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管理研究》2013,(5):46-49
首先剖析了知识、知识创新概念的演进,并论证了创新环境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环境的评价体系,并以湖南为例,对其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环境进行评价;最后对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依据江苏"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调研的方法,对江苏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解释结构模型,确定了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是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由此提出了江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及发展对策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载体,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就新兴产业的内涵、发展根源、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耦合发展作为城市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可以避免因产业分立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通过构建产业耦合评价模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宁波市废弃资源回收业与传统化学工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个产业的综合贡献值基本持平,二者处于中度耦合,属于耦合系统发展初期,最后从战略部署、产业协同和人才培养3个方面提出优化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东北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以发展潜力作为研究切入视角,运用AHP方法为基本评价方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为评价目标,以科技实力、金融环境及政策环境为评价准则,构建涉及"政府采购金额总额"等共计20个数据观测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东北三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做出评价。得出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依次占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是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的战略决策。本文对国家层面中央及各部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绘制政策主体合作网络图谱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主体合作与协同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可持续快速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条件和科技创新价值活动基础上,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在深入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作用机理上,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路径。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贡献率大、比较优势突出、产业关联效应强、低碳效果明显是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特性。以陕西为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以此为基准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合理有效地评价并筛选出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避免各区域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危险,推动产业的结构升级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判断标准,选取甘肃省2013-2017年符合要求的1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长远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商业模式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本文首先考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包括需要技术支撑及启动产业链等;其次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制约,如产业需求条件、技术积淀及支持性生产网络弱等;最后,提出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关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成长的动力机制等关键问题研究仍显不足的问题,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驱动、政策推动、需求拉动以及市场竞争等"四轮驱动模型",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动力机制进行剖析,以期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影响。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分析,发现其对信息资源服务的强烈需求。因此本文从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资源服务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出发,评价了目前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服务创新方面的能力以及存在的利弊,同时探讨已有的几种服务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从而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资源服务创新模式,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部分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标准,提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流程和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的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调查相结合,建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对多指标加权灰靶综合决策评估模型的算法步骤进行梳理,并根据所建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和多指标加权灰靶综合决策评估模型对某省6个备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各产业的优先顺序,所得结果可以作为政府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部分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标准,提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流程和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的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调查相结合,建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对多指标加权灰靶综合决策评估模型的算法步骤进行梳理,并根据所建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和多指标加权灰靶综合决策评估模型对某省6个备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各产业的优先顺序,所得结果可以作为政府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理论视阈与现实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文明 《科技与经济》2011,24(6):106-11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方式转变的关键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必然要求。与其他学者理解不同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战略、新产业和新技术三个层面而谋定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驱动下,服务于国家战略目的,具有辐射范围广,反映全球竞争力的集聚区。基于我国的实际,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应以"重大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集聚区创新体系建设""三位一体"为目标,并在集聚区规划、市场体系、财政创新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从技术和商业模式角度,系统分析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瓶颈,案例分析中外上市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走向,以及美国、日本和我国发展新兴产业的经验与教训,开展企业家、上市公司创新调查,调研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与商业模式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商业模式双螺旋驱动模式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十二五"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环境的新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应重点考虑以太阳能和核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及高效节能煤电产业、以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为主的生物产业、以三网融合和3G为代表的网络信息产业、以低碳排放和节水减污为特征的节能环保产业、以干线飞机和近地空间技术产业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5个领域,并正确处理好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达国家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一般产业以及科技人力资源、公民科学素质、创新文化培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5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证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行业协会、税务机关以及科技、经贸、金融等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走访和抽样调查,归纳梳理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税收法规、政策,指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政策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朱勇  方倩  史乐峰  吕璐 《创新科技》2021,21(7):74-82
持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激励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我国学者在国外新兴产业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并从多个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兴产业进行比较,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理论进行梳理、分析及归纳总结,从定义、特征、...  相似文献   

20.
《科学管理研究》2015,(4):50-53
基于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视角,在新熊彼特理论框架下,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资本和人才等技术创新要素以及企业、金融和公共部门等制度创新主体,根据技术创新要素与制度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阐释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