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患者56岁,因发现颈部包块4mo ,近2mo来包块增长迅速前来就诊。体检 :左颈部见一大小约15cm×10cm包块,表面皮肤无红肿 ,溃破 ,质硬 ,无压痛 ,移动性差 ,无搏动感 ,边界清楚。CT显示两侧鼻咽腔、腮腺、甲状腺正常。诊断 :左颈部包块 (多考虑为左颈鞘神经纤维瘤囊性变 )。B超检查 :左颈部见大小约5.7cm×3.8cm囊实性包块 ,壁厚 ,边界清。包块上极见2.6cm×2.5cm实质不均质强回声向腔内突起 ,形态不规则。包块内液体混浊 ,包块周围见部份正常甲状腺组织 ;右侧甲状腺未见异常。B超诊断 :左颈部囊实性包块———甲状腺腺瘤伴出血。手术于胸…  相似文献   

2.
胆囊腹壁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患者:女,72岁.因右上腹隐痛8年余,加重3月余,发现右上腹包块50多d,以"右上腹包块,胆囊恶变可能"收住院.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部有一约7cm×8cm×10cm包块,表面皮肤红肿有橘皮样改变,有压痛、质中等.CT报告:①胆囊多发结石并胆囊癌可能;②结肠癌待排.B超:胆囊区13cm×6.6cm,实质不均包块性质待查.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 ,30岁 ,因下腹隐痛半年于1996年3月11日入院。妇科检查 :外阴产型 ,阴道畅 ,宫颈Ⅰ°糜烂 ,子宫增大如孕40d大小 ,左附件区扪及不规则包块 ,大小约12cm×8cm×6cm ,不活动 ,右附件正常。B超提示 :左卵巢囊肿。术中见子宫大约9cm×7cm×5cm ,大网膜与腹膜盆壁粘连 ,左侧卵巢大约10cm×8cm×8cm向阔韧带伸长 ;右卵巢大约5cm×5cm×4cm ,形状不规则 ,盆底及腹腔见多个包块 ,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盆腔囊肿剥除术。临床诊断 :卵巢囊肿。病理检查 :带双附件的全切子宫1个 ,子宫大小8 3cm×5cm×5cm ,切开子宫见宫内膜光滑 ,宫腔有1枚…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患者 ,男 ,4 4岁 ,于 1997年 4月、1999年 10月先后两次因甲状腺癌接受了甲状腺癌切除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报告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术后曾接受 3次131I治疗 (剂量分别为 3 7× 10 9、7 4× 10 9、11 1× 10 9Bq)。 2 0 0 0年 3月复查 ,头颅及颈部CT平扫加增强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2 0 0 0年 11月复查 ,外院颅脑磁共振(MR)平扫加增强检查示 :左侧顶叶见一大片异常信号影 ,大小约 3 5cm× 3 7cm。左侧额叶见两个小异常信号影 ,较大者约 0 5cm× 0 7cm ,结合临床考虑脑内多发性转移瘤。随后在外院接受 1次全脑外照射治疗。2…  相似文献   

5.
1病例患者,男,37岁。因全身疲乏无力、腹胀消瘦3月,曾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效果欠佳。10 d前自己发现腹部肿块就诊,于2004年9月28日入院。查体:贫血貌,腹部膨隆,从剑突至脐下6 cm可触及约18 cm×15 cm的肿块,质地较硬,表面光滑,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有轻压痛,无波动感,活动度小,体位变化时肿物移动小。B超检查示:腹主动脉前见一实性低回声图,大小约18·3 cm×5·7 cm×12·2 cm,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不随体位改变移动;腹腔内探及游离液性暗区,深7·4 cm。CT检查示:胰头区可见一大小约10·7 cm×6·7 cm肿块影,边缘不规则,与周围组…  相似文献   

6.
某患者:男性,33岁。因腹部疼痛、腹部包块一月入院。B超、CT和MRI发现腹膜后巨大包块。既往无特殊病史。术中见肿瘤位于腹膜后,边界清楚,有包膜,肿瘤呈灰红色,与胃、肠无粘连,大小约19cm×11cm×10cm,局部坏死出血。  相似文献   

7.
<正>例1,患者26岁,已婚,孕1产0,因患葡萄胎行清官术6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20天,自感全身畏寒鼻塞不适,检测尿HCG阳性,作妇科检查子宫略增大,质软,双侧附件未触及包块,阴道未见紫兰色结节.B超检查提示子宫6.9cm×3.6cm大小,宫腔内无异常回声,子宫底偏右上方见3.6cm×2.7cm的强回声光团,其内可见多个暗区.胸部X线检查心肺未见异常,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住院治疗.以5-Fu及更生霉素联合化疗七天为一疗程,共进行三个疗程.化疗完毕查血β-HCG仍大于320国际单位/毫升.一月后又进行5-Fu250毫克宫颈注射,每周一次共五次,同样测血β-HCG仍大于320国际单位/毫升,并多次B超检查提示子宫底部2.5cm×1.2cm混合光团向肌层深入.考虑单纯化疗效果不佳,故决定手术.术中见子宫底右上方3cm×3cm向浆膜层凸出,表面呈紫兰色,质软,双侧附件均正常.因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即行病灶剔除术.首先在其病灶周围注射5-Fu50毫克后,再挖出陈旧性血块及水泡状组织约5克全部送病检,病理报告葡萄胎样组织,绒毛上皮细胞增生,结构完整.手术顺利,术后五天检测血β-HCG正常,病人鼻塞、全身畏寒症状好转,随访至今血、尿HCG均正常.  相似文献   

8.
脾脏错构瘤     
<正> 脾脏错构瘤极少发生,国外迄今只有几十例报道,国内尚未见到,我们近遇一例,报道如下。患者,男,43岁,工人,主诉为左上腹闷胀3个月。既往史无特殊,查体除脾肋下1cm外,无其它异常。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腹部B超示脾区实质性包块,CT示脾内占位疾。术中见脾大约16×12×8cm~3,质地色泽正常,于其上极脏面可及一7×6×6cm~3之包块,光滑、质软,与脾组织似有一界限,无腹水,即行脾切除。病理肉眼检查:脾大15×10×6cm~3,重485克,包膜完整光滑,切面见脾外侧实质内有一7×7×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发现左侧腹股沟区肿块7年余。体检:左侧腹股沟区皮下触及一2cm×2cm大小的肿块,质硬,活动,无压痛。B超:左侧腹股沟区显示一实性低回声包块,大小2.6cm×2.2cm×1.8cm,内部回声不均,包膜完整。术中见肿块呈暗黑色,质硬,包膜完整,大小为2cm×2cm。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计算了国产4cm×4cm,5cm×5cm,10cm×10cm的圆柱形NaI(T1)晶体的本征效率。能量范围是0.05~10MeV,源到晶体的距离的范围是0~50cm。  相似文献   

11.
某患者1:女,61岁.2002年2月16日以"慢性胆囊炎并结石"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胆囊区有压痛无反跳痛,胆囊未扪及,肝脾未扪及Murphy's(+),未触及包块,血常规及肝功大致正常.B超报告:①胆囊炎并胆囊结石;②胆管炎.于2月19日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与周围粘连致密,分离粘连,胆囊大小8cm×4cm,张力高,壁纤维增厚,内有白色脓汁和2.5cm×2cm结石2枚.逆行切除胆囊.诊断为化脓性胆囊炎并结石.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患者 ,女 ,2 3岁 ,已婚 ,已育。主诉停经 5 2d ,阴道不规则流血 2 0d ,量少 ,无明显肉样组织排出。患者平素月经周期 5 / 2 8~ 30d ,量中 ,无痛经 ,有少许凝血块。患者于 2 0d前自阴道排出一圆形金属环 (已断裂 )。伴下腹部胀痛 ,阴道流血有所增多 ,在当地医院就诊 ,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 -HCG) 35 9 3IU/L ,B超示宫内有一囊性混合性包块 (6 7cm× 3 7cm) ,予消炎治疗 (具体不祥 )症状无改善 ,来我院门诊以“稽留流产”“宫颈妊娠”收入院 ,体格检查 :体温 37℃ ,呼吸 18次 /min ,脉搏 92次 /分 ,血压 10 1/ 6 6mmHg(1mmHg =…  相似文献   

13.
女性患者,因不规则阴道流血2w入住我院,外院诊断为宫颈癌.妇检:宫颈口脱出1个2cm×4cm×2cm的舌形肿块,色暗红,质软,表面光滑.作子宫及肿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应用的价值。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4月到就诊的7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鉴别甲状腺肿瘤良恶性,并将诊断结果与病个诊断相比,计算诊断符合率。98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76个,恶性22个。76个良性甲状腺结节中,多结节59、单结节17;有包膜15,有声晕23,颈部淋巴结3个。22个恶性甲状腺结节中,多结节17,单结节5;有包膜9,有声晕7,颈部淋巴结5个。总体诊断符合率87.76%,误诊率12.24%,灵敏度81.82%,特异度89.47%。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应该结合血流分布、内部回声、淋巴结肿大特征、钙化情况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例1:女43岁,病例号941725,因颈前肿物1年伴轻度疼痛半个月按甲状腺肿收入院治疗。检查见:甲状腺轻度肿大,右侧叶可触及一个直径约1.5cm圆形肿物,甲状腺表面不光滑质较硬、界线清晰、无明显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附近淋巴结不肿大。测基础代谢率正常,T3、T4正常,B超甲状腺右侧叶扫到一个0.9×1.4cm2囊性音区。B超甲状腺右囊腺瘤。临床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中见双侧甲状腺略增表面有多个大小不等结节、质硬与周围粘连。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切除二块甲状腺组织均无包膜。切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上少见肾上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问题。方法对19例病人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术前确诊,7例术后确诊,其中17例施行手术,16例成功行根治性切除,1例因肿瘤广泛生长粘连无法切除只行活检,2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肿块大小从微小结节状到20cm×25cm×30cm,重约20~5000g。恶性肿瘤者术后行放疗或化疗,随访1年以上生活质量好。结论全面的术前准备最重要,治疗上首选手术探查,争取根治性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54例甲状腺滤泡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其临床病理学诊断标准.方法:收集54例甲状腺滤泡癌患者活检手术标本,通过常规HE切片染色,观察其病变特征.结果:高分化者39例,占72.0%(39/54);低分化者15例,占18.0%(15/54).包膜浸润者46例,占85.0%(46/54),血管浸润者38例,占70.1%(38/54).微小侵犯型滤泡癌44例,占81.5%(44/54);广泛侵犯型滤泡癌10例,占18.5%(10/54).结论:临床病理学诊断甲状腺滤泡癌完全根据包膜和(或)血管的浸润,分化程度等仅作为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38岁、住院号202600,因体检时B超发现右侧卵巢包块1a,于2002年7月15日入院。患者10a前因“左侧卵巢囊肿”曾在外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情况不详)。月经正常。3-0-1-2。检查:生命征正常。甲状腺无肿大。心肺、腹正常。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右侧附件区触及约5cm×5cm×5  相似文献   

19.
男性患者,65岁。因右颈前区包块2年,增大伴不适10余d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体检未见异常,双肾未见肿块。右颈前甲状腺部触及1肿块,约3cm×3cm,质硬,边缘模糊,周围及左右颈部淋巴结无肿大。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实性肿块,约3cm×2cm×1.5cm。术前诊断:甲状腺癌可疑。于2007年8月8日手术,术中冰冻切片报告:(甲状腺)恶性肿瘤,行右侧甲状腺及肿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杨毅 《海峡科学》2007,(8):27-28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大型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1例应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一期修复口腔颌面部大型组织缺损,其中舌癌5例,牙龈癌2例,口底癌2例,颊部肉瘤1例,口咽癌1例,肌皮瓣面积为5cm×6cm~8cm×9cm.结果:10例胸大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皮瓣坏死,11例均获得满意的外观,10例功能良好.结论:带蒂胸大肌肌皮瓣能满足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缺损的修复,而且安全、可靠、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