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腐败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社会毒瘤,对腐败的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如何消除腐败,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是各国面对的难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腐败的成因做详尽的探究,才能对症下药。对各类探讨腐败行为成因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研究视角综述了腐败行为产生的大致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对于当前反腐工作的几点启示,并特别指出,需重视行政官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腐败成因的数据模型建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分析了腐败的表现形式、历史根源、社会背景,提出了惩治腐败的策略和措施.笔者认为,要有效地反腐兴廉,只有对腐败行为进行行为前的预防——加强监督与权力制约和行为后的惩治——严刑峻法,才能逐步消除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3.
监管中的腐败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中对监管过程中的腐败问题进行了经济分析.政府的目的是实现社会总收益的最大,而企业的目的是实现本企业的利润最大,由于目标的不一致,企业为追求利润会选择违法经营或高风险经营,从而损害了社会的利益,这就要求政府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存在行贿受贿的可能,政府为了防止监督中的腐败行为要制订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文中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了腐败产生的条件,并从博弈论的角度得出了防范腐败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一颗社会毒瘤。任何腐败分子从有所作为到渐进蜕变和最后堕落犯罪,经历了从认知扭曲到内在自我迷失再到外在腐败行为的转化三个心理阶段,贯穿了既相对独立更递增强化的三大心理机制。腐败的心理防治,在于寻找腐败防控对个体心理的干预点,既要体现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点,又要体现心理的整体性,实现有机统一,从而有效防治腐败。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一颗社会毒瘤.任何腐败分子从有所作为到渐进蜕变和最后堕落犯罪,经历了从认知扭曲到内在自我迷失再到外在腐败行为的转化三个心理阶段,贯穿了既相对独立更递增强化的三大心理机制.腐败的心理防治,在于寻找腐败防控对个体心理的干预点,既要体现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点,又要体现心理的整体性,实现有机统一,从而有效防治腐败.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过程中物质条件迅速发展是腐败行为产生的催化剂;现代化对政治体制输出方面造成的变革是腐败的助推器;现代化促使人的价值观发生转变完成了腐败"从无到有"的转换.腐败的产生还与该国进入现代化时期之前的传统社会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过程中物质条件迅速发展是腐败行为产生的催化剂;现代化对政治体制输出方面造成的变革是腐败的助推器;现代化促使人的价值观发生转变完成了腐败“从无到有”的转换。腐败的产生还与该国进入现代化时期之前的传统社会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羌建新 《世界知识》2014,(22):13-13
<正>当今世界,腐败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公害和顽疾。腐败带来多方面的严重社会危害,治理腐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腐败犯罪也日益呈现出复杂化、国际化的特征。在信息化、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活动急剧扩张,人员国际往来高度频繁,这就为产生和掩盖腐败行为、藏匿和转移腐败非法所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腐败犯罪与洗钱犯罪相互  相似文献   

9.
腐败行为具有明显的贪利性.腐败成本影响着腐败者的行为取向.文章用经济的目光对腐败的收益、成本和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遏制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苏联党政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后果。一、领导干部的"三公"消费,严重败坏了党风党纪;二、侵吞国家财富的贪官污吏,犹如恶性肿瘤在党的躯体上四处扩散;三、腐败不仅严重腐蚀了党的肌体,而且割断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四、腐败消弱了苏共执政的合法性,阻碍了政治发展进程,毒化了社会政治心理,动摇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过程中,高等学校也并非净土,腐败现象屡有发生,腐败的形式、手段不断变化。面对诸多新情况、新任务,如何深入开展高校反腐败斗争,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新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历史上政治腐败的高峰期,这是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消极性后果。通过持续的群众运动和政府的改革努力,腐败问题有所缓解,推动了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学术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学术腐败现象呈现多样化,高校的学术腐败问题已成为社会耻笑的诟病.针对目前学术研究中出现的新腐败现象,探究学术腐败的成因并寻找对策,消除学术不端行为,才能保证我国科学研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产生腐败除了经济、法制建设及社会转型的原因外,还有更深层面的文化原因.如果社会文化方面的资源被破坏或匮乏,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很难铲除.为此,我们要大力开发、利用、培植这一资源,从而获得亿万民心认同的向心力、凝聚力,以保证社会的公正、公平与良好运转,与经济、政治联手,有力遏制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的产生、蔓延.  相似文献   

15.
腐败是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伴随着政治、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各个领域的腐败现象都在顽固的滋生与蔓延,其势头尚未根本遏制住。这种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已引起国人的忧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人发自内心地痛恨腐败,要求党和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根除腐败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腐败的新动向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道德堕落导致了官场道德堕落,从而导致了官场的腐败。要根治官场腐败,必须从权力操作的法治化和权力意识的道德化开始。官场政治道德话语的规范化有赖于社会道德话语的形成,道德规范是权力操作的高级范式。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腐败分为许多类型。腐败渗透力强,政治腐败、司法腐败、经济腐败和生活腐败交织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不论何种形式的腐败,其形成都需要有三个条件,即腐败的机会、动机和受到惩罚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的发展,行政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并逐步成为妨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因此,坚持预防和惩治行政腐败已成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已成为执政党和政府当今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分析了中国行政腐败的危害及原因,提出了预防和惩治行政腐败的具体策略选择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