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晓洲 《今日科技》2006,(6):52-53
第1件大事:不要急着接入网络在安装完成Windows后,不要立即把服务器接入网络,因为这时的服务器还没有打上各种补丁,存在各种漏洞,非常容易感染病毒和被入侵。此时要加上冲击波和震荡波补丁后并重新启动再联入互联网。第2件大事:给系统打补丁/安装杀毒软件不用多说,冲击波和震荡波病毒的补丁是一定要打上的,如果你安装了Windows XP SP2则不用再另行安装。安装完系统后,一定要安装反病毒软件,同时将其更新到最新版本。第3件大事:关闭系统还原系统还原是Windows ME和Windows XP、Windows2003中具有的功能,它允许我们将系统恢复到某一时间…  相似文献   

2.
由于系统漏洞引发的安全事故日益严峻,补丁如何高效分发和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实际需求,对补丁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设计.该系统支持中文补丁升级,补丁能自动下载、检测及安装,P2P补丁分发模式,支持报表统计和流程管理以及基于角色的补丁分发控制等.  相似文献   

3.
访问控制技术在SSL VPN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了NAP和NAC的核心思想,设计了SSLVPN客户端安全状态检测系统,用于确保SSLVPN客户端的安全性.检测系统通过对客户端的防火墙、反病毒软件和系统补丁的检测来保护其不受病毒、恶意代码的侵害和黑客的攻击.在SSLVPN服务器设计了访问控制系统用于控制不同客户端的接入请求,控制的依据是VPN客户端安全状态检测的结果,对客户端访问控制进一步增强了SSLVPN系统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智能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操作系统的文件结构;以接触式51智能卡为例,说明补丁在智能卡操作系统中的应用,并针对当前补丁下载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操作系统的补丁管理机制,以实现发卡后可以实时更新卡片应用程序,或者修改卡片操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文中给出具体的实例,并进行分析,给出实现方法和步骤.同时验证了此补丁下载方法的可行性.本文中提出的补丁管理机制,较一般的补丁下载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一次下裁多个补丁,并方便对多个补丁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IaaS环境下虚拟机中软件版本不易管理以及软件更新不及时带来的安全问题,研究了一种适用于云计算环境下租户虚拟机应用软件更新和系统补丁升级的服务机制。首先,该机制建立了统一的管理框架,实现了软件和补丁的便捷管理;其次,该机制借助Linux网络命名空间的方式将更新服务接入到不同租户的虚拟网络,实现了不同租户的更新服务的灵活接入和安全隔离;最后,针对更新相同软件和补丁的批量虚拟机,采用可靠多播的方式进行软件和补丁分发,大大减小了网络流量,节省了网络资源。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和补丁的分发效率、节省网络资源、减小CPU的消耗,同时保证不同租户更新服务的隔离性。  相似文献   

6.
内部网络WSUS的部署与更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与因特网物理隔离的内部网络中,计算机无法在线获取微软公司通过因特网分发的系统补丁,存在着安全隐患.从基于WSUS的更新方案入手,提出了一种内部网络中计算机操作系统更新及保持其可持续更新的方案,最后指出了此方案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网络病毒的特点,针对其破坏机理,提出建立网络病毒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及其理论依据,并详细设计出了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8.
企业局域网被动式的防御方式主要基于以有的病毒特征而开发出相应的反病毒程序,对于漏洞的防护也是采取补丁方式。这样的防御系统经常受到病毒危害,使用户蒙受损失,而主动防御系统则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力图通过主动防御的实现细节及安全策略等方案解析企业局域网内网安全。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在电脑系统崩溃后就只能重装系统了。那么在操作系统重新安装后,是不是就安全了呢?当然不是,如果不对新的系统进行一些安全设置和及时打上补丁,那么你的系统将很容易导致病毒的大肆入侵。由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一些安全设置和操作。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传染病动力学和网络蠕虫传播机制,建立了一类网络蠕虫传播模型,研究其边界平衡态与正平衡态的全局渐进稳定性.利用MATLAB R2009a仿真,分析和揭示网络蠕虫病毒后期的动态传播规律,提高对网络蠕虫病毒的认识;用安装杀毒软件、打系统漏洞补丁、断开网络、阻断任意网络连接的防火墙等方法来降低蠕虫病毒感染率,从而有效遏制蠕虫的传播.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得结果的有效性,为网络安全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校园网络安全正经受着严峻挑战,网络病毒,特别是来自校园内网的网络病毒时刻威胁着校园网络各种应用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转和网上信息资源的安全,基于网络传播感染的病毒层出不穷,病毒的防范和控制已经成为校园网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西北民族大学校园网实际情况,介绍如何构建和部署一套安全有效的校园网防病毒体系,以及通过日常管理工作流程不断完善此防毒体系.  相似文献   

12.
校园网病毒防范系统的实现与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病毒的广泛传播,严重威胁网络运行的安全。安装防病毒软件是一种最常用的预防病毒入侵的手段,但是受病毒攻击、黑客攻击、操作不当和软件安装冲突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导致运行于后台的防病毒软件运行异常,失去防毒功能,而这个过程一般很难被使用者察觉,导致病毒的泛滥。这里针对上述过程设计了对防毒系统运行和升级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的模块,该模块可在防病毒系统运行异常时,及时通知用户采取应对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进一步的蔓延,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3.
针对网络环境下对被病毒感染网络节点准确定位的需要,构造了用于网络病毒监测定位的DNS名字系统。介绍了用硬盘序列号作为网络上病毒感染主体的标识的依据及系统的构成,包括采用DNS结构的依据和优点,讨论了具体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首先简要介绍防火墙技术和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并针对目前常见蠕虫病毒对以太网类型的局域网所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结合现有技术提出一种能阻止蠕虫病毒向外扩散的局域网数据过滤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秦艳凯  刘翠娟 《科技信息》2012,(29):128-129
随着电力信息网络系统接入Interact,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趋严重,既要防止内部的攻击,也要防止病毒、黑客和非法访问等各种互联网上的攻击,信息网络的安全已成为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必须针对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通过综合设计解决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本文从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安全管理层五个层次详细分析了电力网络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蠕虫的工作机制,基于受控蠕虫的特性设计了一种图书馆网络安全系统,指出该系统能自动实施图书馆网络中漏洞的修补和蠕虫清除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To accurately track computer viruses, an overlay network that monitors the activities of viruses is constructed. Identifying and locating nodes infected by virus on network is achieved by a naming system in which a node in the network is mapped to a unique serial number of the hard -drive. By carefully monitoring and recording sensitive commu- nication between local system and remote nodes on the network, and suspicious operations on files that originate from remote nodes and entered via some form of file transfer, activities of viruses in both local and network level are recorded and ready for future analysis. These data can also be used in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a computer virus as well as its spreading mode and pattern.  相似文献   

18.
何正玲 《科技信息》2010,(15):69-70
随着计算机系统功能日渐复杂,网络功能日渐强大,资源共享程度的日渐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和复杂。Internet是开放的、无控制机构的网络,由于各种天灾人祸因素的客观存在,任何的网络系统都存在着环境干扰、物理故障、人为攻击、病毒破坏等等的安全隐患。这些都可能导致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数据和文件丢失,系统瘫痪。  相似文献   

19.
从安全性方面入手,提出了采用防火墙技术、NAT技术、VPN技术、网络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多层次多级别的防病毒系统等构筑网络安全防御系统,解决部队网络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