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慧中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6):548-551,576
用动态拉伸的方法研究了应变速率对8090Al-Li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应变速率的范围为10^-3-10^3S^-1。结果表明,合金的强度和塑性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试样的SEM和TEM分析发现:准静态下的断裂为沿晶断裂;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断裂从穿晶准解理断裂过渡到由显微空穴聚集而成的韧窝断裂。高应变率下8090Al-Li合金强度和塑性的提高与其变形机制的晶界无沉淀区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不同挤压比成型的快速凝固AI-Li合金的拉伸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电子透镜和扫描断口分析表明,AI-Li合金是一种近乎脆断的断裂方式,其原因是δ相(AI3Li)和S^′相(AI2CuMg)不能很好地匹配。 相似文献
3.
K465是一种镍基铸造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和优异的组织稳定性,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叶片和导向叶片上.采用相同铸造工艺制备了不同疏松含量的力学性能试样,并测试这些试样的室温拉伸性能.结果 表明:当疏松含量从0.1%、1.23%到2.89%时,合金的抗拉强度从1069 MPa、1071 MPa到1091 MPa,延伸率从10%、9%到8%,对合金的拉伸性能没有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室温拉伸断口上显示疏松不是主要裂纹源,与试样断裂没有明显的关联,当疏松含量为6.05%、7.94%和16.51%时,合金的抗拉强度从1012 MPa、990 MPa到780 MPa,延伸率从5%、3%到完全脆断,高含量疏松造成K465合金室温拉伸性能的明显下降,疏松成为主要裂纹源和裂纹的快速扩展通道. 相似文献
4.
将铸造后的Ni-cr烤瓷合金处理后再经过4次熔铸,分别得到Ⅱ、Ⅲ、Ⅳ、Ⅴ代铸件(Ⅰ代铸件由新Ni-Cr烤瓷合金直接铸造而成).铸件经万能工具磨床研磨而制成拉伸试件.对所有试件进行拉伸加载直至试件断裂,测试所有试件的拉伸强度、0.2%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经统计学分析,Ⅱ、Ⅲ、Ⅳ及Ⅴ代试件与Ⅰ代试件之间的拉伸强度、0.2%屈服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代试件与Ⅰ代试件之间的延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Ⅲ、Ⅳ、Ⅴ代试件的延伸率则显著高于Ⅰ代试件(P<0.05). 相似文献
5.
钪对铝锂合金再结晶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硬度测量和微观金相观察,研究了钪对铝锂合金再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向铝锂合金加入微量的钪,可以在合金中形成尺寸细小、密集度高而且弥散分布的Al3Sc和Al3(Scx,Zr1-x)相粒子,能有效阻碍位错的移动和亚晶界的迁移与合并,稳定亚晶结构,对晶界有很强的钉扎作用,从而抑制了再结晶晶粒的形核与长大,提高了铝锂合金的再结晶温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金相显微组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及透射电镜分析等手段研究添加微量Sc元素对2099铝锂合金的不同状态下组织、元素分布、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量钪元素的添加能够抑制再结晶的发生,使合金铸态、均匀化态及固溶态的晶粒粒度明显减小;拉伸断口出现明显分层现象,显著增强合金的时效强化效果,但对达到时效峰值所需的时间没有明显影响,合金时效响应速率明显减慢;微量钪元素的添加影响了合金的时效析出过程,使基体中析出了更多、更细小的δ′相和T1相,使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粉末粒度对快速冷凝铝锂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塑性先随着粉末粒度的减小而升高,而后又随着粉末粒度的减小而下降,其中,经250~300目筛分的合金粉末制备的合金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铝锂合金2091锻造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经5%冷锻变形和170℃、2h 190℃、6h双级时效,可使材料获得较好的强度和塑性;预冷变形使时效过程增强,达到峰值强度的时效时间缩短;在时效时间为12h情况下,K_(IC)值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预冷变形促使过渡相S′(Al_2CuMg)沿位错亚结构弥散析出、抑制δ′(Al_3L_3)相粗化和δ′的无析出带(PFZ)变窄,是铝锂合金锻造材料强塑性改善的重要原因。而提高时效温度,加速扩散过程,促进δ′相粗化和PFZ变宽,则是K_(IC)降低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预变形对新型含钪Al-Cu-Li-Zr合金剥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剥落腐蚀实验、电化学阻抗测试等方法,研究预轧变形对新型含钪Al-Cu-Li-Zr合金剥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在EXCO溶液中剥落腐蚀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过时效→峰时效→欠时效;时效前,预轧变形不改变合金的腐蚀规律;T1相和无沉淀析出带(PFZ)是引起合金腐蚀的主要因素,预轧变形促进T1相的形核与长大;预轧变形后的合金,T1相粗化,PFZ变宽,剥落腐蚀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1.
陈仕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5)
研究了压力铸造法制备的SiC晶须增强Al-Li合金的时效硬化行为与拉伸性能.结果表明,SiC晶须的引入不仅可以加速δ′相的长大,使时效峰提前,而且SiC晶须的加入还明显提高Al-Li合金的强度,而拉伸延伸率降低较少;SiCw/Al-Li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呈穿晶韧窝状,不存在通常Al-Li合金中因时效引起的断口形貌由穿晶型向沿晶型过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配制了3种不同成分的AlCuMgFeNi系实验合金,研究了微量Sc和Zr对该系合金时效行为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用硬度法测量了合金在200℃和300℃下的时效硬化曲线,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合金在淬火及200℃时效不同时间后的显微组织.在室温(20℃),200,250,300℃下测量了合金的拉伸力学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加入微量Sc,Zr后生成的Al3(Sc,Zr)质点均匀弥散分布,有利于合金中另一强化相S′更均匀析出,从而提高了合金的时效硬化效果.由于Al3(Sc,Zr)相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及沉淀强化效果,合金在室温及高温下的强度都有明显提高,而塑性基本保持不变.合金中Cu含量的减少不利于合金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Ti_3Al-Nb(Ti-24Al-14Nb-3V-0.5Mo)(at%)合金时效过程中组织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合金经α_2 β两相区1000℃lh/WQ固溶处理后,分别在650、750和850℃时效24h空冷,会使其析出二次针状α_2相和大量“O”相。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初生α_2相长大,二次针状α_2相和“O”相球化。“O”相除以块状形式存在于初生α_2相周围外,还成片分布于初生α_2相内部。时效温度降低,室温,高温拉伸强度减小,而延伸率逐渐升高。时效态室温拉伸断口形貌为混合型断口。 相似文献
14.
在AA2195标准成分基础上,通过加入微量元素Mg和Ag,研究了各合金薄板材料在180℃不同时效时间下的室温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单独加入Mg和单独加入Ag对AlLi合金都有强化效果,但Mg的单独作用显然比Ag要大得多.Mg和Ag共同加入则产生最大的强化效应,这说明Mg和Ag之间有强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低膨胀高导热Cu/FeNi复合材料,其中FeNi粉末粒度分别为300~150,150~100,100~74μm和小于74μm.研究了FeNi粒度对Cu/FeNi复合材料各种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FeNi粉末颗粒增大,材料的硬度、电阻率下降,而膨胀系数的变化规律则随Cu含量的不同而不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表明,FeNi颗粒和Cu颗粒中的Fe,Ni,Cu元素发生了互扩散,且随FeNi颗粒变小,互扩散量越大;而从金相照片又可知,FeNi颗粒较小时,易形成FeNi网络,FeNi颗粒较大时易形成Cu网络.本文分析认为,Cu/FeNi复合材料电导、硬度、热膨胀性能是由不同粒度情况下,材料形成Cu网络或FeNi网络和Fe,Ni,Cu互扩散的不同而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种Weldalite049型Al-Li合金的时效硬化特性、室温拉伸性能和时效析出组织.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人工时效还是在自然时效条件下,所研究的合金都有很强的时效硬化能力.时效前的预变形在人工时效条件下可一定程度地促进T1相析出,但在自然时效条件下却抑制GP区的形成,减少时效硬化效果.Ag的添加促进了T6时效态T1相的析出,从而减少了T6和T8状态的强度差别.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提高WCu合金热导(TC值)的途径,采用4种不同纯度的铜,用熔渗工艺制备W15Cu(质量分数,%)复合材料试样,并用CO2激光仪测试熔渗试样的TC值.研究发现,铜相纯度的微小变化对WCu合金的TC值产生重大影响.并对铜相纯度影响WCu合金TC值的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实验证明,用99.9%的铜,并用适当的熔渗工艺,可以得到TC值为200W·m-1·K-1的W15Cu合金. 相似文献
18.
微量 Ag 和 Mg 在 2195 合金中的合金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2195合金中微量Ag和Mg的合金化作用.结果表明,在2195合金中由于Ag和Mg的添加使T1相的析出速度加快,析出密度增加,并以T1相为主要强化相,时效强化效果最大.只含Mg的合金在时效时析出GP区,θ′和T1相,θ′相为主要时效强化相.只含Ag的合金在峰时效时析出粗大的T1和θ′相,强化效果较小.由于铃木效应促使Ag和Mg原子在{111}α面上的层错中偏聚以及Ag-Mgclusters对Li和Cu原子扩散的催化作用为T1相形核提供了结构和成份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非自耗电弧熔炼制备了以2.0wt%Mn为添加元素,Al/Ti比分别为32/68、33/67、34/66和35/65的四个系列TiAl基合金。探讨了不同条件的热处理和热等静压(HIP)对显微组织结构和室温延性、强度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随Al/Ti从32/68增加至35/65,合金最终组织中块状单相晶粒含量增多,片层组织减少,Ti_3Al(α_2)相对含量减少。合金的延性、强度值在Al/Ti比为34/66时达到最高值。(2)在高温下,压力对相平衡有显著的影响。当压力为1500atm时,对于合金Ti-34Al-2Mn(wt%),其α/(α γ)转变温度可降至1150~1200℃之间。(3)具有(γ α_2)片层结构晶粒和γ单相晶粒组成的双态组织的合金有较高的延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560~645℃温度区间烧结的Al-4.4%CU(质量分数)粉末合金.用背散射电子像详细地分析了合金的组织特征,讨论了合金性能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过程中的不平衡结晶,决定了合金晶粒大小和析出θ相的性质.具有均匀细晶组织、低孔隙度及θ相细而均匀弥散分布的合金,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