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搜神记》中共有"矣"、"也"、"焉"三个完成体语气词,它们一般用于前景事件句里用在陈述句句尾,没有实在意义,虚化程度很高。这些完成体语气词既表完成体意义,又兼表语气。它们体现完成体意义时,表示到说话时或某一参照时刻为正,动作已经完成或状态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2.
孝感话语气词“了”和“的”的连用在语序上与普通话正好相反:“了”在前,“的”在后。在语法意义上,“了”、“的”连用时,“的”表示对曾经发生过的动作或性状的一种肯定,“了”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完成,“了的”表示对曾经发生的但已经完成的动作或性状的肯定。“了”、“的”连用的句子相当于普通话里用情态动词“过”加语气词“了”的句子。从对孝感话语气词“了”、“的”连用的分析中还可以发现,汉语的语气词只分两个层次而非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的”和“了”,第二层是“呢”、“吧”、“吗”、“啊”:第一层的“的”、“了”无论是在用法还是在表达的语气上都和第二层的“呢”、“吧”、“吗”、“啊”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皖北宿州方言中助词“来”可以用于表示进行体、经历体、完成体和持续体等时态意义,而且方言词“来”还可用以表达语气,出现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当时态助词“来”同时具有表达语气的功能时,便形成了事态语气词“来”。  相似文献   

4.
一、时和体的基本概念英语动词的“时”(Tense)(也有译为“时制”的)是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的一种语法形式。动词的“体”(Aspect)(也有译为“方式”、“体貌”等)是说明动作在某一时间里进行的方式或情况(正在进行还是已经完成)的语法形式。“时”指明动作或状态是在哪个时间内发生的,而“体”则着重于动作情况的说明,故“时”和“体”是动词的两个不同的语法范畴,不应混为一谈。但“时”和“体”两者都与动作有关,它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时”和“体”常可结合使用,一个“时”可  相似文献   

5.
先简述语气词“来”的历史来源,再统计分析描写了《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语气词“来”的使用情况,“来”的语气意义是提示听话人注意并使语言舒缓。它主要出现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句末或在句中、分句的停顿处。“来”至《儿女英雄传》时期,使用已经非常少。认为语气词“来”产生于近代汉语,明清时期逐渐趋于衰微并最终消失。  相似文献   

6.
对《论语译注》中的三个句子“斯害也已”、“末之也已”、“其终也已”的解释与杨伯峻先生有不同的看法。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对《论语》和《左传》中所有“也已”句分析后认为在《论语》时代,“也已”已经结合为一个语气词,它们不应拆开解释;其二,“已”的演变过程告诉我们,“也”与“已”的结合处在动词“已”逐渐虚化的过程中;第三,“也”置于主语后表提顿只限于特定的句子,而论语中这三句都不符合这一条件。  相似文献   

7.
星子方言的“着”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虚词“着”在星子方言中用法复杂,可以表动作的完成或有了变化或某一性质偏离标准的幅度,可以表动作正在进行,可以表持续体,还可以表祈使或说明的语气,表陈述语气,作动词表燃烧,发光,作介词,引进动作施事,表前面的名词是受事,文章对“着”这七种形式进行了较全面的描写,分析。  相似文献   

8.
助词“着”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在普通话中主要用于表示“进行/持续”。西南官话荔浦方言的“着”既可以用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经历”等“体”意义。在西南、江淮官话,吴语,湘语,闽语等汉语南方方言及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用“着”表示“完成”的比较多见,而同一方言点中“着”既表“完成”又表“经历”的则比较少见。“着”的特殊表“体”功能总体看来,其地域分布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9.
在时量补语句中,当谓语动词具有持续性特征时,句末的“了_2”表述了动词的未完成体意义;当谓语动词具有瞬间性特征时,句末的“了_2”表述的则是动词的完成体意义。就时量补语句言,其谓语动词必须是动作动词,时量补语必须表时段,否则,就不是本文所论述的时量补语句,“了_2”的两种体意义也无从表述。  相似文献   

10.
在《论衡》一书中,“之”字一共出现了5108次,主要为动词、代词、助词和固定用法等几类。从“之”的语法功能来看,带“之”的结构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谓语等,还可作复句的分句,表转折、原因或条件等。此外,“之”字还可以作为语气词、衬音助词等使用。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晋语区的“来”区别于普通话,可用作句末事态助词,表示曾经做过、发生过某件事或某个过程是过去完成了的,指明句子的事态;也可以用作语气词,用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句末,表示情绪性语义,同时语气词“来”也可以用于句中表示提顿语气.  相似文献   

12.
从方言表现看,“来着”(来、着)不仅表完成,也表持续;从近代汉语看,“来”和“来着”一脉相承,都不限于表完成;从句子的情态类型上说,“来着”几乎可以用于所有情态类型的句子当中,因此,我们推测,“来着”可能不表体,而只表时,只表示事情是过去发生的。“来着”也不限于表示近过去。  相似文献   

13.
在对以往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表示不满的“真是”语义演变的句法环境,和表不满义“也是”来源。并进一步探讨了“真是”“也是”的性质和功能。“真是”作为一个语气副词,在独立使用时发展出话语标记的功能,“也是”具有语气词的属性,在“X也是”中有话题标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雩”字甲骨文已见,但不用为虚词。两周金文中用为虚词,有介词、连词、语气词三种词性。用为介词时,可以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方面,与古文中常见的介词“于”相同,但出现频率和用法的复杂性皆不如“于”;用为连词时表示并列关系,与后世常见的“与”同;用为语气词时主要位于语句之首,具体有出现于时间词语前和主谓句之首两种。  相似文献   

15.
楚艳芳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19-1422
文章通过对“未”文献用例的考察,论述了中古时期新生的语气词“未”的来源及形成过程,并主要依据句法功能(同时参照意义)将处于“VP-Neg”型疑问句中“未”的性质界定为否定性疑问语气词,从而将古汉语中“VP—Neg”型疑问句的性质界定为是非问句。  相似文献   

16.
吉安方言动词的完成体和已然体,同普通话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分别从完成体和已然体两个方面描述它们的异同。在动词的完成体方面,普通话的“了1”可以表示动作的发生、完成,也可以表示动作产生的某种结果,吉安方言中用“哩”和“【pu】”来表示这两种情况,同时,“【pu】”除了表示动作的结果以外,还表示说话者对说话内容的强调。在动词的已然体方面,普通话的“了2”,吉安方言用“哩”表示,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了1”和“了2”同时出现的句子当中。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壮语中,“kwa^33”’在句子中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趋向补语、介词、体标记和语气词。“kwa^33”的这五种用法不是一开始就并存的,傲谓语是“kwa^33”的最初用法,其他四个用法是动词语法化的结果,其语法化的路径可能是:动词→趋向补语→介词→体标记→语气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论述了“来着”的分布状况 ,然后讨论“来着”的语法意义 ,通过与时制助词“的”的比较 ,揭示“来着”一词的个性特征 ,最后分析了语气词“来着2 ”的功用以及与“来着1”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首先指出长阳方言中的基本语气词是“底”、“哒”、“唦”并逐个分析其单用现象,然后分析“哒底”、“哒唦”、“底唦”、“哒底唦”等语气词合用现象,最后比较长阳方言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合用现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房国铮 《科技信息》2008,(14):181-181
一般认为日语的“体”的研究开始于松下大三郎。其后,金田-春彦把“体”的问题再次提出,他围绕「ティん」的用法与动词分类,论述了“体”及影响“体”意义的要素。使“体”的研究走向新阶段。随后,“体”的研究迅速发展,在寺村秀夫、工藤真由美等的推动下,现在“体”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水平。「ティん」作为体的形式之一,它所表达的各项意义也越发清晰,本文主要就它的效力持续意义及其与其他意义的区别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