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勘探爆破是一种特殊的爆破方法,它不同于一般的工程爆破,本文介绍了地震勘探的原理,以及地震勘探爆破技术,详细阐述了从选位、钻孔、装药、封孔,到起爆各个环节的技术措施,对地震勘探爆破的安全防范和激发效果进行了很好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利军  黄斌 《科技信息》2009,(36):I0369-I0370
本文论述了GPS RTK的测量原理和利用GPS RTK技术进行地震勘探测量的方法,也分析了利用GPS RTK技术进行地震勘探测量的局限性,以供测绘人员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时,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根据相控震源原理,通过对单震源地震信号进行延时叠加,可以等效合成定向地震波信号,节省地震勘探成本。针对水平单层和多层模型,本文给出了采用单震源和单震源定向合成技术时各反射地震波的信噪比,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单震源定向合成地震记录可以提高反射地震波信号的信噪比。通过对野外数据的定向照明合成进行信噪比改善的分析,基于单震源定向合成记录相对于单震源的信噪比平均提高了6.4041dB,有效地改善了地震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地震勘探的关键是尽可能保证地震子波的一致性.为了查明煤储层空间展布、小微构造发育和煤层气高产富集区,需要获得高保真、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本文结合在华北延川南和贵州省织金地区煤层气地震勘探实例,从检波器制作工艺与原理、野外埋置、子波一致性、叠加剖面等方面,对比分析数字检波器单点接收与模拟检波器组合接收的地...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电磁勘探方法拟地震解释的可行性,针对电磁波与弹性波在传播理论上的类似之处,介绍了电磁法拟地震解释的摹本原理,通过对探地雷达和常规电磁法使用的不同频率电磁波在损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的对比分析,指出地质雷达使用的是超高频电磁波,传播规律和弹性波相似,可以直接利用地震勘探的处理解释方法进行解释;常规电磁法勘探因使用的电磁波频率较低,具有明显的色散效应,其传播规律和弹性波有较大差异,采用拟地震解释难以得到理想效果。该成果对电磁法拟地震解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田系统大规模开展之后,适合煤田地震勘探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介绍了原理及开发过程,技术难点的解决和本系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在三维地震勘探中,有时工区内会有平台、礁石、小岛等障碍,使用双船作业(Undershooting)是获得该障碍区域优良地震资料的一个好方法。根据三维地震勘探原理,只要在勘探面积上获得分布均匀的地下数据点,且具有足够的覆盖次数;检波器网格的大小满足空间采样定理,则三维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就可以满足要求。所以海上的地震电缆(检波点)就可以绕过障碍区而获得足够的地下三维数据。阐述了双船作业的方法原理,就炮船(Source vessel)震源与导航系统的配置,以及近场检波器的安装方法作了详细说明。在实践中,应用该方法使炮船取得了很好的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煤田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工作原理、可行性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地震勘探中,如何解决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激发技术,提高地震勘探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一直以来是地震勘探技术人员不断研究的技术课题。近年来,随着可控震源技术的发展,可控震源技术在地震勘探震源激发技术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地震地质效果。通过实例论述了可控震源技术在甘肃河西地区地震勘探中所取得地震地质效果,同时也为类似的地区开展可控震源技术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地震勘探过程中,为了达到对地震信号的有效分析,需要我们对地震勘探中出现的噪声进行有效压制,并在此条件下优化地震勘探过程,提高地震勘探效果.通过对目前地震勘探噪声压制方法了解后发现,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地震随机噪声压制技术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有效降低了噪声对地震信号的影响,也实现了对有效波的保护.因此,我们开展地震勘探噪声压制方法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不但论证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地震随机噪声压制技术的实效性,也便于这种技术在日后地震勘探噪声压制中的推广,为今后地震勘探噪声压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地质分层与地震反射层的对应关系,时深转换是地震资料解释中提高勘探精度非常关键的一步。介绍了时深转换的原理、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时深转换速度的求取思路,阐述了不同地质和地震地质情况下,不同的时深转换方法,结合层位、断层等的T0值,绘制出需求的构造图,以达到最佳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北部三分量地震勘探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北部三分量地震勘探的主要任务是检测天然气的分布范围,预测岩性油气藏。三分量地震勘探的最大难点是采集上压制随机干扰,处理上去除转换波剖面上同相轴的人为的直立错断(由于通常处理软件不佳引起)。着重介绍了三分量地震勘探的采集原理和处理方法。本次试验取得了良好的三分量剖面。  相似文献   

13.
何家金  李元杰 《科技资讯》2023,(21):182-185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研究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不同地层内传播规律,探测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的一种物探方法。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布雅煤矿一号井的应用为例,详细介绍了地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资料解释方法及取得的地质成果。通过实例表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勘探方面应用效果显著,对于优化采区布置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震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过程中经常用到地层的平均速度,而平均速度的求取不易,尤其在测井资料很少的情况下,平均速度的求取更难等问题.依据地震勘探原理,在中、浅层地震勘探中,可将沉积地层近似为连续介质的地质模型,在连续介质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存在一定规律,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经验公式,应用均方根速度在连续介质情况下的近似公式及数据处理中所得到的速度谱资料能够计算出平均速度的经验公式,得出的平均速度能够满足中、浅层地震勘探中时深转换的需要,另外,应用平均速度及钻孔资料可以对地震时间剖面进行相位标定.  相似文献   

15.
在煤田勘探中,地形的起伏以及低速带的厚度和速度的变化造成发射波旅行时的畸变,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质量。因此,开展新疆地形复杂地区煤田地震资料静校正(以下几种)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地震勘探成功率、降低勘探风险和节约勘探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三塘湖、郎喀—梧桐沟煤矿、淖毛湖等勘探区二、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对比和分析,有效的解决了复杂地区煤田二、三维地震勘探静校正难的问题,提高了分辨率和信噪比。  相似文献   

16.
随着煤矿勘探对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地表条件、勘探区域构造逐步复杂、勘探深度逐渐加深,勘探任务也从构造勘探转向岩性勘探,常规三维地震勘探已不能满足新型勘探任务的要求,因此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运而生。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通过提高空间采样率,降低面元尺度,采用高覆盖次数,数字检波器单点接收,设计合理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全面提高数据采集的原始质量;采用针对性的地震处理手段,最终获得高分辨率、信噪比的三维数据体,从而实现解决复杂地质构造,进行精细岩性反演,来解决煤层顶底板岩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由于石油地震勘探领域中地震地层学的出现,地震相分析的概念逐渐被认识并被广泛应用,八十年代末期被逐渐应用到煤田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中。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铁法外围煤炭普查地震勘探典型时间剖面的分析和研究,证明地震相分析方法在预测含煤地层及富煤带方面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开始地震勘探的那一天起,多次波就一直被记录在我们的资料中。而地震勘探人员也一直在努力着试图解决这种如影随形的干扰,并已经开发出了许多消除多次波的技术方法。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多次波消除技术的方法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弹性波动理论出发,结合实际的浅层激发条件,系统的讨论了炸药源激发子波的形成及近地表附近地震波的传播特征,研究了地震激发井深与炸药量的地震激发机制,并对实际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震激发条件的选择方法。从宽带地震勘探的思维出发,指出了地震勘探的动态范围与勘探精度的关系,制约地震勘探成果精度的瓶颈是采集系统的动态范围,数字检波器的动态范围大有利于提高勘探成果的精度,通过示例研究表明,利用宽带勘探的思想可以实现高精度勘探。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矿井地质勘探的槽波地震法的原理,对两种槽波地震法透射波法和反射波法进行了技术分析,简述了槽波地震法的应用。槽波地震法是矿井物探的一种重要方法,应用槽波地震勘探可确定煤层地质构造变动或地质异常的位置和规模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