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研究《诗经》的文章、著作,篇幅远远超出了《诗经》自身的千万倍,其中名篇之多,令人举不胜举。因此,笔者研究《诗经》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选择。本文不是全方位的、而仅试从《诗经》中所反映出的爱情意识和妇女的社会地位入手,作些社会历史的研究,从而成为“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专栏中之一篇。 (一) 《诗经》的时代,一般认为是周初至春秋中叶,从时间上说,约为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诗经》是这长达约五个世纪中诗歌的总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极为丰富,致使不少历史学家、思想史学家也极为重视这部书。  相似文献   

2.
《诗经.国风》中有不少爱情诗,反映了诗经时代的婚俗,但由于时代、地域、民族的不同,各国婚俗必然也有所不同,《诗经.郑风》就是一例。该文试从多方面对郑风独特的婚俗及其形成原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西周至春秋时期重要的语言材料,从汉语语法研究的角度来说,它对研究当时的语法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诗》全部“且”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其中“且”字的用法作定性定量的考察分析,描绘《诗经》中“且”字的使用状况,为研究虚词“且”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4.
日本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东洋史学家池内宏在《日本上古史研究——日鲜关系与日本书纪》中体现出的对史料的质疑与辨伪的思想,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时代及个人局限,书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日本书纪》中纪年考辨不足,对四世纪日本国力考辨不足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农业、历法、原始宇宙观、天文学、手工业中的化学知识诸方面探讨了《诗经》中所蕴含的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及其有关思想。认为这些内容虽然在《诗经》中并不占主要地位,但是,却从一个侧面较好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诗经》国风诗歌研究的新著《<诗经>郑、卫诗歌研究》,是潍坊学院教师杨洁潜心研究《诗经》的学术结晶,也是地域义化研究和当代《诗经》研究相结合的新成果。正如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尼山学者丁鼎先生在该书序文中所评价的,"是新近完成的一部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诗经》中的郑、卫诗歌进行系统探讨的新著,本选题对于丰富《诗经》研究很有学术价值,值得学术界关注和重视"《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其中的郑、卫诗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的文体在以前都被视为小说,然而自清代以来就围绕《世说新语》的文体问题出现了各式各样说法,有人认为它是小说,有人认为它是历史,也有人认为它介于小说和历史之间,更有人说他是史料。不论人们对其文体的争论如何,但其小说的文体特征是很鲜明,本人认为《世说新语》是小说,同时它对研究魏晋时期的社会人文具有参考价值。《晋书》的编撰参考了《世说新语》,并且从中引用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对于《诗经.郑风》的研究,可谓是百家争鸣了,对于《诗经.郑风》,把它放在文学领域之中它是诗歌,把它放在音乐领域里它又是歌曲,包括歌词和曲调。  相似文献   

9.
对于《诗经·郑风》的研究, 可谓是百家争鸣了, 对于《诗经·郑风》, 把它放在文学领域之中它是诗歌, 把它放在音乐领域里它又是歌曲, 包括歌词和曲调.  相似文献   

10.
汉乐府民歌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徐澄宇先生指出:“春秋以前是《诗经》的时代’”,而两汉则是“‘《乐府》的时代,。(《乐府古诗·导言》)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中间虽然隔了个“楚辞”,但汉乐府民歌始终是沿着《诗经》的现实主义道路发展的。汉乐府民歌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优良的艺术传统,而且在许多方面还超过了《诗经》。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1.
班固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身在经学时代的他,所撰著的《汉书》中大量征引五经文字,其中对《诗经》的征引亦不在少,《纪》《表》《志》《传》都有征引。征引范围涉及风、雅、颂,其中以雅诗为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班固正统的思想。《汉书》所引之《诗》固是汉代版本,将其与今流行本勘比,自有其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研究周代文化的重要史料。本文通过对《诗经》中乐器名称分类和分布的统计,对音乐活动在周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渗透和影响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今人认为朱熹《诗集传》废《毛诗序》不用,直接从文学角度求之于《诗经》。而《诗集传》对诸诗的题解。有近三分之二沿袭《毛诗序》,故“废《毛诗序》不用”的说法不能成立。朱熹反《毛诗序》的言论主要集中在“淫诗”和《诗经》尤其是“小雅”诸篇的写作时代两点上。“淫诗”说为朱熹承袭《论语》及《礼记·乐记》之说而来。但朱熹的推论犯了逻辑方面的错误,其“淫诗”说缺乏可靠的依据。《诗序》作者离开《诗经》写作时代下限不远、其所说时世较为可信。朱熹反《毛诗序》的主要目的,一是认为《毛诗序》为汉儒或村野妄人所作;二是认为《毛诗序》有害于温柔敦厚之“诗教”。其反《毛诗序》的根本目的,是想借解《诗》来为其理学思想服务。  相似文献   

14.
《诗经》和汉乐府为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但时代的变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使得汉乐府既与《诗经》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共性,又有差异。因而从《诗经》时代到汉乐府时代,爱情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诗经·大、小雅》总的来说,它是一部反映周王朝兴衰的历史。 “正《大雅》”是指《大雅》《文王之什》和《生民之什》中从《生民》至《卷阿》八篇,共为十八篇。它应属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东汉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今按《文王》首句即云‘文王在上’,则非文王之诗矣。《大明》、《有声》并言文武者非一,安得为文武时所作乎?盖正雅皆成王、周公以后之诗,但此什(指《文王之什》)皆为追述文武之德。……”总之他们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相似文献   

16.
赋、比、兴一般称为三种创作手法,它是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创作中总结出来的艺术经验,后来成为我国古代美学的一组重要范畴。它最早见于战国时代《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为“六诗”中之“三诗”,后来亦称“三义”。《周礼》对“三诗”没有作出具体解释。汉以后对之解释、引申、发挥日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由于古代文学家、理论家对“三义”的研究、讨论,都是联系着《诗经》创作的实例、《易传》之“立象以尽意”的命题以及诗歌创作中形象思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有关先民生活的百科全书。两千年来,有关它的文学、史学、礼学乃至地理学研究层出不穷,但鲜有人由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对《诗经》进行研究。如果从新闻学视角来观照《诗经》作品的采集与传播过程,就会发现先秦采诗活动和现代新闻活动间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如采诗人和乐官充当着类似记者和编辑的角色,《诗经》作品承担着反映公众舆论和传播新闻信息的社会功能等。因此,可以说,《诗经》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18.
段王裁撰有《诗经》的专著多种,提出了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他在《诗经》研究方面的创获,不少地方得力于他对《说文》的深入研究,而他研究《诗经》的成果又大大深化了《说文注》的内容。本文主要根据《说文注》和《诗经小学》两书,试图从订正文字、考释字义等方面,探讨段氏在《诗经》研究上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先秦时期重要著作,是西周至春秋时期重要的语言材料,对于研究当时的程法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诗经》中全部"以"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全书中"以"字的用法作定性、定量的考察分析,试图描绘《诗经》中"以"字的语法面貌,为研究虚词"以"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20.
博物研究是《诗经》训诂研究的一个分支 ,《陆疏》是《诗经》博物研究的开端。它第一次专门对《诗经》中出现的动植物进行了周密考证 ,弥补了《毛传》在名物注疏中的不足 ,大大丰富了接受者的博物知识 ,并启发后人沿着这一方向对《诗经》进行更为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