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晓红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5,8(4):10-12
晚唐诗人李商隐因为和自身经历有关的原因,是最擅长写朦胧诗的人,他写了大量的朦胧诗,这些诗意蕴幽邃,意象朦胧,在诗中他喜欢运用比兴、典故和象征手法来遮蔽感情、埋没意绪,充分显示了他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的爱情诗具有两大特色:1.健康向上的思想——积极入世的思想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2.在艺术上,意境扑朔迷离,情意绵绵,富有朦胧美和含蓄美;多用比兴、象征手法,寄寓诗人的美好爱情;善于用典,以深化诗歌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唐小娟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9,12(2)
古典诗歌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审美性特征。李商隐的诗具有意蕴深邃韵味无穷的朦胧美,表现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味,诗歌境界的缥缈凄迷,诗歌情感的深沉迷惘等,形成中国诗学中"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的境界,由此可见文学的审美性,文化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诗歌集众美于一身,其多重美感效应主要表现在抒写心灵构成的悲剧美,模糊含义构成的朦胧美,Long词丽语构成的意境美,特定手法构成的流动美,这些美学内蕴使李诗意象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无题诗的诗人,本文认为:1、在创作时间和创作地点上,李商隐的无题诗不是一时一地所作;2、在内容上多数是描写爱情,有的可能别有寄托,有的可能有恋爱本事为依托;3、对他的无题诗是否有寄托,应分类对待;4、李商隐的无题诗写得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读来令人回肠荡气。5、无论是哪一类的“无题”诗,都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它们都以一种深情绵邈、清丽婉曲的风格,创造了富于感伤情调的悲剧性的美,一种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6.
本文共选取了汪国真的48首爱情诗,从意象图示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汪国真频繁使用的几种意象图示。并通过诗人惯用的意象来加深读者对意象图示的理解。作者通过这些意象找到它们对应的相对固定的意象图示。我们借助这些意象可以发现意象图示是如何在我们的理解中起作用,探究意象和意象图示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现代诗歌鉴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陈月红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2,24(3):85-87
如何将中国古诗词的意境美有效地移植到译文中去,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即意象的传达,情的传达,象外之象的保留。 相似文献
8.
席慕容,用一个画家、一个女人、一个对生命一往情深的人所特有的温存,表现了一种绝对宽容、绝对真挚、绝对无怨、绝对美丽的爱情观。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时空张力,使人感到爱情的永恒与真挚:唯美的禅境和佛意,让人为爱的纯洁而感动。她恰当地继承了中国古诗的传统,其诗意象营造唯美清新,而其禅意的惟妙惟肖配合着超画面的巧妙情节,使得平实的语句更具经久不衰的诗性。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襟抱高远,但却长期沉沦下僚,痛感书生无力,在诗歌中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尚武精神,这既寄托了李商隐的抱负,也承受了他的无奈和失望。李商隐诗歌尚武精神具有很高的文学和美学价值,体现了“裱丽之中时带沉郁”的特质,铸就了慷慨悲愤的刚劲风骨。 相似文献
10.
芦春艳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李商隐骈文的对偶在方法、句式以及句内、句间关系、总体表达效果方面成就颇高,这种成就不在于方法和形式上的创新,而在于作者能在遵守对偶基本修辞规范的情况下,灵活自如、淋漓尽致的表情达意,使骈文从内容到形式、从微观到宏观都呈现出骈丽之美. 相似文献
11.
任公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
朦胧作为当代颇有争议、颇有影响、而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思潮,已有20余年历史。岁月使模糊的逐渐清晰起来。结合朦胧诗代表作,从认识论和美学研究的角度,审视朦胧的特征、表现方法、朦胧美的特质问题,并对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理论上的论述,提出了“真正的朦胧比清晰更精确”的主要理论命题,从而在时代和历史的视野中向人们提出了诸多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迟恩武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3):258-259
从认识论方面指出了模糊性与随机性的区别,模糊性与模糊性的关系,模糊性思维的作用。介绍了物理教学中由于条件、方法和结果不确定而形成的各种模糊性问题,并通过实例阐述了这些问题在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维隐匿图形视觉搜索实验,对中国大学生和使用拉丁语系外国留学生进行了视觉识别敏度的测试.结果分析表明:(1)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因语言文字系别不同,所造成的视觉图形识别敏度差异显著;(2)视觉识别敏度不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3)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在正像识别中的差异显著,而在斜像识别中的差异不显著,说明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的心理旋转能力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潘建瑜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7(2):211-217
C.C.Pugh等猜测当F(x)是2k+1或2k+2次多项式时.Lienard系统(1)至多只有k个极限环.但是至今为止,当n=4时系统(1)的极限环唯一性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本文考虑了n=4时系统(1)的极限环的唯一性问题.并给出了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朱志德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1994,(1)
毛泽东诗词的语言风格豪放,充满了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壮志,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本文从丰富、精确、简练、生动、口语入诗词等几个方面简略论述了毛泽东诗词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6.
李四光的科学研究历程与《李四光全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现代卓越科学家李四光教授毕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历程,及其为中国地质科学作出的重大贡献;《李四光全集》是他发展地质学的成功记录和科学总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科学化遗产,共八卷,中英各半近400万字。 相似文献
17.
魏仕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8(3):0-0
本世纪20到4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对(竹蜓)化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专著,提出了(竹蜓)科分类的十大准则,对(竹蜓)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中外地质学家高度评价和赞赏。 相似文献
18.
用自回归谱的Marple算法,分析了1962.0至1994.0年间UT1序列,得到了与理论值非常接近的潮汐短周期项Mf、Mm波的谱峰,并计算了洛夫数K值,结果为KMm=0.310±0.009,KMf=0.314±0.009。本文还利用该测时资料求出地球自转速率的准两年变化,并导出激发函数ψ3的相应变化,从而获得了全球纬向风两年变化特性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9.
爱有尽时:《伤逝》悲剧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阿平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1,8(1):68-72
不少论者认为:造成《伤逝》的爱情翡剧的原因在于渭生和子君这样的小资产阶段知识分子没有把个人的解决和全社会的解放联系起来,妇女没有取得根本的经济权,其实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鲁迅写这篇议题喧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他更多地侧重于表现受过“五四”洗礼,,接受过西方现代文化的小资产阶段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爱情婚姻方面的尚没有挣脱传统的限制,又受到崇尚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西方文化的制约,这双重的困境投射在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用家庭上,造成了双方在思想,文化及各自独特的性爱心理之间的巨大差距和鸿沟,而正是这一点从根本上引发了他们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20.
余福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5)
《离骚》达到“化境”:主体、客体和艺术形式三者水乳交融,最能传达屈原的真体验;《离骚》的“香草美人”意象并非简单的象征,“香草美人”和其它意象构成意境,传达出正在出演悲剧的大志士的真体验;《离骚》役使神祇灵物的幻想,并非由“浪漫主义手法”炮制,而正是屈原真体验的本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