立方晶粒所吞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表征其高温下强立方织构的形成过程,Cu-45%Ni合金基带经1 000℃保温1h后,其立方织构含量高达98.6%(10°),大角度晶界的含量仅为13.6%,其中包含约5%的Σ3晶界。  相似文献   

8.
蚀坑法求算取向硅钢再结晶织构的 ODF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向硅钢的再结晶织构因晶粒粗大而难以用X射线衍射测量.根据板材表面金相蚀坑的几何特征,确定了晶粒在欧拉空间的取向{ψ,θ,φ},并编制出了由蚀坑测量参数直接求算ODF的软件程序.采用该程序快捷而准确地求算了具有粗大晶粒的取向硅钢的三次再结晶织构.实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合理、实用,弥补了X射线织构分析方法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纯钢再结晶织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冷轧铜板的再结晶织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用理论织构组分修正法扣除了鬼峰影响,并结合显微组织讨论了织构转变机理。  相似文献   

10.
在750、800、825和850℃温度下,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430不锈钢冷轧薄板的等温退火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分析了退火过程中再结晶织构和组织的变化规律,并对关键织构体积分数的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随着退火过程的进行,α取向线上的织构强度逐渐减弱,而γ取向线上的织构强度则略有加强,并保持在较高的值;再结晶过程中,{111}和{112}<110>织构的体积分数逐渐降低,而{100}和随机取向晶粒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定量分析表明,退火温度越低,完全再结晶后材料内部关键织构的体积分数越偏离冷轧态.最后,针对{111}、{112}?110>、{100}和随机取向织构的体积分数在再结晶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建立了JMAK型再结晶织构演变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电场退火对冷轧工业纯锌板再结晶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X射线衍射的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了电场退火对70%,80%和90%冷轧变形量的工业纯锌板在160℃分别保温1,3,5,10,15,30min条件下再结晶织构的影响.ODF分析结果表明:电场并没有改变工业纯锌板退火过程中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而电场显著提高了3种冷轧压下量工业纯锌板退火样品再结晶织构的强度.电场明显促进了冷轧{1 0 1 8}面织构向再结晶{1 0 1 3}〈1 0 1 1〉板织构的演变,其中以70%冷轧变形量样品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铝锂合金材料性能的各向异性主要是由于织构存在而形成的.因此,根据作者于1994年提出的从一张完整极图计算ODF的最大熵技术,测算了2091铝锂合金,在冷轧和退火过程中织构变化.该技术的极图测算量小,精度较高,准确可靠.样品采用组合试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冷轧时形成较强的(121)[234]织构;退火过程中,再结晶织构类型和漫散范围没有明显改变,只是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织构的强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金相组织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显微硬度测试,研究冷轧变形量为95%的Ta-7.5%W合金箔材在1 050,1 200和1 360℃退火时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并采用取向密度函数(ODF)分析在此过程中其织构演变规律.对其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发现:冷轧态Ta-7.5%W合金硬度为HV 300,经1 360℃退火后硬度迅速减小,说明此时合金已发生回复再结晶.轧制后的Ta-7.5%W合金箔材具有各向异性,在轧面∥{111}取向上形成位错胞亚结构,在轧面∥{100}取向上形成了形变带,冷轧态的主要织构为{001}〈110〉,{112} 〈110〉和{110}〈110〉织构;在1 200℃退火时,在轧面∥{111}取向上,再结晶通过亚晶界迁移、亚晶长大形核,而在轧面∥{100}取向上,主要是通过亚晶转动、聚合形核;{001}〈110〉织构增强,{112}〈110〉织构减弱;在1 360℃退火时,{001}〈110〉织构急剧减弱,{111}〈112〉织构增强.  相似文献   

14.
PCVD法渗Si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硅含量超过3.5%的硅钢片无法轧制薄片的矛盾,探讨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PVCD法),在(0.1-0.3)mm厚的普通硅钢片表面涂硅,然后进行短时间高温扩散,使硅钢片平均含硅量达6.5%磁性能达到或超过冷轧取向硅钢片性能。  相似文献   

15.
喷淋冷却防止产生裂纹意大利Danieli钢公司开发了一项用于连铸坯表面淬火的装置,解决了与精细钢的热装料相关的冶金问题,并获得了专利权。由于在热装料时析出氮化铝,精细钢(含Al量为G.015%~0.035%)在热轧过程中常产生热脆性。Danieli公...  相似文献   

16.
3004铝合金在轧制及退火过程中织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和分析了热轧、冷轧及退火对3004铝合金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后织构类型为(100)[uvw],且(100)[011]旋转立方织构为最强;在冷轧过程中,所有样品的冷轧织构表现为典型的铜式织构特征,随形变量的增加,织构由弱到强,最后稳定在铜织构、黄铜织构和S织构3个织构组分;冷轧样品退火后,退火织构主要由立方织构、退火R/S织构和铜织构组成,其中在300℃和400℃的退火样品中存在强度较高的再结晶立方织构{001}〈100〉,100℃和200℃的退火样品中再结晶立方织构{001}〈1...  相似文献   

17.
电磁场对铸轧板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了电磁场对铸轧板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电磁场的铸轧带坯与通常添加铝-钛-硼变质剂的铸轧带坯间存在一定的织构差异.将上述7.4mm厚的带坯冷轧成1.0mm的成品板经360℃(1h)退火处理后,电磁铸轧板较易获得立方织构与加工织构的组合,其深拉性能明显优于通常添加铝-钛-硼丝的铸轧板.此外,还讨论了铸轧板织构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8.
用喷雾室改善连铸坯质量Danieli开发出一种新的用于连铸坯表面冷却的设备以解决在加热细晶钢时所出现的冶金问题。众所周知,在细晶钢(Al含量从0.015至0.035%)热轧期间,由于氮化铝的析出会造成热脆。这项获得专利的新工艺是对铸坯的表面及表面之下...  相似文献   

19.
2.0 mm厚双辊铸轧Fe-2.8%Si-0.8%Al硅钢带坯进行直接冷轧和退火,研究了不同冷轧压下率样品的形变与再结晶织构特征.形变织构主要由α(110//RD),γ(111//ND)和λ(001//ND)纤维织构组分构成,其取向密度峰值分别位于{001}110,{111}110和{001}110~210.随压下率提高(40%~90%),各主要形变织构组分增强,压下率为60%时,剪切带特征最显著.再结晶织构包含Goss({110}001),Cube({001}100),λ,{113}361和{111}112等织构组分.随压下率提高,再结晶机制由剪切带形核主导转变为形变带和晶界形核主导,导致再结晶Goss组分减弱,而{113}361,Cube,λ以及{111}112再结晶织构组分增强.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半工艺无取向电工钢热轧(终轧温度在Ar1以下)到成品各工序的织构,以取向分布函数(ODF)的形式对加临界变形的半工艺无取向硅钢的织构演变作了分析.发现其热轧板表层织构基本是典型的铁素体再结晶{111}组分,心部和1/4厚度处以铁素体剪切织构和轧制变形织构为主.冷轧变形后,心部和表层织构组分比较接近,{111}、{112}和{100}面织构都增加,但{111}组分增加最明显.软化退火后,{001}<110>与{112}<110>组分迅速降低,织构组分以γ纤维织构为主.通过增加临界变形,在最终去应力退火后,{111}不利面织构大量减少,高斯组分增加明显.Taylor因子可以表征不同取向晶粒对变形能的储存能力,从轧制变形时Taylor因子的分布可以解释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